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對外貿易是中國開放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持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制度型開放、營商環境改善、結構調整優化,也離不開金融業的支持。
2022年,中國外貿進出口頂住多重超預期因素的衝擊,規模再上新台階,質量穩步提升。2023年,中國外貿仍面臨較多困難挑戰,金融業應持續優化結算、融資、保險等進出口貿易金融服務,鞏固拓展外貿競爭新優勢,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為外貿“引擎”動力強勁做出積極貢獻。
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
為進一步便利跨境貿易投資人民幣使用,更好滿足外經貿企業交易結算、投融資、風險管理等市場需求,近日,商務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外經貿企業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 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更好滿足企業跨境投融資需求、因企施策增強企業獲得感、持續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方面部署舉措,着力解決外經貿企業“急難愁盼”問題。
跨境人民幣使用規模正穩步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貨物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7.92萬億元,同比增長37.3%,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金額6.76萬億元,同比增長16.6%。與此同時,2022年,人民幣收支在中國跨境收支中的佔比接近50%,較2016年提升20多個百分點。
“這反映出企業在外貿經營中更多采用本幣計價結算,來規避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人民幣在跨境使用中的佔比不斷提升,有助於降低跨境交易的貨幣錯配風險。
從貿易和金融角度來看,進一步支持外經貿企業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是一個良性互動的探索。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認為,從貿易角度來看,如果有了跨境人民幣的助力,原來部分難以把握的貿易機會,因為給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就有可能落地;從金融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化最終仍要落到實體經濟和具體的貿易上,現在如果有了跨境貿易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支撐,人民幣國際化也會推進得更快。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各項指標總體向好,為實體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2022年5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董會完成了5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這是2016年人民幣成為SDR籃子貨幣以來的首次審查。執董會一致決定,維持現有SDR籃子貨幣構成不變,即仍由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元和英鎊構成,人民幣權重保持第三位,並將人民幣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
同時,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1月,人民幣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躍貨幣的位置,佔比2.37%。與2022年10月相比,人民幣支付金額總體增加了15.64%,同時期所有貨幣支付金額總體增加了3.86%。另外,近期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繼續加大,俄羅斯、印度和澳大利亞等國家在大宗商品交易中開始採用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提高的認可,對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地位,也彰顯出人民幣資產對國際資金的吸引力。
應對外匯風險穩外貿
2022年,人民幣匯率走出了跌宕起伏的一年。受美聯儲加息等影響,人民幣對美元4月中旬開始階段性走低,至5月中旬調整至6.8左右;經過一段時間震盪後,8月中旬人民幣匯率再次走貶並跌破“7”關口,10月末跌破7.3關口;時隔不久,受美聯儲加息預期弱化等影響,11月中旬人民幣對美元強勢反彈,並在12月收復“7”關口。
匯率波動加劇增加了外貿企業的匯兑和運營成本。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於處在進出口產業鏈不同位置,不同企業受匯率升貶值的影響方向不同。對於進口企業來説,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降低進口成本,改善盈利預期,但對出口企業來説,人民幣升值將弱化企業出口競爭力,影響市場份額。反之亦然。不同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和對海外市場依賴度存在差異,受到匯率波動影響也不同,海外資產、負債、收入佔比越高的企業,其外匯風險敞口越大,對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和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的影響更敏感。
“隨着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態勢加快顯現。與此同時,全球貨幣政策週期頻繁轉化,導致全球利率、匯率市場劇烈波動,企業資產負債管理和全球化經營面臨的不確定性加大。”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表示,提高企業外匯風險應對能力,對於實體經濟穩健發展、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具有重要意義。
王有鑫建議,企業應視自身經營和外匯風險敞口情況,綜合採取多種措施應對匯率波動風險。一是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優先通過自然對沖減緩匯率風險。通過動態調整債務結構、配比應收應付款項流量、將貨款轉化為貨物等方式,降低融資和資產幣種錯配。二是對於無法自然對沖的外匯敞口,可利用金融衍生品工具進行套期保值。企業可以選擇與銀行等專業金融機構合作,基於實際交易需求,合理運用遠期、期貨、期權、掉期、交叉貨幣利率互換等金融工具,降低匯率波動風險。三是在合同中約定匯率補償機制。可以通過簽訂保值條款、調價機制、匯率風險共擔機制等,降低匯率風險。四是積極採取人民幣計價結算方式,直接從源頭上規避外匯風險。
近年來,越來越多市場主體主動管理匯率風險,開展套期保值操作,對匯率波動的適應性明顯增強。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顯示,2022年,企業外匯套保比例為24%,較2016年提升11個百分點。值得強調的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仍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2022年,中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經受住了考驗,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穩健,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更趨均衡,外匯市場韌性增強,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得到較大提升。
持續激發外貿主體活力
2022年,國家出台了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在外貿領域涉及保通保暢、加大財税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外貿新業態發展、支持外貿企業保訂單拓市場、不斷提升貿易安全和便利化水平等。隨着這些政策措施效能持續釋放,中國外貿主體活力有效激發。近日發佈的《通知》更是從支持外貿企業實際需求的角度來解決企業的“急難愁盼”問題。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通知》以安全可控為前提,以高標準國際金融規則和經貿規則為參照,緊緊圍繞實體經濟需求,橫向涵括了各類真實、合規的貿易和投資種類,縱向覆蓋了交易結算、跨境收付、投融資活動、財務規劃與風險管理等業務全鏈條,推動更高水平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便利化。可以説,《通知》有利於發揮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助力外經貿企業的作用,有利於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加速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不斷優化進出口貿易金融服務也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應有之義。近年來,相關部門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導向,持續完善跨境貿易、投融資人民幣結算等基礎性制度,激發市場主體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結算的積極性,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同時,為鼓勵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金融管理部門先後出台多項政策措施引導銀行和相關機構結合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特點,為激發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活力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此外,為支持跨國企業及與中國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經營性融資需求,便利企業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人民銀行會同外匯局出台了本外幣一體化的銀行境外貸款政策,並在部分地區開展了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企業從境內、境外融通資金的便利度進一步提升,有利於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財務管理能力。
“金融機構需要在加快建設貿易強國過程中提升綜合服務水平。”中國銀行海南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少輝表示,特別是在2023年海外需求可能出現走弱、匯率波動、風險加大等因素影響下,外貿企業對金融服務要求也在不斷提升。
王少輝建議,一是要為廣大外貿經營主體,特別是新業態市場主體提供高效、便捷跨境人民幣收付服務;二是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外貿企業的授信,通過擴大保險覆蓋面提供出口信用及融資增信,特別是加大對先進製造、專精特新等外貿企業的支持;三是服務外貿市場主體的匯率避險需求,支持企業擴大跨境人民幣結算,優化外匯衍生品業務管理和服務,降低企業避險保值成本,從整體上全面提升金融機構“一站式”的外貿綜合業務能力,為外貿企業跨境資金流動提供高質量服務。 (經濟日報記者 姚 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