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新風向|露營熱了三年,誰在陪跑誰在賺錢?

文|彭倩 編輯|喬芊

露營熱持續到第三年還沒退燒,這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

成立於2003年、主打徒步登山和露營裝備的牧高笛,今年初至今股價從30元飆升至100元。近日其發佈的中報顯示,淨利潤實現翻倍增長,營收增速也高達60%。而在2019年,這些數字都是負的。

繼2020年五一搜索量同比增長290%,2021年五一同比增長230%後,今年五一期間小紅書上露營相關搜索量同比增長746%,創下新高。如今在小紅書主站搜索“露營”,相關筆記多達418萬+篇,比曾經佔據第一的內容品類美妝414萬+篇還多出幾萬。

潮水湧起,諸多創業者也一頭扎入這個行業。

營地品牌“大熱荒野”創始人朱顯告訴36氪,去年工商註冊的營地相關企業接近4萬家。這些創業者來自酒旅、民宿、出行甚至婚慶策劃公司。

幾年前這行還是少人問津的狀態。酒旅行業的SaaS公司訂單來了的創始人沈愛翔告訴36氪,他早在2014年就進行創業,推出了一個“易露營”平台,當時拿到來自IDG等VC的投資,但由於進入太早最終只能轉型為抖音、小紅書等平台提供酒旅方面的代運營服務。據他回憶,當時消費者租帳篷,一頂100元銷售都很冷清,而如今花上千元租帳篷都大有人在。

露營用户羣體肉眼可見地膨脹了。最開始是酷愛go wild的户外發燒友,他們往往被稱作“揹包客”,一人一頂帳篷走天下,疫情讓被迫宅家憋了太久的普通人瞄上露營,將其作為周邊遊的變體。

一位投資人起初覺得露營產業的發展提前太多年,中國市場並沒有準備好,但是結果令人驚訝:疫情讓露營以及相關生活方式加速了十幾年,而無論是供給側營地玩家、裝備廠商、達人和平台還是需求側的用户,反應都很迅速。

據艾媒諮詢數據,2021年中國露營規模達到299億元,增速為78%,預計2022-2025年都將保持15%-20%的增速。今年上半年露營市場規模增速大大超出了各類諮詢機構的預估,不少玩家的營收也都得到了至少翻倍的增長。

為了探尋露營經濟火熱背後的商業邏輯,36氪對營地創業者、裝備品牌方、旅遊達人、社區、投資人等各方進行深度訪談後,我們試圖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誰是露營行業崛起的推手?

2、資本最青睞哪類玩家?

3、誰是這個行業吃到最多紅利的角色?

4、露營經濟是曇花一現嗎?

上游內容端:達人“無心”平台“有意”,迎來小眾賽道的大時代

鐵南崽算了一筆賬,憑藉每週分享1-2條時長為5-10分鐘的露營中視頻,今年她在小紅書做露營達人所獲收入至少超過50萬元,並朝百萬元看齊。

在小紅書做露營達人的2年間,鐵南崽態度較為“佛系”,除了每週穩定的產出一兩條視頻再無其他,但她逐漸意識到自己摸到了潮水的方向。

2021年年中,小紅書開始不斷向露營達人推流,試圖打造標杆達人,以吸引更多達人入駐,以豐富內容供給側吸引更多社區用户關注露營內容。“不光是那幾個月,2020年的舊內容曝光度也提升了很多”。

也是自2021年起,南崽每個月都能接到至少十幾個來自品牌方的筆記投放邀約,品類範圍從幾十塊的酒水到幾千塊的3C產品,而在大促期間求合作的品牌商則更多,儘管至今她的粉絲也才剛過6萬。為了保障視頻內容質量,南崽挑選與自己內容定位最為接近的品牌,每個月接的商單也不過2-3個,一單至少在2-3萬元左右,但依然為她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今年年初,她決定辭去原有的工作專職做露營達人。

