挺拔翠綠的藥苗在“示範田”裏蓬勃生長,新建的磚瓦房錯落有致,整潔乾淨的新公路蜿蜒盤旋,重慶市奉節縣平安鄉的長坪村已經煥然一新。
據華龍網-新重慶客户端記者瞭解,平安鄉是重慶市十八個深度貧困鄉之一,長坪村又是平安鄉的深度貧困村,這裏曾經山高路遠、地貧民窮。
那時候,從鄉里進村需要2個多小時,繞道巫溪、雲陽,那時的長坪村謀生有路、致富無門。老百姓世代種植紅薯、玉米、土豆這“三大坨”,既養人,又餵豬,人畜糞便還田,“三大坨”經濟就這麼循環了幾百年,窮得本地人出去了就不回來,外地人來了就跑,幾百年的“三大坨”循環經濟就快走入“死循環”。
但自從黨中央吹響打贏脱貧攻堅的號角後,村裏來了一名駐村書記,一切都開始變化了。
年輕小夥駐村,村民們疑心重重
2017年9月,市僑聯的年輕黨員幹部趙昕主動請纓,來到長坪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到村的第一場羣眾會上,村民們見他長得白白淨淨、説話客客氣氣,有的村民故意提醒他:“趙書記,你這麼白,那就莫去曬太陽哈,曬黑噠不説,還要脱層皮喲!”引得其他人鬨然大笑。趙昕聽得出來,這那裏是提醒啊,這就是不信任,不信他能呆得住,能幹得起!
大家的疑慮不是沒有道理,村裏人窮怕了,年輕人早跑了,地裏挖不出“金娃娃”,山上長不出“搖錢樹”,一個城裏來的“愣頭青”,要帶着村民脱貧致富,這不比登天還要難?望着鄉親們質疑的眼神,趙昕不但沒有泄氣,而是更加堅定了決心。
平安鄉長坪村新修建公路。受訪者供圖
改房建池修路,長坪村顏值變高
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趙昕來到村裏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入户瞭解情況。
雖然對於貧困村早有耳聞,但長坪村的現狀還是突破了他的心理預期。全村90%以上都是土壞房,硬化路只有1.3公里,僅有的1000方水池也常年乾旱,羣眾的基本生活質量得不到保障,遑論搞產業、謀致富了。
經過1個多月的摸底,趙昕向市僑聯和駐鄉工作隊彙報了駐村的基本情況,提出了“改房建池、修路興業”的脱貧路子。隨後,市僑聯、駐鄉工作隊、縣級相關部門先後到村進行了實地調研。
經過徵求羣眾意見,以及市僑聯、駐鄉工作隊、縣級相關部門、鄉黨委政府等多級多部門的充分論證,對“改房建池、修路興業”的脱貧路子形成了共識。
為把這條路走好走穩,趙昕沒有蠻幹,而是在地方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帶着駐村的扶貧幹部和村幹部,對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把住房改造、飲水安全、道路建設等政策一項一項、一户一户地落到實處。
為動員羣眾改房,他一家家開會,一户户算賬,定要勸到羣眾同意;為找水源,他穿林攀崖,找遍了長坪村的每個溝溝宕宕,定要找到活水;為建好公路,他時不時到工地“拍照留念”,定要較真到底。
就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苦戰,全村改造D級危房100户,C級危房37户,易地搬遷9户,落實復墾政策62户、農房收儲政策23户,實現危房清零,冬天漏風、夏天漏雨的“住房難”成了歷史。建成硬化公路3公里、油化公路6.2公里、泥結石公路12.8公里,人行便道32公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難”成了歷史。全村建成飲水池12口,蓄水總量達4000方,鋪設供水管網2萬米,吃水靠天、淨水靠嘴的“飲水難”問題成了歷史。
“趙書記待得人,跟他一起搞事有勁。”村主任王永成説。“我從來沒想過長坪村能在我們手裏徹底變了樣,真是趕上了好時候,現在幹起來也越來越有勁了!”支書李慶華感嘆。
除了把政策用好用準,趙昕還想了很多辦法,爭取了很多支持。在市僑聯的支持下,村裏的聽障人士戴上了助聽器,困難羣眾穿上了愛心棉衣,留守兒童穿上了愛心運動服、端上了愛心暖水杯,留守老人蓋上了愛心被,果農用上了愛心修枝剪,還給五保户建了“僑愛心·幸福苑”,給桃樹村小學建了愛心圖書室,給困難羣眾送去了愛心電飯煲……
如今的長坪村,早已不是那副住危房、喝雨水、走泥路的窮敝之象,“顏值”變高了。
擼起袖子種地,帶領村民找“活路”
改變“窮樣子”容易,上政策就行。可甩掉“窮帽子”就難了,畢竟不能給村民“發工資”,得給村民找條掙“活錢”的路子。
2018年底,有公司打算在長坪村發展中藥材產業,主要種前胡和獨活兩個品種,儘管下足了宣傳功夫,給足了優惠條件,但卻應者寥寥。
老黨員王柏林在黨員會上説了實話:“趙書記你是個好人,但農民的事你還不太懂,他們不是不配合你,是被整怕了,前些年喊我們種紫荊樹、桂花樹、萬壽菊、豆腐柴等等,搞了那麼多樣,沒得一樣掙到錢,佔土地、虧勞力不説,最後搞得我們餵豬的糧都沒得,肉都吃不成了。”其他黨員議論紛紛,大概都是這意思。
有的黨員開玩笑説:“只要書記種,我們就種。”
雖然看起來這是句玩笑話,但趙昕聽進去了。搞產業,是不能光靠嘴皮子功夫的,不沾腳泥、出身汗,誰也不會跟你幹!
