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滬指下跌0.98%,下週A股將如何運行?我們彙總了各大機構的最新投資策略,供投資者參考。
中信證券:堅守低位價值 佈局中期藍籌
11月起A股將開啓中期藍籌迴歸行情,相對成長的高預期和週期的高基數,低位價值板塊行情趨勢更明確。首先,總體弱於預期的A股三季報披露已結束,顯示盈利修復放緩,結構上,週期板塊盈利規模已經築頂,低位價值板塊景氣正在築底。其次,近期散點疫情壓制基本面預期,但考慮密接人數規模和涉及區域經濟規模,預計其對經濟的實際影響弱於三季度;同時,逆週期政策密集落地,奠定經濟中期修復基礎,國內經濟四季度運行優於三季度。再次,預計年底美聯儲Taper方案將如期落地,但不改國內宏觀流動性合理充裕的環境,基本面差異下人民幣資產相對吸引力凸顯,資管新規過渡期收官下流動性將持續外溢。最後,市場定價權由“短錢”向“長錢”轉移提速,期貨殺跌和新股破發帶來的短期流動性擔憂將迅速緩解,機構端流動性預期依然向好,對低位價值板塊的共識和配置都將提升。
國盛策略:年末估值切換行情啓動
從高頻跟蹤的融資數據來看,10月後段政府專項債明顯發力,單週發行規模創下年內新高。自8月以來,在穩信用預期的驅動下,價值股結束單邊下行趨勢,低估值與高估值板塊走勢基本持平,消費、金融為代表的價值板塊有所回暖。跨週期調節的政策基調下,專項債發行及相關配套融資將帶動社會融資在跨年階段繼續改善,年末年初財政發力(形成實物工作量)也有望緩解經濟悲觀預期,隨着社融拐點的確認,年末行情將隨之啓動。
國君策略:結構至上 風格切換
悲觀預期集中宣泄,市場無系統性調整風險。周初地產税改革試點和煤炭價格干預挫傷市場情緒,上證指數連續三日放量下跌。政策導向強化了市場結構性行情,一方面,成交額進一步向以電新、電子、軍工為首的科技板塊集中,電新行業指數和周成交額佔比雙雙創下年內新高。另一面,全部A股的漲跌比下降,週期和地產產業鏈跌幅居前。我們認為在悲觀情緒集中宣泄之後,市場並無系統性調整風險。站在當前時點,機構投資者開始着眼於2022年的宏觀環境做配置,其中地產投資下行壓力是投資者的核心關切。從債券信用利差看,海內外投資者對地產投資的預期,從此前的一致悲觀轉向出現分歧。10月中旬後中國主權債CDS信用利差下降,AA+級地產債信用利差平穩,表明海外投資者對國內房地產領域的擔憂有所緩解。結構配置上,我們維持10月以來“站在風格切換的起點”與“低估值收穫季”的判斷,配置邏輯從週期轉向消費,從前期高景氣進攻轉向低估值防禦。
海通策略:四季度市場結構分化還是收斂?
歷史上四季度行情結構分化、收斂、均衡均有發生,收斂往往源於政策催化,如09、10、12、14年。今年市場環境有點類似10Q4、14Q4,經濟退、政策進,但政策力度更温和,結構有望略收斂、偏均衡。政策偏暖、估值尚可,市場趨勢向好,大金融和新基建(硬科技)較優。從過去20年的歷史統計規律來看,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醫藥生物在Q4錄得正收益的概率更大,Q4大消費可能會迎來估值修復。
中金策略:A股三季報快覽 盈利趨弱、分化延續
總體上,A股三季報盈利增速明顯回落,全A/金融/非金融前三季度淨利潤分別增長26%/12%/40%,非金融第三季度受“兩桶油”非經常性損益影響轉負為-5%,三季度業績增速繼續向正常化迴歸。分產業鏈看,上、中、下游盈利分別增長469%(扣非)/55%/5%,下游單三季度-27%;業層面,中上游週期行業表現亮眼,餐飲旅遊、石油石化、港口航運、有色和鋼鐵前三季度盈利增速超150%;單三季度有半數行業盈利同比負增長,消費明顯疲弱。
粵開策略:從A股三季報和基金三季報中挖掘投資機會
本週A股市場先抑後揚,以採掘、鋼鐵等國內定價的黑色系板塊跌幅較大,從而擴散影響到大宗周期品板塊的整體低迷,因此本週的調整以結構性調整為主。技術面來看,上證指數在上週五走出先抑後揚走勢,早盤一度下探至3500點附近,但隨後獲得強有力的支撐,走出了探底回升的走勢,疊加近期A股整體持續温和放量,成交額已連續六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預計在量能配合之下,後續指數繼續向上突破概率較大。從資金面來看,A股交投回暖,成交額連續六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另外近期北上資金有持續回暖的跡象,符合我們對北上“翹尾行情”的判斷,建議投資者持續跟蹤關注。
東亞前海策略:“冬季躁動”仍在途中 消費成長各自演繹
對於國內市場而言,“冬季躁動”行情仍在途中。受到商品市場擾動影響,短期市場波動加大,但中期邏輯並未被破壞。隨着信貸與財政政策加速推進,今年宏觀流動性季節性寬鬆節奏將明顯早於往年;從企業盈利來看,三季報後市場有望對主線板塊中期盈利趨勢形成新的一致預期;從風險偏好來看,中美貿易談判逐步重回正軌,10月末的G20峯會和11月初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以及11月Taper落地有望成為推動市場風險情緒改善的重要催化劑。“冬季躁動”仍在途中。
廣發策略:“真空期”雙握財報與配置線索
A股仍處於“內需擔憂升温”疊加“穩增長政策將出未出”的真空期。從新華社十問中國經濟及近期的高頻數據來看,短期逆週期調控大幅加碼的概率不高,當前“真空期”還會延續一段時間。A股在歷史上的四個“真空期”階段,股指表現往往“先抑後揚”,區間板塊以“業績相對優勢”及“穩增長預期受益”方向佔優。本輪“穩增長”線索略有後延因此市場仍階段聚焦於景氣優勢方向,等待進一步政策確認信號。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