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中國的財富去了哪?5個措施留住財富

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中國的財富去了哪?5個措施留住財富

“我們人均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收入也就1000元”

1000元在一箇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我國居然有6億人月收入1000元?這個數字不免令人驚訝。

為什麼中國還有這麼多貧困人口?中國的財富到底去了哪裏?有什麼辦法留住財富?可能這是多數人心中都有的困惑,希望本文能帶給你一些思考,找到答案。

作者:鄭永年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

編輯:三三

來源:正和島

01、中國仍有大規模貧困人口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社會很快找到了發財致富的有效手段——引入市場機制。

在很短的時間裏,市場機制為中國社會創造了巨量財富。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的貧窮國家,躍升為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人均GDP也從當時人均不到300美元提升到今天的近9000美元,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蹟。

但是,中國真的已經是一個富裕社會了嗎?

直到今天,中國社會大部分人口還是處於低收入甚至貧困狀態。近年來進行的精準扶貧很好的説明了這一點。

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改革,曾經使數億人脱離了貧困,但今天仍有很大規模的貧困人口。除了原來沒有脱貧的人口之外,新的貧困人口也在出現。

從總體社會結構上看,中國的中產階層人口數量還很少,社會底部人口數量仍然巨大,也就是説,中國還沒有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社會,即學術界所説的“中產社會”。

那麼,為什麼中國沒有形成中產社會呢?

一方面,國家的收入分配機制出了問題,即財富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

另一方面,中國還沒有建立一個需要大量財富支撐的社會保障制度。

所以,儘管從海外看中國,中國儼然已經是一個富裕社會了,但實際上中國仍有大規模貧困人口。

02、中國的財富去了哪裏?

我們能夠感受到中國經濟上日新月異的變化,為什麼大部分人口還處於低收入甚至貧困狀態?國家財富去了哪裏?

中國的財富流向至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考量:

1、 財富向海外流出

財富流向海外的現象已經持續了很多年,至少沒有減緩的跡象。在政府控制外匯的時候收斂一下,一旦控制放鬆就會恢復常態。

無論是對外投資、購置不動產,還是存入外國銀行或其他形態,歸根結底,財富離開中國而常駐海外。

2、 財富到處流轉和折騰

很多中國企業一旦做大,就到海外註冊成為海外企業,但實際上海外也沒有多少賺錢的機會,就再到中國投資賺錢。

這種身份轉換儘管可能並沒有轉換主人,但財富已經不屬於中國。

3、 財富的浪費

很多企業因為種種原因到海外投資,但海外並不能找到理想的投資環境,造成損失,甚至是完全的失敗。這既有國有企業,也有民營企業。

比如國企在俄羅斯、白俄羅斯、委內瑞拉、斯里蘭卡、緬甸等國的大額投資,往往因為政治或經濟形勢的變化而嚴重虧損。

國內一些國企業一直在消耗着大量的國家財富。很多國企尤其是地方國企,儘管有大量的虧損,但沒有倒閉。無論是用財政方法,還是用金融方法來彌補虧損,都是在消耗財富,因為政府的錢不管用什麼方式獲取,最終都是來自老百姓。

4、 各種類型的腐敗

中共十八大以來反腐鬥爭揭示了,中國腐敗的深度、廣度和額度都令人觸目驚心。

腐敗不僅干擾正常的經濟生活,影響財富的創造,更是造成財富的巨大浪費。就官員來説,因腐敗而得來的“財富”是死的,既不敢消費,也不敢存入銀行,往往是東藏西藏。

03、多管道留住財富

創造財富固然重要,但保護財富更為重要。如果沒有有效的財富保護機制,所創造的財富很快就會流失。

那麼,如何留住財富呢?明白了上述財富流失的根源,這個問題也不難回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1、 加緊建設法制與法治

沒有有效的法治保障,財富缺少安全感。

近些年,一些極左思潮抬頭,使得財富更感不安全。無論是投資者還是上層中產,只要有機會,就拼命往海外跑。

因為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法治經濟,所以需要加緊建設法制與法治。

2、 追求公正社會

極左思潮抬頭是有經濟根源的,那就是社會公平的缺失,例如收入差距過大,社會過於分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引入的可以説是原始市場機制,需要政府確立的社會保護機制不足,甚至沒有到位。這種情況下,市場創造的大量財富流向極少數人,而大部分人沒有獲得應當得到的財富,少部分人甚至成為犧牲品。

從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扶貧運動,也不能説不重視社會政策建設,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不公平的情況。只要這種情況繼續,社會的激進思想就不會消失。而激進思潮的存在對財富是一種威脅,世界各國都是如此。

一個高度分化的社會既不安全,法治也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為了追求社會公平,不僅要加緊社會政策建設,而且要儘快推行房地產税、遺產税等有利於社會公平的政策。

3、 建立新型政商關係

在法治不健全的情況下,財富需要尋求政治權力的保護,但一旦掌權者失去提供保護的動機,財富很快就會感到不安全。

例如在反腐敗的高壓下,一些官員的態度變成“不吃你的,不喝你的,不拿你的,為什麼要為你辦事”。

再者,反腐敗鬥爭以來,幾乎每一個腐敗官員都可以牽出一大批商人,商人感到不安全,就帶着其財富出走海外。

時間證明,原來腐敗的政商關係不可行,現在已經提出要建立“親清”的政商關係。

4、 建立有效的監管制度

沒有有效的監管至少會造成兩個結果:一是,市場經濟盛行“大魚吃小魚”的現象,金融業和互聯網企業大肆收購實體企業,導致金融、互聯網、房地產業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失衡。

二是,政府為了鼓勵發展新興產業,往往簡單地通過不監管的辦法任其發展。這種無政府狀態下的發展最終必然出現大問題。

因此,政府放任企業在無政府狀態中發展並不是親商,因為最終當企業出現問題,有關部門必將粗暴地對待,所以財富的創造和積累需要有效的監管。

5、 實行“基金制度”

資本的本質是自我積累和擴張。但是,在中國,這種簡單的積累和擴張並不可行。

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產生不正當的政商關係,因為政府不放心企業財富的“政治化”,企業需要政府的支持進行再擴張。

我們可以學習發達國家,通過實行“基金制度”等方法來解決“富不過三代”的問題。引入基金制度等可以實現財富的所有權的管理權分離,讓專業人員管理財富,避免財富處於純“消費”狀態。

04、結語

古人言:“有恆產者有恆心”。

“恆產者”即中產者,在任何社會,中產階層都是財富的“載體”。無論是窮人的減少,還是中產階層的壯大,都關乎財富。沒有有效的財富保護機制和沒有有效的財富創造機制,一樣很難保證國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不用説進入高收入社會了。

在找到創造財富的機制後,人們更需要找到有效的財富保護機制,只有同時擁有兩者,一個國家的經濟才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文摘編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鄭永年所著《中國的當下與未來》一書,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85 字。

轉載請註明: 6億人月收入僅1000元!中國的財富去了哪?5個措施留住財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