“要得,我帶頭種。”趙昕擲地有聲地承諾。
黨員們一看趙書記不像開玩笑,紛紛表示,只要書記敢種,我們就敢種。不過大家明確提出,只種獨活,不種前胡,因為獨活有人種過,前胡卻沒人種過。
説幹就幹,趙昕直接租了5畝地,搞起了“試驗田”,專種沒人種過的前胡。説實話,到底前胡適不適應長坪村的自然條件,他也沒底,可他不能讓老百姓冒這個險。
工作之餘,趙昕總在地裏忙活,城裏的白小夥很快變成了山裏的黑漢子。“莫看趙書記是城裏來的,我經常看到他戴個尖尖帽、穿個汗衫子,不是在路上走起的,就是在地裏幹到的,論吃苦,我們好多農村人還比不過他。”老黨員張代禹提起趙書記,描繪得特別到位。
種地,趙昕是認真的。鋤地、拔草、施肥、打藥、擇苗,“試驗田”裏的趙書記很忙、很苦、很認真,汗水濕透了衣衫,陽光染黑了皮膚,他把最大的風險扛在了自己肩上,把致富的希望種在了羣眾地裏。
收穫的季節到了,趙書記的前胡一畝虧了3000多塊,老百姓的獨活一畝掙了3000多塊。有的老百姓“笑話”他:“趙書記,你莫虧哭了喲!”趙昕笑道:“你們虧了,我才真的要哭,現在你們賺了,我笑得比哪個都開心。”
如今,他的“試驗田”變成了駐村工作隊的“示範田”,也種上了獨活,成了親近村民的“感情田”,也是引領村民聽黨話、跟黨走的“宣傳田”。2019年,趙昕被表彰為市級“2018年度脱貧攻堅先進個人”,這不僅是對他工作的認可,更是激勵他繼續前行的“強心劑”。
“荒山”變“金山”,長坪村脱貧夢成真
由於長坪村環境氣候特別,非常適合種植獨活這類藥材,該地種植的獨活含藥量高出異地同類作物的20%。藥材公司也看到了商機,決定在當地加大投入,豐富品種,不僅為村民提供幼苗,種植出來的藥材還全部高價回收。
嚐到甜頭的村民們一掃往日的疑慮,紛紛把土地流轉出來,把荒地開墾出來,跟着趙書記一起在地裏刨“金娃娃”。
“想都想不到,種藥材這麼划算,一畝最少能掙3000塊,還包苗包收,種了幾十年地,頭回遇到這種好事!這確實要感謝黨、感謝政府!”村民張代舉一邊忙着培植獨活苗,一邊興奮地説。
就這樣,書記帶着黨員做,黨員帶着羣眾幹,中藥材產業在長坪村初見雛形。2019年,全村中藥材(獨活)種植500畝、產量60噸、產值160萬元,新育苗340萬株,羣眾在本村藥材務工收入110萬元。2020年,全村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2000畝,品種擴展至獨活、獨蒜蘭、大黃等3種,既有一年生、也有三年生,實現了長短結合、收益穩定。用老百姓的話説:“現在的日子才算有了盼頭”。
脱貧攻堅的好政策讓偏遠的長坪村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祖傳的“三大坨”光榮下崗了,掙錢的“致富藥”上崗了,曾經被人嫌棄的荒山也變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山”。
夕陽下,海拔800多米的長坪村涼爽宜人,風景秀麗,“示範田”裏的藥苗挺拔翠綠,隨着微風沙沙作響,青翠山林中幽曲的小道盡頭,是新建的磚瓦房,乾淨整潔、錯落有致,裊裊炊煙緩緩升起,好一副美麗的祖國“山水畫”!
轉載自華龍網-新重慶客户端 記者陳柔潔
來源:重慶市歸國華僑聯合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