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地理標誌協定3月1日生效,首批中歐各100個地理標誌即日起受到保護。這是中國對外商籤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地理標誌協定,對深化中歐經貿合作具有里程碑意義。
法國蘭斯一名侍酒師在葡萄田裏展示伯瑞香檳酒。 新華社記者 陳益宸攝
地理標誌是識別產品來源於某一地區的標誌,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重要類型。“有些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可以靠商標,但也有一些產品的知識產權體現在地理標誌上,甚至對商標如何使用這樣的地理標誌也有特定要求。”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歐都有很多地理標誌產品,也就都有保護地理標誌產品的迫切願望。在相關產品拓展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地理標誌互認是一種保駕護航。協定的生效也為雙方進一步拓展貿易往來奠定了基礎。
“地理標誌怎麼發揮作用?地理標誌能把名牌產品和其他同類產品區分開,更多地體現出產品的自然、人文特徵,也就突出了名牌產品的競爭力。”白明説。
中歐地理標誌協定談判於2011年啓動,2020年9月14日正式簽署前,歷經了8年22輪正式談判和上百次非正式磋商,耗時超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白明表示,中歐都有很多地理標誌產品,也就都有保護地理標誌產品的迫切願望,因而可以一拍即合坐下來談。“當然了,談判可能要經過複雜、漫長的程序。但隨着談判進行,這樣的進程會使雙方找到更多的共同語言,利益訴求的疊加範圍也會變得更大。這樣也就更有助於談判達成後對雙方各自的商業利益起到保護作用。”
根據協定,中歐雙方互認地理標誌超過500個,涉及酒類、茶葉、農產品、食品,還包括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宣紙、蜀錦等地理標誌,是中歐之間首次大規模互認對方地理標誌。保護分兩批進行,第一批雙方各約100個地理標誌將於3月1日起受到保護,第二批各175個地理標誌將於4年內完成保護程序。
“東湖醋園”工作人員展示釀好的山西老陳醋。 新華社發
歐洲農產品的優質、美味在中國消費者中深入人心,許多中國地理標誌產品也期待提升知名度,開拓海外市場。白明認為,無論是已經行銷國際市場的產品還是準備進一步開發的產品,地理標誌互認都是對它們拓展國際市場的保駕護航。
“歐洲確實有一些口碑好的產品,中國也有一些影響力比較大的產品。地理標誌協定的作用就是保護雙方現有的名牌產品。如果要進一步拓展業務,也更需要這樣的保護。有了定心丸,大家才能放心地拓展市場。”白明説。
(原標題: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生效,談判8年背後有何里程碑意義?)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記者 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