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同期漲幅超茅台4倍,頤海國際的成功與海底撈無關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財經

導語:預期反轉疊加業績增長,構成了頤海國際高增長邏輯,但這一邏輯可能無法長期延續。


過去5年,貴州茅台( 600519.SH)可謂A股風向標。


在上證指數回落300點的情況下,茅台的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從2016年初的201.89元,上漲如今的1645元一帶,上漲幅度超過710%。以至於“買茅台就是最好的風控”,成為了流傳於私募圈的響亮口號。


不過,儘管貴州茅台股價漲幅驚人,但與港股上市的頤海國際( 01579.HK)相比,後者才是漲幅王者。


在成立之初,頤海國際的定位是專為連鎖品牌“海底撈”( 06862.HK)供應火鍋底料的子公司。在2013年,頤海國際從海底撈集團分拆,並在2016年7月率先赴港上市,發行價為3.3港元。


截至9月25日盤中,其股價已經漲至114.8港元,過去五年漲幅超過3430%,是茅台股價漲幅的4.8倍。


時至今日,海底撈門店的火鍋底料依然由頤海國際獨家提供。深度與海底撈綁定,這一度被看作是頤海國際的競爭優勢。然而,對頤海國際的股價走勢深度覆盤,就會發現它的走牛,其原因遠在海底撈之外。


01  去“海底撈”化


由於頤海國際的海底撈供應商身份,其早期產品主要以火鍋調味料(火鍋底料+蘸料)、中式複合調味料為主。很長一段時間,在頤海國際的營收中,由海底撈貢獻的關聯營收都超過了總營收的半數以上。


與海底撈深度綁定,這是市場公認的頤海國際競爭優勢,基於海底撈門店的快速擴張,頤海國際的關聯收入不斷攀升。但如果單純依賴海底撈,無疑會限制公司自身的增長,一旦未來海底門店停止擴張的腳步,那麼就意味着頤海國際將失去增長源。


為了降低公司對於海底撈的依賴,頤海國際從2017年開始主動擴寬產品類別,增加了自熱方便食品的產品線。雖然在推出第一年,自熱方便食品的營收僅為0.61億元,但在隨後的2018年和2019年中,自熱方面食品的營收迅速躥升至4.45億元、9.78億元, 成功實現翻倍增長。


得益於自熱方便食品的成功,從2017年開始,由海底撈所貢獻的營收比例開始逐漸降低,到2019年,這一比例已經下降至38.8%。

2020年上半年,突發的疫情讓餐飲企業遭受重創,行業龍頭海底撈亦不例外,全國範圍內大量門店歇業,在恢復營業後,門店整體翻枱率也未能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對於大眾餐飲企業來説,翻枱率是極為重要的數據,這一數據既是門店客流量的直接反映,也是市銷率的代名詞,尤其對於海底撈來説更是生死指標。


今年上半年,海底撈門店的整體翻枱率僅為3.3,反觀過去三年,這項數據在4.9左右,數據降幅明顯。


一直以來,海底撈門店以優質特色服務著稱,其售賣的產品中,既包含了菜品,也包含了服務成本,由於外賣模式中服務的缺失,因此對於海底撈來説,這無疑大大降低了產品價值。



考慮到海底撈門店依然保持擴張,以同店數據進行對比,顯然更具説服力。2020年上半年,在顧客人均消費提升8%的情況下,海底撈門店的同店增長率為-21%,同店客流降幅約為27%,數據慘淡。