在小紅書上,與南崽類似、無心插柳卻意外走紅的露營達人比比皆是,大部分接受36氪採訪的小紅書露營達人均表示自己並沒有多費心思,只不過恰好踩中了風口。

“露營”和小紅書的調性十分契合。“露營”原本是一項高逼格的小眾愛好,這一類內容能直接戳中小紅書用户的興趣點,激發他們對優質生活的追求。小紅書也發展出多種露營內容:除了硬核户外露營、作為一種日常生活方式的休閒露營,講究格調的豪華露營(即Glamping,來自日本)也在小紅書走紅。

目前在小紅書上分享露營的達人大致分為四類,攻略分享型、拍照教學型、設備介紹型、體驗生活型。

在今年新一輪疫情之下,部分品牌商和達人表示,能感到上半年小紅書對露營的推流力度更大了。小紅書還加快了對露營相關業務的佈局——不僅上線了露營電商項目“小綠洲”,鼓勵社區內的達人和用户在這個自營電商內完成交易形成閉環,還正計劃在浙江安吉建設一個露營地。

值得注意的是,自露營熱開始,到最近同樣流行的城市騎行、搖旗橄欖球和槳板,這些原本冷門的户外項目接連破圈,背後都有小紅書的身影。不止小紅書,微信和抖音也都在今年開始大力扶持新賽道,挖掘標杆內容生產者,並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法論。

營地生意:擺脱“地產商”定位,成為“生活方式”品牌

露營熱了3年,資本卻表現出了冷靜剋制的一面。

36氪瞭解到,在許多機構投資人眼中,露營尤其是營地這個細分行業仍然還在發展初期,格局十分分散,商業模式也不夠清晰,再加上大環境蕭條,不想貿然給錢。而露營裝備這個細分中,大玩家並不需要外援,新進入的品牌則太小,還需要時間做大規模。

即便如此,在露營整個產業鏈上,營地是目前是最受資本青睞的一環。

去年開始,大熱荒野、挪客,ABC Camping、嗨king野奢營地等定位各不相同的營地玩家都拿到了融資,鐘鼎、青山等資本均有進入,在消費投資大環境整體遇冷的情況下,今年上半年,營地投資還是達到了3起。但目前來看,營地品牌融資階段均在早期。

“過夜露營”曾被視為是民宿行業的替代性方案,吸引許多疫情下生意受阻的民宿類創業者轉型,但這個生意並不好做。

首先是需求不足。小紅書營地負責人表示,硬核露營人羣只佔20-30%,近7成都是新進入這個領域的消費者,他們更傾向於休閒露營,也就是不過夜的那一類。此外,“過夜露營”週末和周間流量差距大,週末入住率70-80%,周間只有10%的入住率,生意很不穩定。

其實是成本太高。大熱荒野創始人朱顯向36氪算了一筆賬:假設整個營地基建100萬,營位數量沒有上限,20-30畝地大約1萬多平,推土10天1000塊,種草地最貴,一個平方30塊,土地層面建設50萬左右。北上深等城市,一年租金是十來萬。大熱荒野過夜單個營地在1600元左右,總體算下來,它的營地基建成本已經佔到收入的一半。

創投新風向|露營熱了三年,誰在陪跑誰在賺錢?

大熱荒野露營地

因此,行業內的許多“過夜”玩家開始向“不過夜”轉型——按人頭收費,一個營位4-6個人,200-300元每人,靠提升翻枱率來提高營收,大熱荒野今年目標營收在6000萬左右。

在山野創始人黃曉敏則稱,不提供過夜服務的營地平均回本週期則為6個月,而這也是行業平均水平,目前其共有22個營地,單個估值在60萬左右。

除了短期投資回報率較低,過夜露營這個明顯具有地產商性質的生意門檻還頗高。

適合做過夜營地的地塊也很少,不僅景色要美,還有用地大小的要求,包括閒置率、入住率的標準,需要一定的面積,例如要達到5000平以上。即使已經在華東、京津冀、大灣區等區域成功開出超過30個營地,朱顯也忍不住對36氪傾訴曾經艱難的拿地經歷。

