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基建”熱詞之下,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其中的七大板塊之一。尤其是換電站以新基建的概念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對於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6月5日,北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新聞發言人連慶鋒在“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主題沙龍上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在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上,國內已形成共識,即“慢充為主,快充為輔,鼓勵換電”。但是,慢充面臨“建樁難”的問題,無法實現大規模的全面覆蓋,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的關鍵瓶頸。相比之下,換電模式補能無須停車位支持,更顯集約高效。
據記者瞭解,截至目前,全國共有換電站430餘座,主要分佈在一線城市及新能源汽車推廣較好的省市。除了北汽新能源外,蔚來汽車、浙江時空電動等車企以及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能源企業均在積極佈局。
而當下,換電模式如何破冰,其經濟性在市場大規模推廣、實現盈利等問題,仍是整個行業在探索的重要課題。
風口已至
5月25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兩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將繼續加大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並鼓勵各類充換電設施實現互聯互通。兩會閉幕後,《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新基建的內容,在經過代表和委員討論審議後將“建設充電樁”擴展為“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
業內普遍認為,在市場低迷的當下,換電模式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陳全世表示,從近年來一系列的政策和規劃的出台,可以看出國家對於換電模式的認可與支持。
連慶鋒認為,換電模式能夠得到認可,根本原因是換電模式能夠有效解決新能源發展的瓶頸問題,推動產業走向成熟。
在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上,國內已形成共識,即“慢充為主,快充為輔,鼓勵換電”。但是,慢充面臨“建樁難”的問題,無法實現大規模的全面覆蓋,成為影響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的關鍵瓶頸。
據調研統計,中國大約有70%的汽車用户沒有固定停車位,只有40%~50%的新能源汽車用户能夠裝上專屬充電樁。
據瞭解,快充不僅影響動力電池壽命,也會增加城市電網的配電負荷。而相比之下,換電模式補能過程比加油還快,且無須停車位支持,更顯集約高效。
類似北汽新能源、蔚來等車企推行的車電價值分離模式,可以降低消費者購買門檻,並解決新能源車殘值低的問題。通過電池的統一管理、集中慢充,能有效保證充電安全與電池壽命,還能幫助城市電網削峯填谷,消納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未來通過大數據運營,還將成為能源互聯網、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連慶鋒表示。
據瞭解,北汽新能源在換電模式上的探索與佈局已達10年之久。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在19個城市建成並啓用了187座換電站,投入運營的換電車輛達1.8萬台。今年北汽新能源計劃將有3萬台換電車輛投向市場,同時投建換電站300座。
西部證券電動智能汽車首席分析師王冠橋推算,目前全國出租車、網約車大約有三四百萬輛,換電模式to B運營的市場規模接近900億元,以目前北汽新能源20%的市佔率來推算,大約可帶動上市公司北汽藍谷180億~200億元的營收。
to C市場經濟賬有望解決
當下,換電模式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經濟上是否划算。
據瞭解,以色列BetterPlace公司早在2007年就曾嘗試推廣換電模式,但由於運營投入和收益難以達到平衡而難以為繼,於2013年5月宣佈破產清算。2013年,特斯拉也曾短暫試水換電模式,終因換電價格昂貴、操作不便等原因宣告放棄。
業內人士分析,換電模式在國外均以失敗告終,主要原因在於純粹的市場化行為很難打通。而在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早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優化能源結構、建設智慧城市的大背景、大主題下,換電模式獲得了更強的助力、更大的空間。
北京汽車藍谷營銷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春風也提到,換電模式推廣的主要瓶頸在於便捷性和經濟性,目前北汽新能源均已實現重大突破。
例如,在北京,北汽新能源的換電站佈局已可滿足市區2.53公里的服務半徑(即2.53公里距離內可找到一個換電站),郊區服務半徑達5.6公里,對於用户來説,便捷性近似於加油站。在經濟性方面,北京出租車採用換電模式後,日均訂單數量增長了25%,運營里程提升了38%,司機收入增加了30%。
據王春風介紹,在換電站運營方面,單個換電站的投入大概為300萬元左右(如需電力增容,投入會更大一些),北汽新能源已可實現兩年半收回整個成本。
在陳全世看來:“換電模式在to B方面是成功的,是可以持續運營的,包括公交車、出租車、物流車等,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
而“讓toB先行,做好經濟、平衡的細分市場,把換電站運營的通路鋪開,鋪到一定的密度以後,toC就能進來實現更大面積的覆蓋。”連慶鋒表示。
王春風稱:“to C確實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做支撐,北京已經具備這種時機了。另外,在廈門、蘭州、昆明等對公運營較好的地方,也逐漸可以滿足這種條件。”
事實上,當下階段解決盈利問題仍是換電模式打開市場的關鍵因素。
據瞭解,在解決盈利性方面,北汽新能源一方面通過電池包的平台化、通用化開發,可以實現不同車型、不同電池技術路線的兼容,達到規模降本的目標;另一方面,圍繞動力電池的全生命週期推進退役電池梯次利用,開發了退役電池整包利用系統集成技術,可將不同種類、不同型號、不同平台的電池包整合到一個系統中,提高退役電池包的利用率,改善產品經濟性。
“目前換電價格在1~2元/kWh,與快充基本相當,但對用户來説,節省了充電時間,且不會影響電池壽命。”連慶鋒表示,下一步,換電價格可以降到1元/kWh以下,也將更有助於to C市場開拓。“通過換電技術的升級,電池梯次利用的價值挖掘,以及作為分佈式儲能參與電網的削峯填谷,再加上鋰電池成本的大規模下降,各方面的規模經濟效應已經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