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坦克中的貴族 豹式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陸軍武器以坦克為尊,坦克體現矛與盾的完美結合,在戰爭中是最主要的陸戰武器,號稱“陸戰之王”。各軍事大國都有其出色的代表坦克,如美國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蘇聯的“T34中型坦克”,英國的“丘吉爾中型坦克”,法國的“索瑪S-35型中型坦克”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款被世界公認的坦克中的貴族——豹式坦克(也叫黑豹)。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稱黑豹坦克)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投入使用的一款中型坦克。豹式坦克由德國MAN公司研製和生產。它主要於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歐洲戰場服役。它被認定為二戰中最出色的坦克,並與蘇聯的T-34/85齊名。時至今日,亦成為近代戰鬥車輛戰鬥力的評價標準。它原本被打算用作為對抗蘇聯T-34坦克的武器,及取代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在1944年之前它被標識為五號坦克豹式,並被陸軍部編號為Sd. Kfz. 171。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稱“豹式坦克”。豹式坦克外形好,火力較強,機動性也好,豹式坦克製造工藝精良。
二 豹式坦克的設計特點:
這架坦克的乘員由五個人來擔任:駕駛員、通訊員、炮手、裝填手及車長。
裝甲系統中,斜甲採用了同質鋼板,經過焊接及鎖釦後變得更為堅固。此外,最初生產的豹式坦克只有一塊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豹式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10毫米的上限,以保護炮塔的前端。而坦克兩側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板,以保護坦克不受敵人反坦克步槍或反坦克火箭筒的損害。
豹式坦克的重量由預計的35噸增加至43噸,安裝了一台700匹馬力的梅巴赫HL230P30V-12汽油發動機,可以承受連續長距離行進的負荷。豹式行進的速度46千米/小時。懸掛系統由前方的驅動齒輪、後方的誘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豹式坦克在每個減震臂中添上兩支扭力杆,越野性能良好但造價昂貴且很費時。
豹式坦克是採用的是德國最常見的坦克設計,再額外加裝火炮和斜甲。坦克的重量由預計的35噸增加至43噸,更被安裝了一個可以提供700匹馬力,以齒輪箱及掌控系統驅動的邁巴赫HL230P30V-12汽油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一般被認為可以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里的負荷。為了把發動機的故障減到最少,開發人員特意安裝調速器以把發動機的轉數下調至每分鐘2500轉。此外,調速器的安裝也使得豹式行進的速度由55千米/小時下降至46千米/小時。
豹式坦克借鑑了蘇聯坦克設計上的思路,其最主要是其55°傾斜式裝甲,增加來襲炮彈產生跳彈的可能,而且也增加了裝甲水平方向的厚度,使得不易被射穿。此外較寬的履帶以及較大的路輪也大幅改善了在鬆軟地面上的機動性。
豹式的懸吊系統由前方的驅動扣鏈齒輪、後方的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它更在每個震臂中添上兩支扭力棒作為其懸吊系統的另外部份。因此,豹式的造價十分昂貴且很費時,但也因此獲得了良好的越野性能。
豹式的控制系統以ZF公司設計的7檔AK7-200同步齒合齒輪箱及MAN出產,以控制桿駕馭的單軸條掌控系統組成。其掌控系統允許以一個固定的軸條來驅動每個齒輪箱。當齒輪愈大,轉動的半徑就會愈大。如果其半徑比要求中大,那麼掌舵用的剎車系統就可用來收緊齒輪的轉動,但是這個部件的壽命也不過行進150公里。因為在戰爭期間,德國缺乏製造齒輪的機器,而生產該部件的機器也缺乏必須的齒輪,才導致了豹式坦克的最大弱點就是其最終的駕駛部件。
豹式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生產的75毫米半自動KwK42L70火炮,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這款主炮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彈藥:APCBC、HE和APCR三款,以作為供應彈藥短缺。75毫米口徑火炮在當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豹式的主炮卻是二戰中最具威力的坦克炮之一。其特長炮管和強大的推動力,更為其提供了高速的發炮能力。此外,由於坦克上的瞄準器敏感度較低,這使得豹式坦克能夠更容易擊中敵人。加上此火炮的貫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L56火炮為高,令豹式坦克成為了戰場上的殺人機器。而且,在戰爭後期,德國空軍失去制空權後,一些坦克也裝上了一支MG42機槍,安裝於炮塔上,有助於掃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三 豹式坦克的生產類型:
