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搬回口罩生產線 看貨幣政策如何精準滴灌直達實體
“疫情發生後的除夕晚上,我們連夜從河南省連設備帶工人一起搬到北京,僅用了1天時間完成工商註冊登記。我們銀行幫助企業開户、授信、提供貸款,幫助企業增加生產線,為防疫物資的生產提供了資金保障。”回憶疫情初期馳援一線疫情防控企業緊急發放優惠利率專項貸款的情景,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長張展這樣對記者説。
這是疫情期間,實體經濟獲得金融支持的一個小案例。今年以來,在提高企業融資的直達性上,人民銀行相繼出台系列專項貨幣政策,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及企業復產復工,先後推出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用額度,以及面向中小銀行的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共計1.8萬億元低成本資金已經或即將注入實體經濟。
近日,央行行長易綱表示,還將加大貨幣政策創新力度,提高金融支持針對性和精準度。一是延長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二是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力度;三是改進政府性擔保機制,提高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放大倍數;四是加大債券市場融資支持;五是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
貨幣政策直達實體經濟,如何確保資金“精準滴灌”?如何提高金融支持的針對性和精準度?近日,在北京市的多家銀行向第一財經記者分享了抗疫以來的做法。
名單制管理,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
第一財經記者從央行北京營管部瞭解到,營管部在系統內率先建立“審貸分離”的系統化工作機制。借鑑“放管服”改革工作經驗,按企業類型和貸款金額實行名單分類審核管理,提出企業獲得貸款與防疫所做貢獻相匹配的評價標準,從簡與從嚴相結合,確保“好事辦好”。
張展介紹,充分用好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政策,工商銀行北京分行主動對接防控重點名單企業,採用梯次化名單制管理,目前,已累計審批防疫相關貸款160億元,發放96億元,其中專項優惠貸款80億元。
“名單是動態的,政府需要甄別客户是否真正將資金用於防疫、物資保障中,所以是梯次化的。工行北京分行把跟疫情所有相關的企業(比如涉及民生保障)做了產業鏈條分析,對這些客户都給優惠利率貸款。納入五部委名單的嚴格按照指導利率,未納入名單的,工行仍然給予比普通貸款低30至40bp的利率。”張展稱。
壓實承貸銀行責任,再貸款的合規授信極為嚴格,以確保資金用於疫情防控的相關領域,確保優惠貸款規模與企業實際提供的防疫物資和服務相匹配。
“部分名單內企業來我行申請再貸款,對用途範圍不是特別明確,比如軟件開發企業、物流企業,能不能用於發放人員工資,怎麼確定與抗疫防疫相關,企業心裏沒底。我們向有關管理部門多次諮詢、備案,反覆溝通,最終確定了可用範圍,既支持了企業,也實現了精準投放。”北京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再貸款投放上,銀行嚴格執行用途合規、逐筆審查、大額報備等要求,最小單筆投放金額18萬元,保證再貸款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從主動脈到毛細血管都有資金,幫助企業“留住青山”活下來。
但張展強調,在貸前、貸後管理方面,並不會因為疫情放鬆標準,“過度融資是商業銀行一定要防範的”。
低利率讓利、融資需求全覆蓋
此前,人民銀行下發《關於發放專項再貸款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2020〕28號),部署專項再貸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收到28號文後僅4個工作日,我行即向卡尤迪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發放首筆再貸款500萬元,用於病毒檢測儀器、檢測試劑盒等醫用物品生產。”北京銀行資產負債部總經理曹卓對記者説。
記者從人民銀行北京營管部瞭解到,專項再貸款有力支持了重要醫用物資生產及民生保障,獲貸企業類型體現了北京地區的經濟結構特徵和政策支持重點,以生物醫藥業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小微企業獲貸家數及金額佔比呈“五六七八”特徵。即,高新技術企業獲貸金額及家數分別約50%和60%;中小微企業獲貸金額及家數分別約70%和80%。同時,通過專項再貸款政策,引導轄內商業銀行加大優惠信貸投放,帶動企業實際融資成本切實下降。
數據顯示,4月末,北京市人民幣各項存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2.3%,金融機構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降至4.54%,同比下降54個基點。其中,普惠口徑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42%,同比大幅下降115個基點。
為了精準輸血企業,銀行在落實相關政策時也力求企業有效融資需求的全覆蓋。
例如,北京農商銀行針對北京地區專項再貸款企業名單中的580户企業,100%全覆蓋率對接,先後信貸支持了包括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醫療物資供應)、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小湯山醫院修繕建設)、北京京客隆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便民生活保障)等一批疫情防控重點企業。
從北京市的數據來看,截至5月20日,9家全國性銀行北京分行和3家地方法人銀行已向企業發放優惠利率貸款804筆,金額共計371.8億元,加權利率2.59%。財政貼息後,企業實際融資利率不足1.3%,低於1.6%的政策要求。
此前,人民銀行要求,落實好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資金重點投向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