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盒馬村到盒馬市,數字農業樣本進化論

從盒馬村,到全國首家盒馬市,淄博農業正在向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加速轉型。

時代週報記者日前從山東省淄博市獲悉,淄博與阿里巴巴將共建全國首家數字農業農村示範城市“盒馬市”。對比此前的盒馬村,盒馬市將在數字農業各項基礎設施方面進一步升級。

“淄博農耕文化底藴深厚,優質農產豐饒,數字網絡完備,而且已經有數量眾多的盒馬村,建設阿里巴巴數字農業農村示範城市對我們而言是水到渠成的選擇。”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如是説。

淄博一直將農業作為立市之本,從淄博主政者與盒馬方面在上海的首次會面,到盒馬市設想的最終落地,僅用時兩個月。此前,淄博已有國內第一個盒品牌紐瀾地,也有因盒馬而生的數量眾多的盒馬村。

實際上,淄博地處世界優質農產品的黃金線上,目前生產有“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多達396個,擁有較好的農業基礎,在數字農業時代,聚焦塑造數字農業發展新生態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新方向。

在發佈會上,淄博推出了《關於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的行動方案(2020—2025)》(下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明確,將聚力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10項帶動工程,精準實施打造數字農業農村中心城市的10項支持政策。

至此,“數字農業”成為淄博與盒馬的交匯點。

轉型訂單農業

每天準時5點出發,趕去合作社上班之前,先到合作社的牛圈看看,直到8點,才走進合作社的大門。

這是近三年來,何傳明每天早上的固定行程。

何傳明是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李孟德村的村支書,同時也是村合作社的負責人,自2017年李孟德村村合作社開始與當地企業紐瀾地合作養殖種牛,合作社發展邁入第三年,村裏的牛棚一年比一年大,合作社收入三年裏翻了2倍。

“今年剛剛又擴建了(牛棚),現在能養100餘頭黑牛,”何傳明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高青縣家家户户都有養牛的傳統,不過不同於過去,如今是“訂單養殖”,“養多少,企業收多少,不愁銷路,現在村合作社養牛的收入3年裏翻了2倍多。”

李孟德村村民實現增收的背後,離不開盒馬與當地牛肉企業紐瀾地的合作,其具體運作模式是,紐瀾地與盒馬進行合作,前者專心養牛,後者通過對終端市場的數字化管控,盒馬向紐瀾地精準下達訂單,紐瀾地企業再將訂單下發至農村合作社,形成“企業+合作社”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三方目前服務於6000萬盒區用户,短時間年銷售額達到6億多元。

“訂單農業,讓農民由產什麼賣什麼,變成了賣什麼產什麼,這是與過去傳統農業不同的一個變化。”江敦濤説。

在基礎設施方面,紐瀾地總裁李震向記者展示了數字牛場中不一樣的養殖方式:“人們有智能運動手環,我們的牛也有。在數字牧場中,每一頭黑牛都佩戴着自己專屬的脖環,可以實時監測到它們的心跳等數據,實現數字化養殖。”

在李震看來,數字農業的真正內涵,是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數字化,“通過對終端市場的把控,在養殖環節,讓農户放心養,在生產環節,由企業規範化標準化經營,終端由盒馬進行銷售。”

盒馬方面告訴記者,淄博、盒馬、紐瀾地將致力於打造牛肉、豬肉的全國性品牌。為此,阿里將在淄博市建成年產能150萬頭的豬肉加工包裝自動化生產線,深加工熟食自動化生產線、包裝線;建設凍品牛肉自動化生產線、包裝線;建設大型智能磁力速凍庫、冷凍庫等。

基於盒馬市的規劃,淄博將和阿里巴巴共同建設四個標杆數字農業示範區:從牧場到餐桌的數字牧場示範區、從菜園到餐桌的數字菜園示範區、從果園到餐桌的數字果園示範區、從田園到餐桌的數字農產品加工示範區,四方面佈局希望實現農產品從基地直達餐桌。

借數字化“產地倉”賦能供應鏈

如果説“盒馬村”是根據訂單為盒馬種植農產品的村莊,重點在打通產、銷兩端,那麼“盒馬市”則進一步將數字農業的內涵外延為數字農業農村的示範城市,其中最明顯的表現是,阿里在全國佈局的五大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下稱“產地倉”)之一也將落户淄博。

根據雙方協議,淄博的數字農業產業中心項目佔地面積800畝,其中阿里巴巴數字農業山東產地倉將佔地200畝。規劃中的山東產地倉,作為集運樞紐,將輻射山東及中國北方地區的農產品流通。

從地理位置上看,淄博地處魯中,交通便利,對於農業發展來説,交通運輸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淄博主政者顯然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在《行動方案》中明確,要“聚焦農產品倉儲物流,聚力打造京津冀和長三角之間的綠色智慧冷鏈物流基地”。

但在產地倉的籌建計劃裏,產地倉的作用並不侷限在產品的中轉,而是讓產品在產地倉中實現從產品到商品的轉型,技術手段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根據山東當地的特產,產地倉內加裝了蘋果、櫻桃自動化分選線,四通道的蘋果分選線,每小時可自動分選10噸。機器對每個蘋果360度全方位掃描,類似做CT檢查一樣,來檢測蘋果的甜度、果徑、重量,除了能看見果面瑕疵,也能查出蘋果體內是否有黴心病。

“阿里數字農業要做的銷售的最大化,需要完成農產品從產品到商品,再從商品到品牌的過程。”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侯毅説。

而這或許只是第一步。侯毅指出,通過建立產地倉、銷地倉,讓農產品就地實現從產品到商品再到品牌的轉變,是阿里數字農業佈局三個階段中第一步。在第二階段則是實現農業的金融服務,其中包括供應鏈金融和農業保險;第三階段則是實現農業種植過程以及養殖過程的數字化。

如何在產銷環節,根本性改變過去小農經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情況,實現農田與農業新零售的對接並非易事。

侯毅坦言,幫助農民種出好商品,養出好商品,這個過程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站在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角度,看看農業的整個生產鏈、供應鏈、銷售端能不能發生一次大的重構。淄博建盒馬市,對阿里而言,也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77 字。

轉載請註明: 從盒馬村到盒馬市,數字農業樣本進化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