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六穩”“六保”背景下的文旅產業發展建議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財經

  牧青按語

  當前情勢下,文旅產業不是探討“如何發展”,而是探討“如何生存”。2020年,文旅企業活下去才是硬道理。本人認為“六穩”“六保”背景下“穩就業”“保就業”是極為重要的,旅遊行業也是如此,因為不論是景區、酒店、旅行社,還是影院、餐飲、購物店,都是勞動力使用比較多的行業。

  本文提到的建議頗具現實性:一是政府需要出台各種政策、措施、補貼、減免,幫助文旅企業渡過難關;二是政府不要強行勒令免/降門票,市場有自己的規律,等景區有了自己的多收入渠道,自然掂的輕重得失,因為目前大多景區就靠着門票過日子,二消項目及其他消費的手段幾乎空白。

  另外,我再補充一個建議:新基建項目看準了再投,一是不要丟了“新”,只剩下“基建”;二是先救老項目,再搞新項目,文旅業作為重災區,遠水解不了近渴,文旅新基建項目,確實可以拉動就業、帶動增長,但急切之間破解不了現實問題。(馬牧青)

  來源:博看文旅(Bokanwenlv)

  在2018年8月的政治局會議上,中央提出了“六穩”指的是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而在上個月,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除了加大“六穩”工作力度,還增加了“六保”分別是: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在本月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六穩”、“六保”作為當前工作的重心。再一次説明了在全球經濟放緩,疫情烽火連天,國內產業升級,改革進入深水區的背景下,“穩”字當先,並“保”住改革開放以來的大好局面。在這一背景下,任何的行業與企業都要在這一語境下,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發展。

  那麼在“六穩”、“六保”的背景下,文旅產業應當如何發展呢?

  一

  文旅業是行業重災區,“活下去”

  不僅是為自己謀生存也是在為社會分憂

  毋庸置疑的,文旅業是本次疫情的行業重災區,所有明面上最嚴的措施,都能垂直打擊到文旅業。比如出入境措施,讓現在的國際旅遊至今沒有復工;防止室內人羣聚集,讓影視業中的院線至今還在高壓防疫;防止跨省傳播,旅遊業的跨省活動,至今未重啓。

  疫情的長期化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在此情況下,文旅業可能面臨的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局面。

  文旅業要清醒的認識到,我們不是救世主,也不是消費中流砥柱,本質而言,我們是一個受災最厲害,最需要救助的行業。所以“活下去”,才是文旅行業今年的關鍵主體。

  “活下去”,不論是景區、酒店、旅行社,還是影院、餐飲、購物店,都是勞動力非常重的行業,所以文旅企業實際上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這樣的行業對於國家六穩之首“穩就業”、六保之首,保居民就業,都是極具意義的。一家100間客房的酒店,一年能夠養活的勞動力在50人左右,一個4A景區,就業人數也在50-100人之間,一家中等規模旅行社,就業人數也不低於30人……文旅行業為國家的就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因此“活下去”,不僅僅是保企業,更是“穩就業”、”保居民就業” 的重要抓手,所以政府要出台各種政策、措施、補貼、減免……幫助文旅企業渡過難關,因為文旅企業承載的就業指標是當前之重。

  二

  政府直接插手“文旅”可以休矣

  要讓企業機動靈活的去適應發展變化

  第二個建議是,政府直接當運動員,直接插手文旅運營的事情可以歇一歇了,因為這會加速文旅企業的倒閉與破產。而其中最為詬病的就是景區“免票“制度。

  從多方渠道瞭解到景區的遊客與營收總體而言是2019年同期的40%,從美團一季度的酒店旅遊業板塊營收來看,也是去年的40%左右,從旅遊上市公司公司一季度報也能反映這些,相信旅遊的其他板塊也差不多,好的也不過在去年的40% - 60%之間徘徊。

  這也就意味着整體的大市場並沒有迴歸,疫情疊加國內外經濟困局,目前的免票制度並不能讓文旅消費立竿見影的效果持續下去,這反而讓疫情真正得到控制後,政府能夠動用的底牌越來越少。政府過早的將“免費”與“消費券”的刺激大招放出來後,諸多的景區、酒店、旅行社仍然後繼無力,因為根本的消費市場沒有大熱起來。

  作為政府手裏最容易打出聲勢的牌,在免費與消費券刺激下的“五一”“打雞血”,現在已經讓很多景區苦不堪言了,一方面是景區還沒有做好免費的準備,二消項目及其他促進消費的手段與項目、措施都還沒有上馬,就匆忙有本地旅遊者擠入了;另一方面景區還沒有從收費到降價,直至免費進行相應的探索,不同階段應當如何達到收支平衡,這些基本的企業活動探索都沒有,就被直接勒令免費了,直接衝擊了現有的市場結構,景區運營與市政公園幾乎毫無區別,但景區卻要自負盈虧,嚴重的破壞了市場秩序。“五一”的“雞血”,並沒有讓文旅消費的整體市場迅速火熱,“五一”之後,陸續有4A景區倒閉,更多的景區難以為繼,就是政府行為替代市場行為的直接表現

