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大反彈,這一板塊接棒?

今年3月中旬以來,港股震盪反彈已有三個多月。在這輪行情中,除了作為反彈急先鋒的科技互聯板塊,醫藥板塊同樣表現不俗。值得一提的是,反彈期間,科技互聯ETF資金淨流入勢頭明顯趨緩,最大“吸金王”華夏恆生互聯網ETF更是出現資金淨流出。與此同時,新的“吸金王”在醫療板塊中誕生。

在業內人士看來,2022年下半年,新冠疫情仍有不確定性,但整體影響將會趨弱。下半年看,雖然還會有一些內外部因素干擾,但隨着防疫政策更加精準、國家對新興產業政策的支持,應該逐步樂觀起來。醫藥行業投資的主線將圍繞邏輯強勁的產業主線和高性價比的個股展開。

港股反彈三個月 
科技互聯ETF吸金趨緩,醫療保健ETF接棒

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6月28日,恆生指數自3月16日以來累計漲幅已超過20%,恆生醫療保健指數、恆生科技指數期間漲幅分別超過40%和45%,中國互聯網指數反彈幅度更是接近70%,由此帶動大批主投港股市場的跨境ETF明顯回血。

其中,跟蹤恆生科技指數的華夏恆生科技ETF等科技互聯ETF反彈以來累計淨值漲幅普遍超過50%,最高接近60%。跟蹤恆生醫療保健指數的博時恆生醫療ETF等醫療保健ETF表現稍遜一籌,但三個多月的淨值反彈漲幅也普遍超過40%,最高超過45%。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着科技互聯板塊持續反彈,相關ETF的資金流入勢頭卻有所放緩,尤其是昔日“吸金王”華夏恆生互聯網ETF不僅份額並未持續增加,反而還出現了縮水。

具體來看,截至6月27日,華夏恆生互聯網ETF自3月16日觸底反彈以來,基金份額累計減少1800萬份,其中份額贖回主要發生在3月中下旬,而在反彈前的兩個多月該ETF份額爆增近196億份。值得一提的是,這隻ETF去年成立時的規模為75.55億元,到如今的接近290億元,規模已翻了近3倍。華夏恆生科技指數ETF雖然反彈三個多月份額增加了32.89億份,但與今年前兩個半月份額增加近80億份相比,吸金勢頭明顯趨緩。此外,易方達中概互聯網ETF、華泰柏瑞恆生科技ETF、廣發中概互聯ETF、易方達恆生科技30ETF、景順長城科技50ETF等科技互聯ETF雖然份額依然在增加,但資金流入勢頭均出現明顯減緩,易方達H股ETF和華夏恆生ETF期間份額甚至分別縮水超過9億份和7億份。

與此同時,反彈期間,部分醫療保健ETF卻獲得了明顯的資金淨流入。比如,博時恆生醫療ETF自3月16日以來份額增加61.05億份,至98.13億份,份額增量位居各大跨境ETF之首,其中僅6月以來份額便增加37.1億份,同樣在所有跨境ETF中份額增量最高。與今年前兩個多月增加24億份相比,份額增速明顯提升;易方達恆生醫藥反彈以來份額增加2000萬分,3月16日反彈前份額累計減少1.7億份;此外,6月17日剛成立的南方恆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募資規模達到11.09億元,而這一金額是自2021年5月25日以來募資規模最大的跨境ETF。

不過,也有部分醫藥ETF出現資金淨流出,比如平安港股醫藥ETF、華夏恆生生物科技ETF、鵬華香港醫藥ETF,以及銀華港股通醫藥自3月16日以來份額分別縮水700萬份、800萬份、5300萬份、1.56億份。

港股大反彈,這一板塊接棒?

港股醫藥市場逐步樂觀 
下半年仍存結構性機會

那麼,在港股接下來的行情中,藥療保健板塊是否有望繼續保持強勢?

在業內人士看來,2022年下半年,新冠疫情仍有不確定性,但整體影響將會趨弱。醫藥行業投資的主線將圍繞邏輯強勁的產業主線和高性價比的個股展開。

“2021年7月以來,醫藥板塊經歷一段至暗時刻,申萬醫藥生物指數累計跌幅超40%,港股更受傷,恆生醫療保健指數最大跌幅超過60%。受行業政策以及國內疫情反覆影響,過去一年恆生醫療保健指數表現疲弱,累計跌幅達30%。”

某主動權益基金經理表示,在前期港股醫藥的調整中,各種負面因素已得到充分體現,甚至有些過度悲觀。往下半年看,雖然還會有一些內外部因素干擾,但隨着防疫政策更加精準、國家對新興產業政策的支持,應該逐步樂觀起來。

“相比A股,港股在創新藥、創新器械及互聯網醫療賽道更有優勢,此外,在醫療服務、CXO等領域也有很多優質標的,估值也有足夠的吸引力,建議優選港股有特色的、基本面優秀的長期選手。”上述基金經理表示。

中歐基金認為,除了政策方面的影響,在疫情陰影的籠罩之下,醫藥子行業大部分相關企業被按下暫停鍵,生產停擺、銷量減少給醫藥生物行業帶來沉重一擊。不過,長期來看,仍具較大發展潛力。一是當下仍處於估值低位,配置價值凸顯;二是隨着老齡化程度加深,對醫藥行業的需求增加;三是今年發佈的《“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為醫藥行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推動醫藥工業創新轉型。因此,雖然短期內,醫藥板塊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不必過於悲觀,長期來看,醫藥行業仍是向好的賽道,創新和產業升級會是發展主題。

博時基金經理張弘認為,長期仍然看好行業,醫藥行業持續增長的驅動力是老齡化加重和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續提升,這兩個驅動力將長期存在。後續將更加重視標的的本身質地與估值水平,並持續加大對中小市值以及新股次新股的研究,尋找估值合理、行業發生積極變化的細分賽道龍頭。

頭部券商申萬宏源在2022年下半年港股醫藥行業投資策略展望中表示,醫改政策持續落地,藥品和高值耗材帶量採購範圍不斷擴大,醫保談判常態化,從藥物審評審批、支付等持續鼓勵研發創新,創新研發能力成為企業的核心驅動力。醫保控費背景下,看好頭部CXO公司、具備創新研發能力的biotech公司、以及特色民營醫療服務機構。

此外,海銀研究院認為,隨着前期集採政策逐步落地,行業的降價預期趨於穩定。同時醫藥行業業績增速接近觸底,2022年全年原料藥的成本傳導逐漸順暢,行業的盈利在2022年有望迎來持續改善。從估值來看,醫藥行業PE已處於近10年曆史估值較低水平,相對滬深300估值處於底部區域,具備長線投資價值。推薦關注景氣度高的細分子行業投資機會。子行業可關注原料藥、中藥相關領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6 字。

轉載請註明: 港股大反彈,這一板塊接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