豹式坦克經過多次改進,主要有3種車型,分別是D,A,G型,3種車型區別在於裝甲防護和輔助武器,它們都安裝有一門KwK42型75mm火炮。其中豹式坦克D型生產了842輛,豹式坦克A型生產了2192輛,豹式坦克G型生產了2953輛。
四 豹式坦克的戰績:
在初期,豹式坦克的駕駛員都被一些機械問題而困擾:坦克的履帶和懸吊系統時常受損;而坦克的引擎更往往因為過熱而發生火災。因此在戰事初期,很多豹式坦克都因為這些弱點而不能作戰。舉例説,在1943年7月10日德軍第48裝甲團的彙報中指出,在庫爾斯克戰役爆發後,該團投入的200輛坦克已經有131輛待修;只有38架能夠參與作戰。而當時不主張希特勒過早投入豹式坦克作戰的德軍將領古德里安卻指出,豹式坦克的火力及防禦能力十分優良,雖然很多豹式坦克因為其機械問題而受損,但它們卻擊毀了為數不少的蘇軍坦克。
當德國軍方在1944年3月23日為德軍坦克和蘇軍的新式T-34/85及JS-II坦克作出評估及比較後,指出豹式坦克前端火力遠比蘇軍T-34/85佔優,而兩者側面及後方的火力幾乎一樣;至於它的前端火力亦比JS-11為強,但兩側和後方的火力卻不敵JS-11,可見古德里安的評估無誤。在1943年至1944年間,豹式坦克可以在2,000米的範圍內輕易擊破任何的敵軍坦克,即使它只有90%的命中率。而根據美軍的統計資料,平均一架豹式坦克可以擊毀5架M4雪曼式坦克或大約9架蘇軍T-34/85。
經過庫爾斯克一役後,德國軍方便汲取了教訓,把豹式坦克的機械問題統統解決掉,這使得豹式坦克成為一架可怕的戰爭機器。直至戰爭完結,豹式坦克也一直佔德軍戰車的大多數。但是,德國軍方在後來發現安裝上Kwk 40 L/48火炮的四號坦克比豹式坦克更為符合經濟效益和務實,因此德國軍方便把兩款坦克一起生產。此外,德國繼續生產四號坦克的主因是因為德國兵工廠的重組,暫時不能以豹式坦克滿足開始轉為劣勢的德國,因此他們便選擇了易於生產的四號坦克。
豹式坦克主要在東線戰場服役,但亦在1944年盟軍登陸諾曼底後駐守於法國境內。此後近乎一半囤駐在法國的德軍坦克也是豹式坦克。
而到了突出部戰役的期間,豹式坦克被裝配成有如美軍M10坦克的樣子。在一些大規模行動中,豹式坦克往往會聯同偽裝成美國兵的德軍進行矇混作戰。而在整段時間中,亦有為數不少的豹式坦克被敵軍捕獲,併成為他們的裝甲部隊力量。
五 豹式坦克的現狀:
豹II
豹2坦克,世界上最早服役的第三代主戰坦克,是德國陸軍
的最新式主戰坦克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主戰坦克之一。A6型是最新的型號(譯者注:現在最新的改型是豹2A7 型)。
根據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的報告,德國“豹”2A7 主戰坦克能夠根據用户特種需求進行優化升級,是裝備萊茵金屬防務公司的L/55式120毫米滑膛炮的“豹”2A6主戰坦克的改進型,也可從裝備L/44式120毫米滑膛炮的“豹”2A4/2A5基礎上升級。升級組件包括頂置FLW200遙控武器站,其上配裝12.7毫米機槍和76毫米榴彈發射器。
它的主要特點是:
1.率先使用了120毫米口徑主炮
2.大功率柴油發動機
3.高效能冷卻系統
4.先進的火控系統
這些創新使它成了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主流坦克,它的設計思想影響了很多國家主戰坦克的設計。到2013年為止,已經有11個國家的陸軍裝備了這種坦克。
“豹”2A5坦克於1995年裝備德國陸軍,至1998年11月已完成改進225輛的任務。“豹”2A5以其簡潔的外形、極高的機動性、全電子化的火控及炮控系統、炮塔正面加裝的防護裝甲以及120毫米口徑的火炮,使其在1998年獲得最具戰鬥力的坦克的美譽。
增強裝甲防護:炮塔前弧區裝有新的增強裝甲組件,其裝甲類似於英國的“喬巴姆”多層複合裝甲,車體和炮塔都是焊接而成,車體首上甲板具有很大的傾角,提高了抗彈能力。炮塔正面安裝了裝甲防護組件,炮塔內表面裝有防崩落襯層,履帶裙板也採用改進的複合裝甲,提高了對動能彈和化學彈的防護能力。
採用先進的火控系統:用克虜伯.阿特拉斯電子公司生產的全點系統取代原有的液壓火控與穩定系統;包括一個內裝激光測距儀且具有視場獨立穩定功能的EMES—15型炮長用潛望式組合瞄準鏡。車長和炮長能在全天候條件下捕捉目標,炮長和車長都可以開炮射擊。增設可360度迴旋的車長用PERI—17A2觀測鏡,並且內藏熱感應儀。車長不僅能通過其目鏡看到他自己晝夜觀察的圖像,而且其監視器還可以顯示炮長晝夜觀察的圖像。車長的頂置PERI—R17—A2瞄準具有一個熱成像通道;車體後部的TV攝像機與監控器屏幕相連,使駕駛員可以快速安全地轉向;使用了能與指揮與控制系統相連的以光纖技術、陀螺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為基礎的混合式導航系統,使坦克在任何作戰環境中都能導航。另還裝配有改進型激光測距儀和數據處理器。新安裝的CE628激光測距儀有很高的精度,測定10千米內的武器距離,誤差不超過20米,據説運用這種高性能的火控系統甚至可以以很高的準確率狙擊低空飛行的直升機。
加強武器系統:其主要武器是德國萊茵金屬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輔助武器為1挺7.62毫米並列式機槍和1挺7.62毫米高射機槍。炮塔後部各裝有8個煙幕彈發射器。火炮是雙向穩定的,火炮和炮塔的驅動裝置為全電動,採用的彈藥一種是DM—13超速尾翼穩定脱殼穿甲彈,另一種是DM—12多用途破甲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