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海馬汽車:賣車不如賣房丨年報風雲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財經


文/樂居財經 李姍姍


從退市邊緣迴歸安全線的海馬汽車在2021年似乎更加意氣風發,不僅成功“摘星脱帽”,還再度實現扭虧為盈。
海馬汽車披露的2021年報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63億元,同比增長28.18%;歸母淨利潤為1.12億元,同比增長108.36%。這是五年以來,海馬汽車第二次扭虧。
然而,其扭虧的關鍵並非主營業務的業績提升,繼2019年“賣房自救”後,2021年海馬汽車再次通過變賣旗下子公司等資產實現盈利。
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其淨虧損則高達4.32億元。
在剔除出售資產、政府補助等外部因素外,海馬汽車的整車銷售業務依舊疲軟。再加上2021年末為小鵬汽車代工業務的結束,其2022年或是發展更為艱難的一年。
失去“金主”小鵬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海馬汽車旗下共有四款在售車型,分別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海馬6P、燃油車型海馬7X和海馬8S,以及純電動車型愛尚EV
2021年,海馬汽車全年銷量為2.95萬輛,同比上升66.06%,連跌四年後,銷量實現增長。但即便如此,其與2016年近22萬輛的高光時刻相比,如今的境況已今非昔比。據悉,海馬汽車曾經的競爭對手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均已加入了百萬俱樂部。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僅有的2.95萬輛的銷量裏,還摻有“水分”,其中包括為小鵬汽車代工生產的小鵬G3。數據顯示,小鵬G32021年累計終端銷量為2.85萬輛。
據瞭解,20179月,海馬汽車與小鵬汽車達成合作,小鵬汽車將授權海馬汽車使用其商標和相關技術,生產協議產品,海馬汽車負責協議產品的生產。初步確定協議生產車型的產能為5萬輛/年,協議的有效期自簽訂之日起至20211231日止。
隨着協議臨近到期以及小鵬汽車籌備建立了自己的工廠,小鵬逐漸從海馬汽車中抽離出去,從去年下半年起,海馬汽車銷量開始萎縮。

這一趨勢延續到2022年,失去了小鵬的海馬汽車今年一季度銷量頹勢明顯。20221-3月份,海馬汽車累計銷量為5730輛,較上年同期7004輛下滑18.19%
其中,3月份銷量更是出現斷崖式下滑。產銷快報顯示,海馬汽車3月銷售2048輛,同比大幅下滑37.54%,環比2月下滑4.43%。細分車型,海馬汽車MPV7X車型)銷量僅為390輛,同比降幅達58.55%SUV車型(海馬8S6P)銷售1658輛,同比下降29.08%
再次“賣房自救”
2021年,海馬汽車實現營業收入18.12億元,同比增長25.1%;歸母淨利潤1.12億元,同比增長108.36%,在上年同期淨虧損13.35億元的基礎上,實現扭虧為盈。
然而,盈利的背後使用的是“非常手段”。報告期內,海馬汽車通過處置非流動資產、政府補助以及債務重組等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獲利共計5.45億元,同比增長332.54%
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海馬汽車依然大幅虧損,其扣非淨虧損高達4.32億元。

實際上,此次並非海馬汽車首次通過售賣資產實現扭虧,自2019年起,該公司近三年的主要受益均來自於處置非流動資產。
2019年,受前兩年銷量連續暴跌的影響,海馬汽車連續兩年出現虧損,並於20194月被“戴帽”,股票代碼變更為“*ST海馬”,位於退市邊緣。而為了擺脱危機,海馬汽車出售了401套房產,當年歸母淨利潤拉昇至8519.62萬元。
2020年,海馬汽車進一步出售了140多套房產,在當年6月成功實現“摘星”,股票代碼由“*ST海馬”變更為“ST海馬”,退市風險由此化解。
到了2021年,海馬汽車故技重施,不僅“賣房”還轉讓了旗下部分股權。財報顯示,期內海馬汽車出售海南金盤實業100%股權、鄭州蘭馬實業有限公司95%股權,為公司增加了共計3.02億的歸母淨利潤。
與此同時,還出售了其持有的海南銀行7%股權,套現3.3億元,並於同年5月成功“摘帽”,股票名稱變回“海馬汽車”。
而伴隨着海馬汽車不斷的“賣賣賣”,其資產也正在縮水。截至20211231日,其總資產僅剩82.07億元,同比下降10.87%。此外,其流動資產下降至31.81億元,而流動負債則達到34.43億元,超出流動資產2.62億元。
縮減研發投入
近年來,依託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及中原腹地產業優勢,海馬汽車積極向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轉型。
年報中,海馬汽車明確表示,將圍繞國家新能源汽車“三縱三橫”研發佈局,在智能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氫能汽車等領域持續創新。
製造進度上,目前氫能汽車方面,海馬汽車已完成車身、底盤、車載氫系統、動力系統數據設計,樣車試製完成,續航里程達800km;整車控制器方面,新一代整車控制開發,完成了動力系統方案、底層軟件、系統架構、整車域控制器硬件優化、功能定義及電子架構設計及系統集成測試工作。
產品規劃上,海馬汽車表示,純電動汽車7E計劃於2022年第四季度投放市場;第三代氫能汽車計劃於2022年開展模擬示範運營,2023年具備產業化條件。
近期,海馬汽車也在通過與其他公司合作、投資等方式,在新能源領域“開疆拓土”。
而眾所周知,進軍新能源領域可謂是一場“燒錢”戰,而去年,海馬汽車不僅未擴大相關支出,反而縮減了研發投入。
財報顯示,2021年海馬汽車研發投入1.5億元,較上年同期2.35億元下降36.08%,為2012年以來最低值。
期內公司研發人員309人,較上年同期減少225人,變動比例高達四成;研發人員數量佔比5.04%,同比下降12.06個百分點,研發團隊人才流失嚴重。2018年,研發人員還有1413人。
此外,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整車相關產能擴建也處於低位。2021年,海馬汽車在建工程賬面餘額僅0.46元,與20200.41億元基本持平,處於相對低位。
而與之相對的是,海馬汽車曾經的競爭對手吉利汽車、長城汽車正在擴大研發隊伍,以便在未來汽車市場競爭中佔據高點。2021年,長城汽車在研發上投入是海馬汽車的60倍。

 

年報風雲系列回顧 ↘️
億緯鋰能:“負重”狂奔|年報風雲(136)
英利汽車:淨利“不純”丨年報風雲(133)
“寧王”尋底丨年報風雲(130)
德眾汽車:兩低一高|年報風雲(127)
金盃汽車:借重組扭虧|年報風雲(123)
德賽電池:估值“掉隊”丨年報風雲(120)
北京汽車:少數股東“吞噬”七成利潤丨年報風雲(118)

常熟汽飾:利潤與現金的背離|年報風雲(114)
中國重汽:譚旭光的首個“雙降”丨年報風雲(101)
贛鋒鋰業:鋰礦“兩吃”|年報風雲(95)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汽車V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