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帶着一些創業者、企業家一起去遊學參訪。
我們討論到一個重要的問題: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大家的討論很激烈,但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集中力量辦大事。
在很多事情上,應該投入資源,積聚能量,提高“密度”。密度足夠高,事情才能打穿,打透。
而提高“密度”的前提,是極其“專注”。
因為信息無限,帶寬有限,因為決策無限,思考有限,所以必須放棄大部分不那麼重要的事,專注在少部分最重要的事情上。
所以,在一些事情上,必須五指成拳,力出一孔。
—1—
人才密度
應該時刻關注組織的人才密度,是否足夠高。
專注於找優秀和靠譜的人,才可以更好提升組織的效率和效果。
很多人都會提到字節跳動(今日頭條,抖音的母公司)的獨特文化,不要Control,而是Context。
什麼意思?
就是不要控制,控制是因為怕犯錯。怕犯錯,就不會有創新。要相信透明的力量,給聰明人足夠的、透明的信息環境。
所以,儘量把一切都讓員工知道。
在字節跳動,每個研發團隊的正式員工,都能按需要申請查看當地的源代碼。
為什麼?因為一旦保密,能看到源代碼的團隊,就有了權力,就會“控制”,最後大大地限制團隊協作,和產品研發效率。
信息是協作的資源,信息不是控制的權力。
因為透明,所有資源和問題,就擺在了所有人面前,大家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因此,在字節跳動,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工程師吃飯時看到某個反饋後,立刻掏出筆記本電腦,現場解決問題後,接着吃飯。
這樣的文化特別好,但這有一個前提:要找到真正優秀的人,保證人才的密度。
怎麼做?
字節跳動會給出足夠的薪水,在市場上招聘。
然後,還可以員工內部推薦,優秀的人,總是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推薦一個新員工加入,最高能得3萬元。
而且,CEO有時也會出馬尋聘人才。張一鳴看上一個候選人,可能會三顧茅廬,甚至把為了這名候選人,把他正在創業的公司整個買下來。
字節跳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保持人才的密度。
有些人説,我們也許還沒有這麼大,沒有這麼強的能力,怎麼辦?
至少可以從一件事做起:只招成年人。
只招成年人,是奈飛公司的一條經典原則。
什麼是成年人?
就是不需要別人哄着。給定了目標,能自己想辦法拆解,推進,完成。
當有足夠的人才時,組織的戰略和目標才會被清晰地瞭解和執行,才能做到真正的業績文化,才有更好的活力和戰鬥力。
問問自己,在提高人才密度這件事上,自己足夠專注嗎?
—2 —
渠道密度
應該時刻關注自己的渠道密度,有沒有把市場打透。
曾經有一位學員問我,他的連鎖便利店,想成長為全國品牌,有沒有什麼好建議?
我説,成為全國品牌是目標和結果,但是在當下,你應該怎麼做?
我問他,假如你要開100家連鎖店,現在有兩種選擇:
A,在1個城市開100家。
B,在100個城市各開1家。
請問,選擇哪個?
當然是A。
為什麼?
在全國大部分城市,先插上紅旗,不好嗎?
不好。因為渠道的密度不夠高。
在1個城市開100家店,可以形成規模優勢。
顧客不管走到哪裏,都能看見你的門頭。
一個管理團隊,就能覆蓋一整座城市的所有門店。
一個倉儲,一條供應鏈,就能服務好這100家店。
密度高,規模大,才能降低成本,形成規模優勢。
蜻蜓點水,不如集中爆破。
先打透一個城市,站穩了,立住了,再到其他地方拓展市場。
所以,關注渠道密度,其實就相當於關注自己是不是在市場上處於優勢的領先地位。相當於問自己,我是那條大魚,還是那條可能被吃掉的小魚?
—3—
客户密度
時刻關注自己的客户密度,因為客户在哪裏,我們就應該在哪裏。
否則,做的很多事情都是無用功。
在參訪企業的時候,有位嘉賓舉了個例子:
假如你是做代駕生意的,你的廣告應該投放在哪裏?
微信?微博?抖音?還是快手?
