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13日晚間,中證協發佈《證券公司建立穩健薪酬制度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對券商及券商子公司建立穩健薪酬制度給出基本規範要求,並要求各家券商保證穩健薪酬制度的有效落實。
證券行業薪資高,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頗為熱門的社會話題。
有數據顯示,中國證券行業50家樣本公司員工總計27.4萬人,在2021年上半年人均薪酬33.57萬元,同比增長22.7%,摺合月薪酬5.60萬元,位列 2021 年十個薪酬最高的行業榜首,幾乎是銀行業的兩倍,是A股上市公司人均薪酬的340%。
而2021年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有近30家上市證券公司的人均薪酬超過50萬元。頭部幾家公司中,中金公司以人均薪酬98.3萬元居首,位居第二、第三的中信證券、廣發證券分別是89.37萬元和82.97萬元。
今年1月,某“券商女分析師”在小紅書上曬出截圖顯示自己年收入超224萬,税額60多萬。其月收入基本都在10萬以上,最低的一個月也超過了6萬。雖然當事人已經否認圖片的真實性,但已經造成了負面的輿論影響。
緊接着,又有網某券商固收部門的“員工社會行為準則”截圖在互聯網上流傳,要求員工不開100萬以上的豪車、不戴15萬以上的高檔表、不許用5萬以上的包及其他奢侈品,不在社交app上發收入截圖等。網友對此評論稱“反向炫富”、“此地無銀三百兩”。
上述輿論事件風波也引起了監管層面及行業協會的關注。事件之後,中證協曾向券商下發薪酬管理制度調研的通知。
中證協指出在本次發佈的《指引》中強調,引導證券公司建立穩健的薪酬制度,是夯實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基礎的重要舉措,也促進行業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貫徹穩健經營理念、確保合規底線要求、促進形成正向激勵、提升公司長期價值的原則之下,《指引》還為證券公司明確了十條“基本規範”(參見《指引》原文),其中部分頗有“針對性”的重點內容如下:
拒絕“過度激勵”,收入與項目“脱鈎”
《指引》中表示,證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時,應當保障全面風險管理和合規管理的有效落實,不片面追求市場排名、規模類指標和短期業績,制定防止因過度激勵引發風險隱患或合規風險的具體規定,不得為員工提供對沖措施降低薪酬與風險的關聯性。
《指引》還同時要求,薪酬制度中應當明確不通過包乾、人員掛靠等方式開展業務,不通過直接按比例分成等獨立考核方式實施過度激勵,不將從業人員的薪酬收入與其承做或承攬的項目收入直接掛鈎。
“領導”薪酬建立遞延支付機制,速度不快於等分比例
針對“領導層”們的薪酬,《指引》中也給出了特別規定:
證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時,應當對董事長、高級管理人員、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分支機構負責人和核心業務人員建立薪酬遞延支付機制,明確適用條件、支付標準、年限和比例等內容。
《指引》還明確,遞延支付年限應當與相關業務的風險持續期限相匹配,遞延支付速度應當不快於等分比例。
問責機制增強約束,薪酬止付、追索與扣回落實到條文中
遞延支付之外,證券公司應建立嚴格的問責機制增強薪酬管理的約束力,包括但不限於獎金、津貼等薪酬止付、追索與扣回等內容,對違法違規或導致公司有過度風險敞口的高管和關鍵崗位等相關責任人員追究內部經濟責任。
有業內人士表示,薪酬止付、追索,都是此前業內曾實行並切實有效的手段。例如,在2020年江海證券被監管重罰、債券自營、資管備案、股票質押式回購三大業務被暫停6個月之時,相關高管也被限制領取基本工資以外的報酬和福利,已支付的部分需退回。《指引》的發佈,是首次將相關措施落實到具體條文中,能對高管及從業人員起到震懾效果。
《指引》還要求證券公司將薪酬管理納入聲譽風險管理體系,加強薪酬相關聲譽風險管理。據瞭解,在中證協擬推出的《證券公司文化建設實踐評估辦法(試行)》中也明確:薪酬激勵過於激進,未能體現建立長期激勵機制和穩健薪酬制度要求的,最高扣1分。
中證協將對落實情況予以檢查
《指引》在“自律管理”章節中明確,中國證券業協會可採取現場檢查、非現場檢查等方式對證券公司的薪酬制度制定及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證券公司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予以配合,如實提供有關資料。
中證協表示,下一步將做好《指引》有關要求的解讀工作,引導證券公司遵循《指引》提出的原則目標與基本規範,進一步完善公司相關制度,健全薪酬激勵約束機制。
在此次《指引》落地後,後續各家券商薪酬制度的變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