疫情為海底撈帶來了嚴重衝擊,按照常規思路推定,與海底撈高度綁定的頤海國際,其業績也勢必受到影響。


但情況恰恰相反,頤海國際的業績不僅未受影響,反而放量增長,總營收和年內利潤,分別實現了34%、53%的增長。


通過細分的營收結構進行分析,由海底撈等關聯方為頤海國際貢獻的營收,在上半年暴降31%,基本與海底撈同店客流的降幅趨同。


然而東邊不亮西邊亮,頤海國際上半年最讓投資者吃驚的地方,在於經銷商渠道的持續放量,從8.06億元飆升至15.45億元,漲幅接近92%。


這種在經銷商渠道上的放量增長,其實並不難理解——雖然火鍋店被迫關閉,但是食客對於火鍋的需求仍在。


實際上,火鍋的烹飪流程並不複雜,消費者完全可以自購底料,在家自制火鍋,而無論從品牌角度還是品質的一致性上看,專供海底撈的頤海國際產品都是他們的首選。


實際上,從拓展自熱小火鍋開始,頤海國際就將未來發展的重心由B端轉向C端。經過2017年至2019年三年的積累,頤海國際已經完成了經銷商渠道的鋪設與積累。


在2018年底,頤海國際的經銷渠道收入,首次超過了海底撈等關聯方所貢獻的收入。疫情的爆發,在客觀上增加了頤海國際產品的需求量。但除客觀因素外,頤海國際主觀的去“海底撈”化才是其業績逆勢增長的關鍵。


02 神奇的護城河


“投資於一家有着巨大市場需求的公司,要好過投資於需要創造市場需求的公司。”這是紅杉資本創始人唐·瓦倫丁的至理名言,後來這句話被簡化為“下注於賽道,而非賽手”。


頤海國際所處的複合調味料賽道,無疑是今年最火熱的風口行業。


根據Wind數據統計,複合調味品賽道是目前市場規模最大的賽道,其761億元的規模甚至高於686億元的醬油領域。與此同時,複合調味品也是增速最快的消費賽道之一,預計未來5年內,其行業規模增速將達到15%,僅次於蠔油賽道的20%增速水平。


在複合調味品行業中,雖然參與玩家眾多,但大多是地方性的小企業。 目前,頤海國際、天味食品(603317.SH)、紅九九是行業內三家最大的頭部企業,三者市場佔有率合計達到12.6%,其中頤海國際的市場份額高達7.9%,份額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與一些高度標準化的工業產品不同,調味品的競爭多少帶有一些標準化之外的因素,因為其核心競爭力不是價格或者口碑,而是因人而異的口味。與其他消費品不同,消費者一旦接受了調味品的口味,便在很多時候體現為忠誠度和不可替代性。


在這種背景下,頤海國際作為行業最大的頭部玩家,其多年來形成的優勢無疑可以固化,是其他品牌難以撼動的。


此外,儘管頤海國際與“海底撈”在財務層面的關聯度越來越弱,但其產品依然保有了“海底撈”的商標使用權。


早在2007年,頤海國際就與海底撈集團達成協議,頤海國際將能夠以獨家、免費的方式,無限期地使用“海底撈”商標。



這無疑為頤海國際的發展提供了極大便利。因為品牌的養成需要大量的時間和成本投入,而直接使用“海底撈”的品牌,則能夠使公司省掉大量用於品牌與市場營銷方面的支出,降低公司經營總成本。



從數據來看,頤海國際近幾年的銷售費用,呈現逐年下降趨勢。2020上半年,該項支出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僅為9.51%。這在調味品行業內,是低於中位數的水平。


而隨着海底撈門店的不斷擴張,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也越來越大,這一塊的價值,也並沒有直接體現在頤海國際的財務報表中。


03 下一個海天味業?


回顧頤海國際過去五年的股價走勢,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是業績增長與預期反轉相疊加形成的股價雙擊。


在上市之初,公眾和投資者完全將頤海國際看作海底撈的附屬品,但在成功拓展C端渠道後,人們才逐漸發現,頤海國際似乎更像是成長初期的海天味業——同樣具備根深蒂固的B端渠道優勢,同樣在C端渠道不俗的成績。


從單一產業鏈上的供應商,到細分消費行業龍頭,頤海國際的躍遷,讓投資者對於公司產生了新的預期,從而帶動價值重估。


新預期是頤海國際股價推升的最核心動力,而業績的持續增長,只不過是在這個推力基礎上推波助瀾。


如今,頤海國際的估值已經突破千億元大關,市盈率則達到驚人的127倍。這一水平的估值,無疑體現了投資者在過去預期反轉時的瘋狂。


我們需要承認複合調味品這一賽道的長邏輯,但當頤海國際已經透支預期,失去炒作邏輯的時候。僅憑藉業績的增長這個單一維度,便很難持續複製此前的瘋狂上漲。


此外,消費者疫情的瘋狂搶購,讓頤海國際在上半年的業績有所透支,如自熱食品等高單價的產品,也可能在疫情後被逐漸冷落。在消費重歸理性後,頤海國際的股價能否繼續誘人的長牛走勢,恐怕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