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宏觀政策將怎樣跨週期調節

由 漆雕佁 發佈於 財經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應對國內外複雜形勢,宏觀政策如何發力?“跨週期調節”成為重要關鍵詞。繼7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做好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9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要求統籌做好跨週期調節。

  作為宏觀政策主體,財政、貨幣和就業政策備受關注。這些宏觀政策如何更好實施跨週期調節,怎樣更好協同配合?就相關熱點問題,記者採訪了專家學者。

  財政政策:加快預算支出進度

  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必須着力做好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的定位説明,後疫情時代,經濟波動頻率在增加,不確定性風險壓力沒有實質性減弱。實現經濟增長跨期穩定,是宏觀政策跨週期調節的主要目標。”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説。

  粵開證券研究院副院長、首席宏觀分析師羅志恆也認為,實施跨週期調節主要是基於當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特別是經濟恢復的基礎不牢、恢復不均衡,必須未雨綢繆,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和防風險的關係。

  今年以來,積極的財政政策體現出“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的特點。統計顯示,1月至7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7716億元,同比增長20%,比2019年同期增長9.6%。支出方面,前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7928億元,同比增長3.3%。

  專項債發行使用一直受到廣泛關注。截至7月末,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8833億元,其中一般債券5287億元、專項債券13546億元。由於今年專項債券恢復常態化管理等原因,發行進度較去年明顯放緩。

  對於下一步財政政策如何發力,財政部在近日發佈的上半年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中表示,“將保持財政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統籌做好今明兩年財政政策銜接,切實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並提出了加快下半年預算支出和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等措施。

  “跨週期調節就是要綜合考慮財政空間和財政風險,既不能透支未來,也不能不顧當前下行壓力。”羅志恆説,相較此前的逆週期調節,本輪跨週期調節更注重財政政策的結構性作用,要求提質增效。

  對於具體舉措,羅志恆認為,要加快專項債發行節奏,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擴大有效投資;同時,繼續落實減税降費,部分受損嚴重行業和恢復不及預期行業可定向、階段性減免和延遲繳税。

  何代欣表示,下半年跨週期調節應該關注一些重點工作,比如基礎設施投資和防疫復工復產,財政金融政策要加大幫扶力度;要注意政府投融資項目和企業前期融資較多項目的還本付息壓力傳導,財政、金融、工信等部門應協調起來,統一決策部署,採取精準應對措施。

  貨幣政策:保持信貸平穩增長

  9月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加強政策儲備,做好跨週期調節。

  “強調‘跨週期’與當前宏觀經濟和金融形勢密切相關。”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儘管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上呈現出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但在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不穩固、不均衡的大背景下,經濟增長仍面臨一定壓力。這一方面要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另一方面更要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近期,央行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強調“保持信貸平穩增長仍需努力”。7月金融數據中,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的增量和增速都低於預期,市場擔心,如果這樣的短期收縮態勢沒有得到明顯改變,下半年信貸平穩增長將面臨一定壓力。在此情況下,需要進一步保持信貸總量平穩增長,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適度的貨幣增長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保持總量平穩的同時,仍需要強化對國民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政策不應貿然退出。”董希淼認為,保市場主體,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基礎和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前,不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生產經營仍較為困難。“在此時加大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紓困幫扶力度,有助於穩定市場主體的信心和預期,進一步鞏固前期政策效果。”董希淼表示,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門應根據國務院部署,及時出台和細化措施,特別是要通過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加大對中小銀行的定向支持,確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金融支持力度不減。

  此外,還應加快提升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金融服務,加強和完善小微金融政策支持體系。業內專家建議,應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企業、銀行三者參與的風險共擔體系,完善政府主導的小微信貸擔保體系,改善小微金融風險補償環境。同時,對積極開展小微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給予一定税收優惠,降低金融機構服務成本。

  就業政策:強化擴容提質

  今年以來,就業形勢呈現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的局面。1月至7月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822萬人,同比增長23%,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4.7%。在城鎮新增就業穩步增長的同時,城鎮調查失業率從2月份的5.5%逐步回落到7月份為5.1%,處於歷史同期較低水平。

  下半年,面對一些看得見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需要繼續推進就業的短期和中長期政策措施的落實,穩住就業基本盤。

  在近日推出的《“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中,進一步明確把保障就業放在宏觀政策的首位,將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優先目標和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加強與其他各方面宏觀政策支持就業的導向,實現與就業政策的協同聯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認為,規劃更多聚焦就業質量問題,通過提供更多有效就業,讓羣眾更有獲得感。

  擴容和提質已成為下半年與整個“十四五”時期就業工作的着力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擴容就是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聚力支持就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容量;提質就是推動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健全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消除就業歧視,切實保障婦女在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合法權益,促進平等就業。

  這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超常規之舉,既能在短期內紓困和激發市場活力,從長期來看,又是以精準滴灌的方式幫助勞動者和市場主體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盤和林認為,未來就業工作的難點之一在於大量新就業來自新興產業,不少勞動者還沒有足夠的技能適應就業環境的變化。“要以市場主體和經濟發展來促進就業擴量提質,核心是以適度的市場競爭推動勞動者與時俱進,並讓勞動者能夠適應未來發展,培養專業能力。”

  “從總體上看,要實現跨週期調節,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突出財税、貨幣、區域、產業、就業政策協同。當前,特別要瞄準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進行精確化幫扶。同時,要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的關係,協調多方力量及時解決風險點,將防風險和實現實物工作量兩個任務目標有機統一。”何代欣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曾金華 陳果靜 敖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