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募基金迎來歷史性的一年。這一年,新成立公募基金髮行規模突破3.12萬億關口;這一年,超過八成的基金品種獲正回報,主動權益型漲幅居首。
但爆款頻發的背後,基金規模與基金經理管理水平是否真正匹配,也在引發着持有人們的焦慮。有數據顯示,在目前145名管理規模過百億的基金經理中,滿足五年業績年化收益率15%以上,且每年排名前1/3的基金經理中,僅有11%能維持長期業績優秀。在此背景下,如何鍛造自身權益投資核心競爭力,產生規模業績正向循環並不斷前行,也成為了公募在激烈的權益產品競爭紅海中勝出的關鍵所在。
博時基金的做法為行業提供了一份樣本。
在眾星閃耀的公募行業裏,博時基金的投研能力一直是不容忽視的存在。作為國內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公司之一,博時基金的權益投資團隊及其運行機制在22年間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不斷革新、優化,其“投研一體”、“投研四互(互聯、互通、互信、互促)”、“10年投資人才培養計劃”的特色也正在被外界重新認識。
以投研一體化為例,2016年起,博時基金開始着手投研一體化改革,2018年三季度全面推開。作為博時基金近兩年投研體系改革的重點內容,投研一體化成立早期是為了解決組織內部長期存在的“投研兩張皮”現象而產生的。隨着改革逐漸成效,目前博時基金投研一體化小組已經成為全公司權益投研的基礎支撐平台和扁平化學習型組織。
正是基於此,博時基金權益產品在業績上也“收穫滿滿”。2020年,該公司湧現出了一批市場表現亮眼且遠超大盤指數的產品,其中涵蓋31只權益類基金收益率超過50%,實現兩年持續增長。
“我們要把投研能力轉化成投資能力,通過產品匹配給客户,通過客户對我們的信任長期持有,最後實現客户和我們的雙贏。”博時基金權益投委會主任委員張龍總結道。
爆款頻發背後的焦慮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熱度高漲,爆款基金頻發。多隻基金單日募集上百億資金,甚至超過千億。張龍分析,市場對主動權益產品的追捧源於兩個原因。
一是中國居民家庭資產配置轉向權益資產的拐點已經到來。2019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調整,這一人均GDP水平相當於日本1970年代中期,往後房地產日在本家庭資產中的配置比例逐年降低。未來,中國房產增值預期也發生改變。在“房住不炒”政策引導之下,房價漲幅趨緩,加槓桿趨難,而且政策表現出很強的定力。近三年來,一線城市住宅價格已經進入平台期,2019年以來,二、三、四線城市住宅價格的漲幅也有所趨緩。相對於房地產,權益資產對居民資產配置的吸引力正在逆轉。
第二,2015年股災以後,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數最多下跌了45%和70%,絕大多數普通個人投資者、私募機構的投資收益水平大幅下降,損失慘重,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化轉型,打破剛兑,無法做到保本保收益,而優秀公募基金主動權益產品整體淨值回撤不大,近兩年又有持續地超越指數、超越私募和個人投資者的賺錢效應,尤其進入2020年,爆款基金頻發。
公募基金髮展和增長的形勢,無疑是廣大投資者對公募基金專業投研水平的認可。張龍對此表示,只要是基金管理人水平提高與規模的增長匹配,就是合理和適合的。不過,如果基金規模若干倍增長,基金管理水平沒有跟上,後面隨着市場的波動,基金持有人收益受損,這個規模增長也並不穩固。
“歷史上看,每次大漲行情中後段的天量發行基金也給廣大投資者和公募基金行業帶來巨大的傷害。”他説道。
據最新的百億級基金經理數據為例,目前公募基金中合計管理規模超百億的基金經理有145人。回溯到20年前,這幾乎不可想象。“如果這個管理規模單純是基金淨值上漲帶來的,其規模增長是個漸變的過程,基金經理的面臨的挑戰並不大。但是如果是因為新發基金或者公司內部存量基金調整帶來的規模突增,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投資邊界都面臨較大的壓力。”
在張龍看來,這種壓力錶現在基金組合的動態調整難度加大,基金經理很難從中短期的行業輪動和公司股價波段中獲得收益。另外,基金投資行業配置和選股上的容錯性也大大減小,組合調整需要更高的勝率、更長的時間以及更高的交易成本。
