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A股市場衝高回落,基金經理們面臨同樣一個問題:在牛年裏,A股還有確定性的投資機會嗎?這是一個複雜的話題,尤其是在基金重倉股頻頻爆出“黑天鵝”後,基金經理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持倉以及牛年的策略。儘管在連續兩年的業績大漲後,許多基金經理開始反覆提示持有人降低2021年的投資收益預期,但面對着投資者的灼灼目光,基金經理不得不勾畫一幅“春播圖”,希望能在牛年給持有人帶來超預期的回報。
綜合基金經理們對牛年的展望發現,控風險與掘新機將是兩條並行的主線。在力控高估值“抱團股”風險的同時,許多基金經理開始在低估值板塊小幅試水,以求為牛年開局鋪好“安全墊”。銀行、化工等最近熱漲的板塊背後都閃動着基金的身影,牛年“春播”已在不知不覺中悄然展開。
放寬限購傳遞新信號
限購常常被視為基金經理判斷後市的風向標。
自2021年以來,A股極致化的結構性行情開始催生泡沫,由知名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產品限購如雨後春筍般蜂擁而出。劉彥春旗下的景順長城內需增長混合基金、景順鼎益限購上限為1000萬元,等同於拒絕機構資金流入;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限購上限為10萬元,等同於只接受客户的散單;還有的產品直接將限購上限定到1000元級別,如傅鵬博管理的睿遠成長價值,幾乎就是閉門謝客,只接受基金定投的意思了。
這些不同程度的限購,在市場引發了諸多遐想。上海某基金經理指出,此前資金大量湧入一些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產品,造成規模急劇膨脹,一方面限購是為了給投資人降降温,讓他們不要輕易跟風做出錯誤決策;另一方面管理規模陡然膨脹也讓明星基金經理感到“無力”,他們出於自身管理能力邊界的考慮,並不願意在市場高點擴容。
不過,進入2月份,知名基金經理的限購策略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2月4日,2020年度偏股型基金業績領跑者、基金經理趙詣管理的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基金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基金恢復大額申購,單日單個基金賬户申購上限大幅提升至500萬元。此前,農銀匯理基金公司曾將這些基金的單日單户申購上限收窄至1萬元。2月2日,廣發基金發佈公告稱,2019年度收益冠軍基金經理劉格菘管理的廣發小盤成長混合取消申購限額,恢復正常的申購業務。該基金於1月12日開始限制大額申購。此外,2月1日,銀華基金發佈公告稱,自2月2日起恢復辦理李曉星管理的銀華心怡靈活配置基金非直銷銷售機構10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業務。
知名基金經理們紛紛大幅度放寬限購上限,濃濃的“吸金”味道是否意味着他們認為市場已經調整至買點了?
農銀匯理基金表示,2020年市場出現較大的漲幅,投資者比較關注基金收益,為降低投資者追漲的風險,保證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公司對趙詣管理的三隻開放式基金進行了主動限購。當前,市場出現一定程度調整,結合投資者的申購需求,於近期恢復了農銀匯理工業4.0基金的申購服務,將農銀匯理研究精選和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基金申購限額分別提高到500萬元。
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近期市場調整中,基金經理逢低建倉的意願確實在提升。尤其是今年以來新發的基金產品,在前期因為估值過高而強忍着不建倉的基金經理們,終於等到了牛年“春播”的機會。如中歐悦享生活、博時創新經濟、南方消費升級、華安優勢企業等基金,從其淨值近期的明顯波動可以發現,這些基金已經建了一定的倉位。
統計數據顯示,1月份公募基金募集規模4901.4億元,同比增長194.6%,其中混合型基金募集規模高達3897.3億元,同比增長366.7%。不過,從這些新發基金的淨值表現上看,新基金的建倉節奏有所差異。在新成立的基金中,有一些新基金淨值波動並不明顯,可能還處於觀望狀態,比如廣發興誠和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
降低收益率預期