拿地週期取決於商談的對象。如果是政府,想要拿到地塊,往往牽涉到很多部們,包括文旅、運動、環境保護等,協調各方需求非常耗時。營地幾乎都位於村鎮,人際關係複雜,許多創業者都碰到過“你覺得你搞定了村長,但後面還有村委、惡霸、當地的宗族或者閒散人員”的經歷。

對土地所屬權或性質不太瞭解,則免不了踩坑。大熱荒野曾有個很好的場地,和地政府租下來後,不僅帶去流量還實現盈利,但由於村民和原來佔有方存在土地糾紛,大熱荒野最後不得不退出。在山野也曾租到過農耕地,白忙活一場。

此外,露營過夜沒有相關確定政策、且管控嚴格,試探邊界的業務風險頗高。

好在規模做大後,大熱荒野逐漸有了與大房地產商合作的機會,後者往往持有大量的文旅地塊,有很強烈的引流需求,露營營地不僅能吸引到中高端人羣,還能盤活餐飲、娛樂項目,二者一拍即合。

在大量玩家殺入後行業也開始內卷,新進入的玩家則想辦法把模式做輕,與時間賽跑。

在山野大部分營地不提供過夜服務,並採用“合夥人制”,設計標準流程,加速擴張速度。創始人黃曉敏把之前在婚禮策劃行業的經驗複製到新的項目上,做露營+主題party的模式,融入餐飲休閒娛樂等相關服務。目前在山野的主要用户是18-40歲的女性,主力區域是浙江。

大熱荒野也於近期接受牧高笛的投資,希望在露營裝備上打開新的突破口,而在山野也在醖釀孵化自營品牌。

換句話説,資本更看好的模式是以營地為基礎,發展成為一個生活方式的品牌,增加餐飲、裝備、服飾、户外娛樂(飛盤、漿板、滑板、劇本殺等)等服務。

目前,營地市場已經開始“內卷”:從業人員越來越多、部分玩家打起了價格戰。

裝備品牌:規模化是殺手鐧,品牌化道阻且長

幾位露營行業的創業者均向36氪表示,疫情讓露營這個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至少提前了5-10年。

疫情前,在中國發展數十年的露營產業始終是個少有人問津的小眾市場。牧高笛、挪客、黑鹿等露營裝備廠商也都以“户外”品牌自居,在售賣徒步、登山、旅行裝備的同時,順帶賣一些露營產品。而如今,他們的門店和官方旗艦店則填滿了露營相關的產品和信息。

這批裝備品牌,則在這輪露營熱潮中吃到最多紅利,尤其是經過數年積累的老玩家。今年618,天貓“户外”品類銷售額榜單中,除了主打防曬用品和服飾的品牌,剩下的大都是主打露營裝備的玩家,其中駱駝、Naturehike(挪客)、原始人、探險者、牧高笛排名都很靠前。

創投新風向|露營熱了三年,誰在陪跑誰在賺錢?

天貓618“户外”銷售額排行榜

上市公司牧高笛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就是最直觀的證明。2022年Q1牧高笛營收3.27億元同比增長56%,淨利潤3677萬,同比增長73%,上半年預計淨利1.13億元,同比增長112%,綜合毛利率顯著提升。

事實上,包括原始人、牧高笛、挪客在內的國產露營相關的户外品牌,此前均以外貿訂單為主,憑藉製造優勢走量發展成大型ODM/OEM代工廠,供應鏈成熟是最大優勢。疫情後國內露營產業興起,它們的反應速度也非常快,迅速將市場從海外轉向國內,並走上品牌化的道路。

不過,與海外品牌相比,中國品牌還太嫩。日本户外運動品牌Snow Peak已經有超過60年的品牌積澱,來自歐美的Nordic、Tentipi均是百年大牌,而國內即使年齡最大的品牌牧高笛也才19年,做品牌也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

中國廠商的品牌化之路總是伴隨着“低價競爭”、“抄襲”等話題,各大品牌材料、工序相差不大,產品同質化嚴重,“都談不上所謂的設計”。

創投新風向|露營熱了三年,誰在陪跑誰在賺錢?