據統計,在145名管理規模過百億的基金經理中,滿足五年業績年化收益率15%以上,且每年排名前1/3的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前20名的基金經理中,只有7名基金經理長期業績優秀,佔比35%;管理規模前50名的基金經理中,只有11名基金經理長期業績優秀,佔比22%;在管理規模過百億的所有基金經理中,只有11%的基金經理長期業績優秀。
這一數據表明,目前百億級基金經理中,真正擁有長期穩定優秀的,還是少數。在爆款基金頻發的背後,如何鍛造自身權益投資核心競爭力,形成市場品牌,產生規模業績正向循環不斷前行,也因此成為了公募在激烈的權益產品競爭紅海中勝出的關鍵所在。
博時的投研改革樣本
權益基金的最核心競爭力是投研能力,最核心的資產則是優秀的研究和投資管理人才。在眾星閃耀的公募行業裏,每家頭部機構都有自身的特點和文化。
就博時基金而言,其特色在於建立高效的投研一體化小組,橫向比較各個行業的產業景氣度,深度研究和戰略性持有優勢行業中的核心資產,獲取長期穩定超過組合基準和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收益。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會積極開拓和挖掘暫未被市場關注或定價錯誤的潛力公司,客觀評估其治理結構、盈利水平和增長能力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動態調整組合,獲取更多的超額收益。此外,對投研團隊科學並且公平的激勵機制,也是保持公司整體規模、業績不斷提升的重要保證。”張龍説。
博時基金權益投資決策委員會,負責制定公司所管理權益基金的投資計劃、投資策略、投資原則、投資目標、資產分配以及投資組合的總體計劃。
他強調,作為業內價值投資理念的首倡者和堅定踐行者,博時基金在當前的經濟環境已經大不相同的背景下與時俱進,在堅持價值投資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和突破,以“新價值、新投資”的策略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
“大到世界各國專業化分工、國家經濟轉型,小到細分產業變遷,我們着眼於發現具備真正成長的‘新價值’,這其中既包括傳統產業中穩健成長的細分行業龍頭,也包括新興行業中具備核心技術或模式而高速成長的產業新貴。”
這種策略的積極嬗變,也體現在博時基金近五年來對投研體系的深度改革上。其中,“投研一體”和“投研四互(互聯、互通、互信、互促)”,成為了改革的兩個關鍵詞。
2016年起,博時開始着手投研一體化改革,中間經歷了較長時間的磨合,至2018年初逐步成型,2018年三季度全面推開。張龍坦言,作為博時近兩年投研體系改革的重點內容,投研一體化實施起來的難點在於如何組織和協調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之間相互信任和協作,最終能夠實現投研成果的迅速轉換。
“這是一個漸進過程,其成立早期是為了解決組織內部長期存在的‘投研兩張皮’現象而產生的。無論是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相互之間的信任、投資和研究理念的融合都需要一個過程。”
具體如何操作呢?為了推動團隊的快速成長,博時基金將全體基金經理和研究員按照個人專長統一劃分為若干個產業研究小組,通過行業和公司基本面深入研究和對估值體系的研討,為全公司權益投研貢獻重點投資標的,並提供方法論支撐。投研一體化小組日常工作內容包括:分析跟蹤行業基本面、建立行業投資標準、組內各行業橫向比較優先排序,推薦重點投資標的、貢獻產業研究資源等。
通過這一有效組織形式,博時基金對所有行業進行了四級乃至五級細分,形成了對數百個細分子行業的全天候、無死角覆蓋,第一時間發現投資機會並在公司內部分享,並迅速轉化為投資成果。
在上述革新進行的同時,博時基金的資源分配也不斷往投研小組集中。“我們一方面將佣金派點使用權下沉到每個投研小組,集中支持對公司投研產生重大貢獻的外部研究團隊;另一方面,公司內部在對於基金經理、研究員的考核中,對於其在投研一體化小組中的貢獻賦予了較大權重——每個基金經理均需要承擔一定的創新研究任務,而每個研究員均在基金經理指導下完成深度研究,重點研究成果均需要組內評審、全公司宣講。”
