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靈康藥業止步不前:募投項目多無疾而終,分紅反一騎絕塵 來源:每日財報評論
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大批仿製藥出現,到2000年開始,藥品招標制度開始推行,70%的藥品通過醫院的渠道進行銷售流通。“帶金銷售”開始越來越普遍,藥企銷售費用增長速度同樣一年比一年高。
據投中健康統計,A股324家藥企2019年總計支出銷售費用2876.75億元,同比增長11.8%。對於依賴銷售費用來推進營收發展的醫藥公司來説,如何擺脱銷售依賴,是決定未來能否良性發展的難題。
同樣,上市藥企 靈康藥業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3669.SH,以下簡稱:靈康藥業)也面臨着類似的難題。
募投項目幾乎無疾而終,大額分紅毫不含糊
靈康藥業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集醫藥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創新型集團企業。2015年在上海主板上市交易,主導產品涵蓋了腸外營養藥、抗感染藥、消化系統藥等重要領域。
2015年靈康藥業申請在上交所IPO,募集資金7.03億元,募投的項目合計為6個,申報稿提到多數項目可在募資完成後2年內建成。
《每日財報》注意到,原本計劃兩年內完成的項目,然而2年過去了這些項目不僅進展緩慢、甚至是狀況百出。根據2017年6月公告發現,這些項目的投入進展慘不忍睹,所有項目的投資均延期。
當年12月份,靈康藥業召開董事會,決定終止凍乾粉針劑生產線建設項目和粉針劑生產線建設項目。
到了2019年4月,靈康藥業再次公告稱,由於該項目不符合目前的醫藥政策及公司實際情況,所以,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尚未開始建設。
而且與此同時,靈康藥業還終止了藥品物流中心項目、營銷網絡建設項目、ERP 系統建設項目。
以致於2019年整個公司的經常性損益均是在1.4億元以下徘徊,但是靈康藥業的分紅卻是一如既往、毫不含糊。
根據《每日財報》統計,2017年-2019年,公司的分紅金額分別為1.04億元、1.64億元、2.04億元,連續三年分紅金額已達4.72億元。
而陶氏家族在靈康藥業有着絕對話語權。數據顯示,陶靈萍、陶靈剛和陶小剛兄妹三人均為前十大股東,其中董事長陶靈萍直接持股6.75%,通過完全控股的靈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9.50%,個人持股高達57.25%,加上陶靈剛持股4.22%和陶小剛持股2.25%,兄妹三人控股高達63.72%。
營收淨利變動背離,銷售費用佔比遠高於同行業
2019年,靈康藥業的銷售費用達到10.92億元,佔營業收入比例為66.81%,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其中市場營銷服務費10.7億元,佔比97.98%。公司的市場營銷服務費則由市場推廣費3.87億元、市場調研費3.52億元、市場營銷策劃費為2.46億元、諮詢服務費0.85億元等組成。
靈康藥業的銷售費用,到去年年末達到了公司利潤的5.4倍。
《每日財報》瞭解到,在對銷售費用一擲千金的同時,靈康藥業在研發上就顯得比較節儉,2019年,公司研發支出為0.38億元,佔當年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33%,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
同期, 哈三聯 2019年研發投入金額為 0.8億元,佔營業收入的3.64%; 海辰藥業 研發投入金額為0.5億元,佔營業收入的6.99%。
雖然公司砸下鉅額真金白銀來營銷,但公司的淨利潤僅同比增長了一成,營業收入不僅無多大起色,反而與淨利相背離。
據2019年年報顯示,靈康藥業實現營業收入16.35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0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34%,其中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3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08%。
半數以上子公司處於虧損,業績依賴政府補助
進入2020年,營收、淨利繼續變動背離。
4月21日晚間,靈康藥業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60億元,同比下降28.89%;歸母淨利潤6601.04萬元,同比增長82.65%;扣非後歸母淨利潤達3113.49萬元,同比增長10.03%。
此外,《每日財報》根據年報發現,靈康藥業10家全資子公司有半數以上均處於虧損狀態。
2019年,靈康藥業披露的主要控股參股公司情況共有10家,包括靈康製藥、浙江靈康、美大製藥、美蘭史克等。
在這10家中,僅有靈康製藥、浙江靈康、靈康營銷、海南永田, 4家公司處於盈利狀態,剩餘6家均處於虧損狀態。
其中,美大製藥、美蘭史克、山東靈康等全資子公司已經連續三年處於虧損狀態。
與此同時,靈康藥業業績對於政府補助的依賴也令人擔憂。
2016年-2019年,靈康藥業計入當期損益的補助分別為4956.98萬、3429.15萬、6506.21萬、3344.94萬元,佔各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8.25%、18.9%、31.8%、15.31%。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