製圖:36氪,數據來自公司財報及媒體採訪

自有之魂創始人王吉剛告訴36氪,目前露營品牌依然是靠低價做大規模取勝,在這種情況下,喜歡山寨、用更差的材料、更少的工序。因此,目前能跑出來的品牌一定是瞄準大眾市場的品牌,中高端市場目前在國內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教育和培養。

雖然自有品牌線上線下的銷售增速在200%-300%左右,但包括頭部裝備廠商OEM/ODM外銷佔比依然較大。牧高笛上半年營收超過8億元,5億元由外銷業務創造,而品牌業務營收為3億元,依然處於弱勢。

而一些行業人士則擔心,“抄襲”的痼疾長遠來看會傷害整個行業。

一位露營行業的廠家曾在去海外參展時遭到外國品牌的奚落。中國廠商通過山寨低價生產的產品會通過速賣通、亞馬遜輸出,在國外同樣的款式售價4000元,中國的品牌只能賣800元。甚至一些商品在海外賣出幾十億的銷售額,但他們仍然能夠收到許多負面反饋。“一直這樣下去會形成惡性循環,很多創業者都會覺得一定要便宜和山寨”。

四、露營:薅羊毛玩家的場景營銷,專業選手的生意

不少露營地創業者表示,新進來的幾波創業者,包括旅遊、民宿、純活動屬性的玩家天花板明顯,他們做露營生意,更多是基於場景營銷盤活其原有生意的需求。

旅遊SaaS公司訂單來了創始人告訴36氪,能做營地的民宿很有限,目前中國裝備齊全的優質露營地不會超過3500家,攜程露營頻道已經上線超過1000個支持預訂的露營地,美團則剛剛入局,更多的是美團民宿存量的商家在做;而小紅書站內露營地也在3000家左右。

他認為,無論是營地還是裝備創業,仍然會是專業化選手的天下,要有專業和核心價值,在市場進行內卷之後只有這樣才能活下來。

從需求持續增長來看,36氪採訪的所有露營行業創業者都認定,露營正在成為一個穩定的生意。未來硬核玩家並不是通過設備來突出自己的愛好,而是增加露營的頻率。王吉剛透露,美國市場揹包徒步的基數非常大,平均每個人一年出行揹包去山裏露營的次數是13.5次。而在國內,部分營地玩家向36氪表示,部分營地硬核玩家多的也能達到一年十幾次,而一些大眾用户的復購在6-7次左右,已經算是很高的頻率。

在山野創始人黃曉敏表示,其流量增長量最大的是今年3月到4月底。“在每個城市開第一個門店是滿,第二個、第三個都是滿員,回報率現在有100-200%,然後預定量都是暴漲還有很多人在諮詢,從這些數字來看我們發現這個市場暴漲;即使在淡季預定量也有50%。”

消費者跳出早期對露營裝備功能性的追求,比如説之前在夏季使用的時候要遮陽,擋風遮雨,如今則要招待客人,他對空間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營地公司去年也開始向二三線城市滲透。

家庭型用户湧入則是另一個變化。大部分品牌從前以小帳篷為主,現在大帳篷佔到銷售的比例明顯提升。大帳篷體積大,做工的安全性要求高、生產的步驟也比較複雜。一頂大帳篷的售價是小帳篷的數倍,經濟效益更高。

2008年成立的露營裝備品牌黑鹿,最初定位親子露營,於今年618期間宣佈將擴大產品線,圍繞城市露營、户外露營、野外探索劃分新系列。近期還與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中的動物家族IP“HFamily”推出聯名產品。

越來越“卷”的態勢下,抓緊目標用户羣體、尋找差異空間,是所有露營品牌生存的必修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523 字。

轉載請註明: 創投新風向|露營熱了三年,誰在陪跑誰在賺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