由此,無論基金經理,還是研究員,只要通過標的推薦對公司投研產生重大投資貢獻,均可獲得正向激勵。通過權責明晰、有效激勵等方式的綜合運用。
張龍還要求投研體系對產業有深入的理解,能夠把握產業的投資機會並掌握合理的估值方法,在一些重要的投資方向上,比如在大醫藥、大健康、科技、TMT、新能源等產業方向上,配置足夠多的資源。
目前,博時基金對科創方向的100多個細分子行業建立了產業目錄,並持續跟蹤,建立了一套細分產業的景氣度投研標準、估值標準,對科創方向的上市企業進行合理估值。“博時投委會測算過,將公司股票池的TOP100股票以等權編制一個投資組合,超額收益十分明顯。”
“近些年來,博時在醫藥、科技等行業的投資上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有大量新鋭基金經理通過挖掘特色品種實現了基金淨值持續優異的表現,這就是博時投研一體化改革的直接成效。”張龍舉例稱。
隨着改革逐漸成效,博時投研一體化小組已經成為全公司權益投研的基礎支撐平台和扁平化學習型組織,從知識分享團隊進化為投研力量培養團隊,並日漸形成了鮮明的研究風格和投資風格。
正是基於此,博時基金權益產品在業績上也“收穫滿滿”。2020年,該公司湧現出了一批業績亮眼且遠超大盤指數的產品,共有31只權益類基金收益率超過50%,實現兩年持續增長,軍工、醫療、科技等主題基金更是表現突出。其中,蘭喬管理的博時軍工主題以104.33%的收益率成為了2020年名副其實的“翻倍基”;葛晨管理的博時醫療保健行業年度回報也達到了84.39%;博時匯悦回報、博時絲路主題、博時新興成長、博時特許價值的回報超過了70%;博時科技創新混合、博時科創主題3年封閉運作等12只基金在2020年的回報也達到了60%以上。(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年12月31日)
“我們要把投研能力轉化成投資能力,通過產品匹配給客户,通過客户對我們的信任長期持有,最後實現客户和我們的雙贏。”張龍強調。
投研人才管理探索
實行扁平化管理的博時基金,雖然管理崗儘量壓縮,但專業序列上卻呈現出完全打開的狀態。在雙通道機制的有效運行下,這裏的員工薪酬可以提到部門總經理、董事總經理級,基金經理薪酬最高級別可以提到公司副總經理級,只是沒有管理薪酬。研究員做到首席研究員,大部分都轉做基金經理。另外,資深的首席研究員可以做到部門總經理級,也可以是董事總經理級。
張龍介紹,博時基金經理的薪酬分成四個部分:基金業績、基金規模、投研貢獻、管理薪酬。普通基金經理沒有管理薪酬。業績導向會同時考慮其管理規模和投研貢獻。“具體有很多操作細則,如業績是長短期結合,一年三年佔不同權重,以鼓勵基金經理做長期價值投資,不要參與短期炒作。基金經理只要把業績做好,把規模做大,貢獻出好的產業深度研究報告、好的估值建議、好的交易策略,就一定能獲得很好的薪酬。”
基於該策略,博時基金的優秀基金經理薪酬比公司高管層高,也就不再是罕見的事情。張龍告訴我們,高管是年薪制,基金經理是激勵機制,根據貢獻來分配。有的基金經理精力充沛,規模管得很大,業績還好,常常有深度報告,又經常去給客户服務,其薪酬比高管高是正常且合理的。
“如果限制向上通道,行政序列沒那麼多行政職位,優秀員工提不上去,就定不了心,就留不住人才。博時基金是六能機制,幹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考核靠後的部門領導、基金經理要被調整,所以大家都較為奮進。”
上述機制的推行,使得博時基金內部的公平性問題得到解決。目前,博時基金最年輕的中層幹部已經囊括了90後,也有80後晉升董事總經理,進入高管序列。“年輕人都很有朝氣,他們在乎錢,但更在乎公平和職業成就,對他們準確定價以及尊重是最重要的。”張龍如是説。
在人才配備上,目前博時基金權益產品研究部在冊共40人,研究方向包括消費、TMT、醫藥、資本品、週期、行業。同時包括14位基金經理/投資經理,以及7位基金經理助理。然而,博時在權益細分賽道投研力量並非止步於此。
按照常規的梯隊補充,博時基金未來每年將補充3-5位投研人員。張龍介紹,這主要是資深研究員晉升為基金經理後,對研究團隊的正常補充。
與此同時,博時基金未來也將針對新的研究方向和短板進行補充。“我們在數字經濟方向已到位1人、預計1月再到位1人,未來將在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和TMT方向繼續補充研究力量。”
上述人才的培養和補充離不開博時基金獨有的一套“10年投資人才培養計劃”。對一個研究員成長為基金經理的培養,為何長達十年?
