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訊:自7月10日,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IChO2022)在南開大學開幕以來,憑藉出色的組織服務工作,賽事各項工作井井有條、有序開展,尤其是期間舉辦的各項科技文化交流活動,精彩紛呈、亮點頻現,深受賽事指導委員會好評以及各國家和地區青年參賽選手的喜愛。
據瞭解,圍繞“改變 創造 融合”的賽事口號,賽事科學委員會、組織委員會從參賽學子需求、賽事策劃供給兩端雙向發力,以“推動科技向善、促進開放融合、鼓勵創新創造、激發科學興趣”為賽事各項活動主軸,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賽事各項工作、各個環節,力求突出賽事的學術性、文化性、趣味性、交互性。
南開大學副校長、第54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執行主席、組委會主席陳軍表示,賽事期間“天天有品牌,個個都精彩”,希望通過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各項主題活動,為奧賽青年學子們打造一場文化交流盛宴。
競賽內容豐富有趣
IChO2022以理論考試的形式進行,試題內容主要涵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分析化學等。
試題重點關注全球面臨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定性和定量檢測需求、關鍵儲能材料支持服務碳中和戰略目標、多硫化物在當下研究熱點鋰硫電池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對蛋白質的合成和修飾探索生命的奧秘、天然產物全合成對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意義等前沿學術問題;同時,將膦催化反應在天然產物合成中的重要作用、設計合成手性螺環催化劑提高手性分子合成效率等中國化學家的優秀科研成果融入其中,展現中國化學為世界科技進步做出的傑出貢獻。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為了讓參賽選手體驗化學實驗操作,IChO2022在國際化學奧林匹克(IChO)歷史上首次引入虛擬仿真實驗和線上實驗題,通過採用計算機仿真、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理論與實驗的密切結合,以“彩蛋”形式供參賽選手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體驗到實驗的樂趣。
系列活動多元精彩
值此國際賽事舉辦契機,IChO2022組委會、Angewandte Chemie編輯部及南開大學化學學院聯合舉辦4期系列線上講座,邀請參與往屆IChO的專家學者進行交流分享。
講座分別邀請了捷克共和國科學院J. Heyrovský物理化學研究所的青年研究員Eva Pluhařová,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部化學教授Cafer T. Yavuz,美國聖母大學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Emily Tsui,以及中國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曹曉宇,結合自己的IChO參賽經驗和學術研究成果,面向中學生及公眾,分享IChO經歷,以及IChO參賽經驗對自身學術發展的影響,並介紹各自研究領域及成果等,為大家帶來一場場精彩的學術分享報告。
同時,為了讓參賽選手在雲端真實、立體、全面地感受到主辦國和主辦地的風土人情,賽事期間,組委會精心籌劃了10餘項人文科技亮點活動。
“美麗的南開我的家”“創新時的中國——智能終端中的化學”“心目裏的中國——初識中國”“大地上的中國——中國藝術‘泥人張’”“筆鋒上的中國——中國書畫藝術”“現代化的中國——化工企業走訪”“發展中的中國——天津城市景觀”“指尖上的中國——中國剪紙技藝”“舌尖上的中國——中國美食”“探索中的中國——海洋的秘密”“星空下的中國——‘天眼’工程探秘”“科學裏的中國——催化不對稱合成”等真實、立體、全面地面向世界展現新時代中國的人文科技風采,引領青少年對科學價值和科學精神的不懈追求,為譜寫出推動科技向善、鼓勵創新創造的嶄新篇章播撒薪火。
交互平台“青春”新穎
賽刊《Catalyzer》作為賽事活動的一大亮點和新型宣傳載體,通過開設“賽事舉辦地推介”“中國科學家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推介” “‘文’‘化’交融”等系列特色欄目,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突出展示創新中國的科技力量,為IChO2022賽事呈現營造濃厚的奧賽文化氛圍,讓世界更響亮地聽見中國聲音。
賽刊還特別開闢兩期科普專欄。“能源存儲與轉化”,介紹了近十年來中國能源存儲與轉化的發展以及所取得的成績,使大家更加深入瞭解新能源領域前沿發展,鼓勵更多熱愛化學的年輕人為解決能源問題建言獻策;“有機不對稱合成”,介紹了廣泛存在於生命體中的手性分子的涵義以及不對稱催化反應中超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取得的研究成果,激發廣大學子對手性催化劑的探索興趣。
IChO2022是世界頂尖青年化學愛好者的盛會,為讓青年們在雲端互動交流,主辦方專門開闢了一個新穎有趣、寓教於樂的虛擬在線社區——Chemzone。在這裏,世界各地的參賽人員可以隨時瞭解賽事所有資訊信息,同時“打卡”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在“遊戲”體驗中進行在線瞭解交流。
不少參賽選手表示,通過本屆賽事進一步瞭解了中國,並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希望有機會能夠來中國、來天津、來南開大學參觀訪問,走訪那些“虛擬世界”裏的現實場景,重温IChO2022的美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