都不對。場景不對。
喝完酒想要叫代駕的人,在那一刻不會刷微博,也不會看抖音。在網上投放半天,可能大部分是沒用的。
喝多的人,都在洗手間。那裏是客户密度最高的地方。
在洗手間貼滿小廣告。
這聽起來很有趣,但也很真實。
所以,這個例子想説明的是,要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誰,他們都在哪裏。
然後,提高投放的密度。還是要五指成拳,力出一孔。
比如某美妝品牌,在某平台上的內容投放,密度極高。
別人家是300篇,它是1000篇,甚至3000篇。
用別人3倍甚至10倍的兵力去打。
這樣有什麼好處?
當用户在搜索時,最先看到的是你的內容。當用户在閒逛時,最先刷到的是你的內容。當用户在社交時,最先談論的還是你的內容。
再比如,某香水品牌,目標用户是一線城市25-35歲的白領女性。
他們自己説,可能消費我們品牌的,就幾百萬人。
所以,我就找這些白領女性關注的KOL,KOC,反覆投放。
每年一兩千萬的營銷費用,就是投放這些人。
因為,與其撒胡椒麪,不如單點突破。把密度提高,一次性打透。
在以前,大家強調投放的廣度,這裏投一點,那裏投一點,今天這樣的打法基本無效。
今天的打法,是砸透一個點,砸出火花。
所以,問問自己,你的客户是誰?你的客户在哪裏?你發力的地方,客户密度足夠高嗎?
自己,有專注在這些更重要的地方嗎?
—4—
成長密度
剛剛提到的,是組織的管理和經營。很多人問,那個人呢?
個人,應該時刻關注自己的成長密度。
成長,是唯一重要的事情。
具體呢?
具體,有兩個方面。身體和心智。
身體的成長,是體力和精力的充沛。
身體,就像是手機電池。電池容量太小,電池耗電太快,電池充電太慢,是成不了大事的。
怎麼辦?
保持運動。這是一件每個人都知道,但卻只有少部分會做的事情。
可以從“最小可改變的行動”開始。比如提前一站下車,快走上下班。比如每天跳繩200下。
最底層的工作者靠體力,中高級管理靠智力,但最頂級的創業者和企業家,又回過頭來靠體力。
心智呢?
多讀書。
很懶?沒空?沒時間?
可以試着每季度讀一本書。然後每月讀一本。然後每週讀一本。
除了讀書,還有呢?
多寫作。
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你會發現,自己以為很清楚的事情,其實還是模模糊糊。寫作,可以進一步幫助你理解消化吃下去的知識。
試着每個月寫一篇文章,公開地寫,公開地和大家討論,接受大家的質疑。這些反饋,會讓你對知識有更深地理解。
還有嗎?
多見人。
我和這些創業者、企業家定期去遊學參訪,就是為了去看,去學習。
成長不是坐在房間裏閉門造車,而是要走出去看真實的世界。
問問自己,你的成長密度夠高嗎?還是温水煮青蛙?
最後的話
所以,為什麼真正厲害的人,都極其專注?
因為要提高密度。密度足夠高,才能夠突破。
最後,再和你分享一個故事。
任正非有次接受採訪説,正因為華為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漂亮的財務報表,沒有太大壓力,所以能把很多“肥料”投在“土地”裏,等待“莊稼”越種越好。
華為對於技術研發的標準是:
距離目標二十億光年的地方,投一顆“芝麻”;
距離目標兩萬公里的地方,投一個“蘋果”;
距離目標幾千公里的地方,投一個“西瓜”;
距離目標只有五公里的地方,就要投“範弗裏特彈藥量”。
所有人拿着彈藥撲上去,攻克“城牆口”。之前是幾百人,然後是幾千人,現在幾萬人、十幾萬人還是對準這個“城牆口”衝鋒。
而華為每年炸“城牆口”的研發經費已經達到了150-200億美元。
這個“城牆口”是什麼?是那些最先進的技術。比如我們熟悉的5G。華為的5G技術,在全世界都是領先位置。
任正非説,我這個人性格是窄窄的,所以讓我們公司前面的道路也是窄窄的。
什麼是專注?這是專注。
這也是“狠人”,是真正厲害的人。
五指成拳,力出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