張龍解釋,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必須對2-3個產業有深度研究和深厚積累,否則,可能會不夠紮實,沒有定力,經不起大風大浪。
博時基金要求研究員先做4年產業研究,之後通過一套答辯程序和標準,如果合格,可以進入投資體系,從基金經理助理做起。這樣,研究員可以學習用投資的眼光來理解研究,提升基本面的和估值兩方面的能力,但他還要繼續做5—6年的產業研究,研究工作要佔一半的KPI,直接對應他的薪酬定價。“經過這樣的10年培養後,研究員才會成長為成熟的合格的基金經理。”
這也使得博時基金的研究員離職率非常低。張龍發現,這套體系對穩定投研人員的預期非常有效,研究員發展路徑清晰,預期穩定,每一年都能學到新知識,每一年都有職業成長,自然就會願意留下來。
下半場的爬坡過坎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博時基金當前的權益核心能力的前進方向,張龍的回答是:我們正在爬坡過坎,爭取上新台階,投資方法、投資策略要與市場更加適應,投資風格也要更加清晰、穩定、易識別。
在此過程中,張龍認為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將長期有效。價值投資主要通過深入的基本面研究,找到盈利質量能夠持續提升的上市公司,並且在估值處於低位時買入,等待市場估值水平迴歸以追求長期業績回報。。
但另一方面,在結構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大背景下,價值投資的內涵需要適當拓展。改革在經濟結構調整升級中提速,新技術、新組織形式、集羣加快形成,加快向改革要動力、向升級要優勢。公募基金要以佈局一批優質賽道的領跑者,保持專業深入的跟蹤研究,以時間換空間,分享企業長期成長的收益。
他以巴菲特2017年開始買科技股蘋果、2019年開始買更貴的亞馬遜為例分析,雖然在傳統的經典價值投資理論框架下,科技股的估值並不便宜,但是蘋果公司在品牌實力、創新產品、高性能的硬件設計、完善的供應鏈、高級定價策略和客户體驗和忠誠度方面做到了業內最佳,亞馬遜則在電商、書品、新零售、雲計算、流媒體等各個業務線建立了寬闊的護城河。
“科技的發展重新定義了價值投資新的內涵和邊界。互聯網時代的價值投資要從價值發現進化到創造價值。”張龍稱。
與海外相比,張龍認為中國資產管理公司未來仍然要大力加強對全球科技行業、醫療保健行業以及消費行業的估值和定價水平深度研究和動態跟蹤。另外,外資對於高端白酒、電商、雲計算、醫療設備和服務、工程機械、建築建材的定價邏輯,直到2019年開始才逐步在中國證券市場得到全面體現。
為此,博時基金的權益產品條線也呈現出新的變化。在主動權益基金方面,博時基金投資端主要聚焦兩類核心資產,一類是代表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核心資產,一類是代表中國轉型升級的創新性資產,代表中國未來經濟轉型、科技創新的方向。
“以此為出發點,博時基金未來也必然將加大對醫療、科技、消費升級、高端裝備、智能汽車、新能源、新材料、軍工等優質賽道的佈局。”
值得注意的是,適銷對路的產品體系也在博時基金的發展路徑裏不斷被強化。在張龍看來,一家公司如果沒有一套適銷對路的產品體系,市場競爭力是要打折扣的。即使公司有非常好的投資研究能力,如果產品跟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不匹配,也未必能夠適應市場的需要。
“因此,我們要基於對客户需求的精準把握,設計出不同風險偏好、不同交易特點的產品系列,打造豐富的產品線,滿足投資人的多種需求。”
基金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