  在接下來政策的要求下,難保會有地方政府要求企業“保就業”,不準企業解聘員工,不準企業削減人力支出的事情發生,可能會讓一部分文旅企業除了直接死亡,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文旅業作為“六穩”“六保”就業大户,希望政府能夠尊重企業發展的市場化規則,儘量多的是補助、鼓勵、支持,儘量少的直接插入,利用行政手段干預正常企業運作,讓企業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運作,能夠自己處理相關的市場問題。即使按照企業行為真的需要降價、甚至免費,那也應當讓企業來決定,畢竟市場有其客觀規律,“雷霆雨露”,都是市場。

  三

  投資與提升要“穩”一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不同的文旅企業有不同的資金流,有不同的背景靠山,但是在當前階段,尤其是在今年,文旅投資與提升,都要強調一個“穩”字。

  大決策的投資,要投在自己熟悉的地區,熟悉的市場,有能力把控的領域,大投資建議在對區域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深耕。2015年以來的主題就是多元化擴張,異地化擴張,短平快的實現新增流量的轉化。這些策略在華僑城方特、華僑城、宋城集團身上可見一斑,但在全國的新增市場的收割也會逐漸步入尾聲。其他文旅大投資,未來更需要學習的可能是長隆、開元、靈山這樣的深耕1-2個市場,持續挖掘潛力的投資。最重要的還是要在熟悉的地域、熟悉的市場、熟悉的領域,進行專業的投資,並獲得適當的利潤,而不是幻想獲得超額利潤。

  如果是小額的投資與提升,那麼就要用好每一分錢了。文旅提升是要花錢的,如果一直沒有項目或服務的提升,那麼就會逐漸的給人以老化的印象,繼而就會被客羣逐步拋棄。但目前的投資與提升,一定注意能夠帶來一定的即時效益,又符合整個文旅體系及內容需求。某些看起來高大上的投資,比如匆匆而上的VR項目、高科技投影之類的,如果本身沒有流量支撐,那麼很可能較難回收,進而帶來資金的窘迫。

  部分的項目也可以考慮在符合整體的定位及內容的基礎上,與設備方、合夥人等共同商議出資,適當的分一部分利潤出去,適當的進行一部分的流量轉化,減少文旅企業本身的資金壓力,讓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

  四

  佈局於未來趨勢,花小錢轉大方向

  內部革新非常必要

  不論今年的經濟有多麼的困難,未來的發展還是可以展望的,因此佈局於未來趨勢,並且花小錢轉大方向、內部革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兩個趨勢是非常明顯的,一個就是新生代客羣的崛起,另一個就是消費升級。

  前者是指90-10後的這個大的消費羣體已經穩穩的站上歷史舞台,並展現出自己的消費實力;後者不一定是價格方面的升級,更可能是理念的升級及性價比的升級。這兩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即使是在“六穩”“六保”的背景下,也必須時刻關注這兩個趨勢的變化,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太大的投資,更需要的是轉變方向,內部革新。

  新生代客羣的崛起,他們有他們的消費方式、消費理念、價值認同,如果不去適應,不去追逐,當他們真正佔據消費絕對主導地位的時候,不動的就會被淘汰。回想十年多前,當80後崛起的時候,7天、如家、漢庭一類的連鎖酒店,適應了80後對於標準化、對於互聯網的消費理念,進而這些中低端連鎖酒店迅速崛起。時至今日,他們還在十多年前的理念與方式下進行重複的運作,80後消費已經升級,新生代的口味又不去追逐,對這些連鎖酒店來説,未來危機會越來越大。同樣的也發生在旅行社領域,新生代已經幾乎把團體旅遊拋棄的乾乾淨淨了;在景區領域也是如此,走馬觀花的賞景已經難以調動新生代的胃口了,大量的觀賞型景區,不論投資有多大,都在被拋棄的行列。

  消費升級也是如此,未來不一定是消費價格的升級,但一定會是理念及性價比的升級,如果我們的文旅產品不能在核心理念上順應新的潮流,在性價比上不能有較好的體現,那麼未來這些產業就可能會被拋棄。例如同樣是老字號的菜,直接搬上桌,與具有儀式感,或者能夠全程表演製作過程的,後者性價比更高,前者性價比更低,那麼前者就有被拋棄的風險。同一個旅遊項目,有較好內容與IP以及展現形式,與沒有內容與IP的,未來就會拉開差距。比如華強方特這樣有IP體系的,與歡樂谷系列這樣只是設備集合的,未來可能就會有差距。這些都是消費升級,尤其是理念升級及性價比升級帶來的。

  這些大趨勢下,文旅企業“六穩”“六保”也不是完全不動,而是要根據大趨勢來調整。比如新生代的營銷,增加自媒體部門,並不需要去買流量,去找抖音、B站、微博、小紅書之類自媒體合作,也不需要引入直播團隊、網紅團隊之類的花錢項目,只需要調整原有的營銷結構,鼓勵1-2個年輕人,把自媒體矩陣做起來,探索起來,就完全可以逐步的轉型了。像低端連鎖酒店,逐步的做一些年輕人主題系列的門店及品牌探索,逐步的社羣經營,都花不了太多時間與金錢,最重要的是跟緊潮流,去做,內部去革新。

  來源:博看文旅(Bokanwenlv),旅思馬記獲授權發佈

  原標題:“六穩”“六保”背景下的文旅產業發展建議

  圖片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