儘管“春播”已然開啓,但對於牛年的投資前景,基金經理們的口頭禪是“投資人要降低預期”。
這一點也在私募圈得到認可,百億級私募石鋒資產表示,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今年權益市場的上漲將更為依賴盈利驅動,預期收益率或低於去年。無獨有偶,另一家百億級私募重陽投資也認為,投資者需要降低對未來1-2年的收益率預期。
需要指出的是,降低投資收益率預期的一個重要邏輯,其實在於基金“抱團股”潛在的風險,這需要基金經理們用投資技巧去嚴控。此前基金經理的倉位大多集中在不同賽道的龍頭與大白馬股上,這些品種在股價大幅上漲後,估值存在種種爭議。受訪的基金經理們普遍認為,核心“抱團股”估值存在透支,要以時間換空間,2021年結構性行情或繼續,成長股與價值股估值分化將收斂。
種種跡象顯示,部分基金經理的牛年“春播”對象,指向了性價比更高的二、三線龍頭。如近期高估值的基金“抱團股”暴跌時,投資者會在龍虎榜中發現,基金存在明顯的調倉跡象。一位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經理表示,機構倉位調整方向已經指向了性價比更高的二三線龍頭和成長空間更具想象力的新興行業,資金正從高配板塊向低配板塊流動。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直言,當前部分核心資產的估值已經過高,之前的投資邏輯在於DCF模型中將分子端極致化,在分母端把低利率極致化。從未來看,分子端和分母端這兩條路都很難再走下去,市場風格繼續極致化的可能性較小。但普跌的可能性也不大,主要原因在於以金融、地產為首的藍籌板塊估值都較為便宜,且市值權重依然較高,因此從全市場看,很難出現普跌。
瓦解與分化已經成為了當下市場的某種共識,但不止一位基金經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市場暫時還未形成新的龍頭,這種瓦解可能是反覆和迂迴的,需要經歷反覆震盪和輪流洗禮的過程。因此,對於基金經理來説,更需要關注企業基本面和盈利情況,維持一定的防禦性。
上海某基金經理表示:“當前A股市場最大的風險是部分核心資產估值泡沫化現象比較嚴重。為了應對這種風險,我們進一步增強了組合的防禦性,對於估值較高的核心資產保持足夠耐心,靜待其估值迴歸。另外,當前市場還是有不少資產估值合理、業績持續增長、確定性和安全性都比較高,這些構成了我們當前的底倉。此外,我們的組合裏也會適當配置一些成長資產,以增加組合的進攻性。對於成長類資產,會強調邏輯驗證。當前位置的成長溢價仍在,但對成長的確定性、邏輯的清晰度、估值合理性的要求均比去年高很多,我們將在長期景氣的行業中尋找確定性高的成長個股。”
投資路線圖浮現
基金經理們的牛年“春播”悄然展開。細品多家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觀點,可以勾畫出他們“春播”的潛在路線圖。
上投摩根基金指出,對2021年一季度的權益市場持謹慎樂觀態度。國內經濟仍將延續復甦態勢,流動性會逐步回落到合理狀態。中長期來看,隨着宏觀總需求大概率逐步放緩,微觀層面會出現競爭替代和馬太效應加劇的現象。從投資來看,優選需求韌性強、競爭格局好、“護城河”高的行業和公司。具體行業上,依然戰略看好高科技、先進製造等成長板塊,以及與百姓生活相關的消費、醫藥行業。
易方達基金經理馮波表示,對未來中國股票市場比較樂觀,這也是由中國經濟基本面決定的,股票市場是經濟的反映,從這個角度來説是有機會的。具體到2021年的投資機會,馮波認為:“短期和長期會有一些差異,2021年可能是相對比較複雜的一年。一方面是經濟基本面會表現很好,另一方面是估值在上升。對於2021年,應該降低投資收益預期,回到正常的預期狀態。雖然市場整體是高估的,但我們也能找到很多估值水平合理的公司,通過價值增長能看到比較好的投資回報,所以2021年也存在很多結構性機會。現在很多基金都可以投資港股和A股市場,這兩個市場是不同步的。2021年我們將通過不同市場的資產配置來把握企業的投資機會。”
招商基金指出,近期A股市場受外圍市場波動和流動性偏緊預期影響出現下行,但鑑於金融、地產等權重板塊估值較低,指數的調整空間相對不大,接下來可關注A股低估值板塊和港股新經濟板塊的投資機會。國際市場方面,在疫情被遏制之前,美聯儲仍將維持流動性寬鬆,美股近期出現局部的投機情緒過熱,但尚不足以使得指數出現大幅調整壓力。國內市場方面,預計貨幣政策整體上仍將以穩為主,階段性的流動性緊張局面有望在春節前緩解。接下來需要關注受益於宏觀經濟深度復甦、景氣度改善的低估值、順週期品種,如金融、地產和資源股的補漲機會。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