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週四(6月30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為2.88%,這一數值續刷紀錄,再創新高。目前,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五位。
數據同時顯示,美元等貨幣的佔比,同比出現小幅下滑。
IMF網站截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為2.88%,相比於去年四季度的2.79%繼續上升,續創新高。同比去年一季度2.5%的水平,今年一季度人民幣的佔比上升了0.38%,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
美元仍是全球第一大儲備貨幣。今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為58.88%,環比去年四季度基本持平(58.86%),同比去年一季度59.43%的佔比,小幅下滑約0.5個百分點。
從其他主要儲備貨幣的情況來看,全球第二大儲備貨幣歐元,今年一季度,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例為20.05%,同比去年一季度(20.5%)、環比去年四季度(20.58%)均出現下滑;日元今年一季度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為5.35%,環比去年四季度的5.51%,同比上年同期的5.85%雙雙下滑。
今年第一季度,英鎊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佔比為4.97%,環比上升0.17%,同比上升0.25%。
IMF網站截圖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研究員夏廣濤此前對觀察者網表示,在貿易、投資和儲備環節,各國對人民幣的使用需求不斷在增多。人民幣佔比一路上升超過2%,這被看作是人民幣國際化更進一步的數據表現。
針對人民幣國際儲備貨幣的屬性,上月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清算銀行(BIS)還簽署了參加人民幣流動性安排(RMBLA)的協議,這將有利於進一步滿足國際市場對人民幣的合理需求。
國泰君安此前研報指出,從偏長期的視角來看,貨幣是經濟體綜合實力的反映,人民幣國際化主要取決於中國經濟在全球的產業分工地位和相對強弱,產業分工和地位決定話語權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層次。從長期視角來看,人民幣受益於穩定的中國經濟環境、全產業鏈優勢以及貨幣和財政政策紀律性強等,仍有望保持堅挺或相對偏強。
在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穩中有進的同時,貨幣多元化趨勢正在成為事實。
據此前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美元的主導地位不太可能受到挑戰。因為支撐美元主導地位的是“實力雄厚且高度可信的機構”、市場深度,以及美元可供自由兑換的所謂優勢。
雖然伴隨着美聯儲轉入加息通道,美元走向,但貨幣多元化趨勢已經出現。戈皮納特指出,在過去20年裏,隨着澳元等其他貿易貨幣的出現,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份額已從70%下降到60%。IMF數據顯示,近年來,人民幣等非美元貨幣正在逐漸流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