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韓理)訊,近年來ESG概念興起,在今年“碳中和”“碳達峯”的背景下,包括公募基金、資管機構、銀行理財子公司等均在積極佈局ESG相關產品。
近日富達國際對亞洲部分地區居民的ESG投資意識進行了調查,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局面的ESG投資意識正在不斷增強,參與ESG投資時間的人數比例領先亞洲其他市場,同時還有較大的羣體未來有意願進行可持續投資。
事實上,今年以來,國內ESG投資也迎來大發展。財聯社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新成立的ESG主題基金達到13只,僅6月成立的ESG主題新基金就有4只,其中包括近期剛成立的工銀瑞信中證180ESGETF和富國中證ESG120策略ETF等產品。
中國居民ESG投資意識增強
根據富達國際的調查,65%的中國受訪者表示“瞭解ESG投資”,其中13%表示“瞭解很多”,36%“瞭解一點”,16%表示“聽説過”。在受訪者中,有20%的中國受訪者已經投資於ESG,還有68%的中國具名錶示有興趣進行ESG投資。
近年來,ESG主題基金得到大力發展,根據WIND篩選的數據,歸屬於ESG投資基金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59只,截至6月23日,這類基金的規模達到了1842.71億元。
ESG分別代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所謂ESG投資理念是在投資決策過程中,除了考慮財務回報因素外,也要上述三大角度,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以及對社會價值觀的影響。
記者查詢發現,國內最早成立的名稱中含有“ESG”基金是中證財通可持續發展100指數,成立於2013年3月,當年財通還成立了另一隻ESG主題基金——財通可持續混合。而在此之前,興全基金、建信基金等都曾發行過相關的主題基金,這些基金則是以“社會責任”命名。近年來,隨着ESG投資理念再度被熱議後,以“ESG”命名的基金才陸續又被佈局。
截至6月24日,名稱中包含“ESG”的基金共有10只,截至去年6月只有3只,短短一年內就增加了7只。隨着ESG投資理念的發展,ESG資管產品的範圍也更加豐富,今年3月首批ESG ETF獲批,3家基金公司獲批的產品共有4只,分別是浦銀安盛中證ESG120策略ETF、鵬華國證ESG300ETF、富國滬深300ESG基準ETF、富國中證ESG120策略ETF,目前已經陸續成立;而今年5月,首隻保險資管ESG產品也已經發布。
招商基金認為,站在當前時點,佈局ESG基金投資正當時。ESG因素從盈利機制和風險機制兩方面對上市公司價值產生正面影響。盈利機制方面,ESG高評分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更強,更容易通過盈利改善、估值提升的途徑提升企業價值,優中選優提升收益表現;風險機制方面,ESG高評分企業面臨更少的違規處罰,涉及的訴訟數量亦明顯較少,這將對上市公司的風險水平產生影響。
ESG投資理念仍面臨挑戰
儘管越來越多的投資開始瞭解並且接納這一新的投資理念,但是根據富達國際的調查,仍有一些障礙和迷思,讓人們躊躇不前。比如,57%的投資者認為可持續投資的標準尚不明確,難以界定,51%的投資者認為企業的行為難以監督,44%的投資者認為企業不會認真踐行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事實上,關於投資標準尚不明確也是國內ESG投資領域不斷在探討的問題。
近日,北京秩鼎公司發佈了一份《ESG資管產品研究報告》,其中統計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ESG產品的重倉股情況。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貴州茅台最後ESG產品青睞,共有26只ESG產品在2021年一季度末重倉只有貴州茅台,總投資規模達60.71億元。
然而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在MSCI ESG評級框架下,還是在富時羅素的ESG評價框架之下,貴州茅台的評分均不靠前。
富時羅素的ESG評分有5個檔,最高檔為4-5分,最低檔為0-1分,而貴州茅台的得分為1.2分。而MSCI ESG評級框架下,有7個檔,分別為AAA、AA、A、BBB、BB、B、C,而貴州茅台則被定為B檔。即便是在國內社會價值投資聯盟的ESG評分中,貴州茅台也僅沒有躋身最前列。這也意味着,貴州茅台在ESG的管理方面表現並不突出。
華東一位管理ESG主題基金的基金經理也表示:“並不是ESG得分越高的個股,收益就會越高。而目前國內的基金產品,或多或少都要看業績説話。”
從業績來看,不少ESG主題產品的收益頗為可觀。以名稱中包含“ESG”的基金為例,2020年12月28日和12月30日成立的方正富邦ESG主題投資基金和創金合信ESG責任投資股票發起式兩隻基金,自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為10.83%和8.07%。
而稍早成立的摩根士丹利華鑫ESG量化先行混合基金和南方ESG主題股票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分別為52.66%和56.31%。
此外,與海外成熟市場相比,國內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缺乏統一的框架,信息披露的不足導致評級機構缺乏有效的評級依據,造成評級結果缺乏有效性。“尤其是中小企業ESG信息的缺失造成評級機構無法實現市場的全覆蓋;評級覆蓋及有效性不足,導致指數編制公司無法實現ESG指數的多樣性;而由於缺乏投資工具,資管機構又對ESG投資則缺乏手段。”上述基金經理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