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註冊制進入“施工期” “三創四新”企業迎發展良機

  本報記者 吳曉璐

  6月12日,證監會發布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四部規章和六部規範性文件,深交所、中國結算、中國證券業協會等發佈了相關配套規則,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正式落地。

  6月22日,深交所發出首批33家申報企業的受理通知,這標誌着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實踐操作邁出重要一步。

  接受採訪的多位市場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業板改革既完善了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目標,也擴大了板塊包容性和開放性,找準了自身定位,支持“三創四新”企業發展。突破自身發展瓶頸後,創業板將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註冊制改革

  助創業板“破繭”

  今年,創業板邁入第11個年頭,在過去10年的發展中,創業板支持了不少成熟型企業上市。據深交所報告,目前創業板公司中,超過九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創業板自設立以來,平均研發強度(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始終保持在5%左右,不僅高於2.2%的全社會平均研發水平,也明顯高於深市3%左右的整體水平。在創新驅動下,高成長性特色十分明顯。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之前,創業板最大的問題是包容性問題。在核準制下,創業板在盈利水平、淨資產方面設置的上市門檻較高,可能把一些科創企業排斥在了門外。此外,在定位方面,過去十年間創業板確實支持了一部分成熟類科創企業上市,但也有一些傳統企業在創業板上市。

  “所以對創業板來講,註冊制改革是迫在眉睫的。註冊制改革以後,創業板提升了包容性和開放性,明確定位,支持‘三創四新’類企業上市。這樣的創業板是能夠引領中國產業升級方向的。”董登新如是説。

  毫無疑問,此次註冊制改革,對於創業板的意義等同於“破繭”。打破了束縛自身進一步發展的屏障,也給未來發展樹立了一個清晰的目標。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創業板承載着科技與傳統企業的鏈接橋樑作用,在註冊制的核心制度安排上,基本延續了科創板相關安排,即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精簡優化發行條件、增加制度包容性、強化市場主體責任、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等。短期來看,創業板市場活躍度、定價效率將提升,個股波動率或將加大,可能會給普通投資者帶來一些挑戰。

  “對於公司來説,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將降低其上市門檻,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減少融資成本,符合‘三創四新’的企業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李湛表示。

  服務實體經濟

  轉型升級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不僅打開了自身發展的空間,也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創業板並試點註冊制,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短短一句話,突出了今年資本市場的首要任務。

  李湛表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最終是為了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從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來看,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完善了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目標。從科創板推出、新三板精選層啓動,再到目前的創業板註冊制改革,體現出不同市場具有不同的主體特色,不同投資者適合不同的投資主體,逐步形成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適度競爭格局。

  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資本市場要肩負起推動創新轉型的使命。戰勝疫情、恢復經濟發展最終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撐。回顧歷次全球性經濟金融危機,科技進步和技術革新是走出危機的根本所在。這次疫情勢必助推新產業新科技快速發展,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促進創新資本形成的機制優勢,大力推動科技、產業與金融的良性循環,助力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實現再連接、再優化、再鞏固。

  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首席研究官朱振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一直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重點之一,但在當前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更有緊迫性。

  朱振鑫提到,從去年到今年,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明顯提速,去年科創板的推出,定位在補齊資本市場服務高端科技創新的短板,去年10月份啓動的新三板改革,設立精選層和轉板上市制度,提高市場流動性,給優質的中小企業打通了在資本市場成長壯大的通道。今年6月份創業板註冊制的落地也是其中重要的一步,進一步完善新股上市寬進寬出,實現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

  此外,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對於推動A股其他板塊存量市場的註冊制改革也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李湛表示,此前,科創板推出是註冊制改革的全新嘗試,是增量改革。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意義更為重大,也是註冊制擴展至A股市場其他板塊的嘗試。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2 字。

轉載請註明: 創業板註冊制進入“施工期” “三創四新”企業迎發展良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