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銀保監會管委會副主任毛宛苑在中國壽險業轉型發展峯會上表示,從去年新冠疫情暴發到現在,全球經濟、社會、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龐大的保險市場也遭遇挑戰,今年上半年幾家頭部險企明顯感受到新單業務下降的壓力,行業轉型升級進入了攻堅期。
毛宛苑指出,當前中國正面臨經濟轉型和人口結構轉變,需求變化給保險業供給端提供了新的要求,而未來人身險業要重點在人力、科技、生態等關鍵領域發力。
保險消費需求趨於個性化
毛宛苑表示,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出來以後,引發社會各界熱烈討論,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等趨勢開始顯現,壽險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為保障,尤其要深刻認知把握人口形勢的變化,人口結構的變化,在需求端引發保險消費需求的全面升級。
一是人的壽命延長了,與之伴隨的疾病風險也加劇,要求壽險業不僅承擔風險保障功能,還要能夠提供與健康管理、養老等相關的多樣化服務。
二是保險業主流消費羣體由60後、70後轉變為80後、90後甚至95後。他們成長於經濟和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在生活和消費方式上依賴網絡交易,而且擁有更獨立的思考能力,更深刻的價值認同,更成熟的保險消費理念。
三是保險需求也更加個性化。不同年齡、職業、收入水平的人對於保險的需求截然不同,需求千人千面,比如年輕人需要高保額、低價值的保障產品,老年人對醫療、養老服務的需求更高,高淨值人羣需要資產配置工具等,需要保險公司革新保險產品的設計理念,從以銷售為中心到以客户為中心,着力打造專屬化、定製化、靈活化的產品,從根本上匹配客户需求。
面對上述保險消費需求的轉變,毛宛苑表示,需求的變化給保險業供給端提供了新要求,近年來保險產品結構不斷調整,產品創新不斷。比如,今年專屬養老產品試點將新興業態保險人員納入保障,重疾險定義改革、慢病保險、特定病醫療險等創新保險推向市場,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人力、科技、生態是行業發力方向
毛宛苑強調,中國的人身險業尋求高質量發展,未來要重點在人力、科技、生態等關鍵領域發力。
第一,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打造專業化、職業化的銷售隊伍。今年,銷售隊伍能力衰減、產能下降問題也引起業內關注。
出現這樣的狀況,首先是因為受到疫情和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居民保險消費意願降低,傳統保險需求和銷售模式陷入瓶頸,新單保費負增長導致部分基層代理人收入不升反降,自然高脱落;二是由於保險公司在人力方面擠幹水分,實現真人真保險真架構,同時提高代理人進入門檻,推動代理人隊伍向職業化、專業化轉變;三是面對壽險營銷的轉型和年輕保險需求的變革,部分代理人難以跟上形勢,對新的傳播方式學習速度慢,人均產能提不上。
近30年代理人渠道的矛盾顯現,最根本原因是人口紅利開始遞減,人海戰術難以持續,轉型勢在必行。未來,打造專業化、職業化的銷售隊伍、提升銷售產能是保險公司發力的重點。
第二,夯實科技能力,提升素質化的經營水平。當前,科技已經成為推動保險業轉型的核心力量,也是數字化轉型的基本保障。儘管保險業加大了科技投入,但科技應用的能力、數字化的經營水平與自身轉型發展的要求還存在差距,部分機構頂層戰略和落地執行有待加強,數據治理能力、客户體驗有待提升,未來保險業還需要加大保險科技的創新,積極應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服務等新技術對新定價風險客羣進行精準的管理,實現產品開發、客户開發、銷售服務核保理賠等流程再造。甚至內控機構的創新,真正做到保險與科技的深度融合,真正做到經營數字化以及數字化經營。
目前,中國銀保監會已經在制定中國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將以業務變革為核心,業務與技術雙向發力形成合力,積極推進產業零售和金融市場業務的數字化,構建以客户為中心端到端服務的數字化運營體系。出台全面推動保險機構轉變經營理念,以數字化轉型驅動金融生產方式和治理方式的變革,支持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第三,以保險支付為核心,豐富康養生態體系。銀髮時代的來臨,健康養老需求正在暴發。保險行業與健康、養老行業有着天然的聯繫,在大康養風口下,保險業應該發揮自身優勢,打造以保險支付為核心的康養生態體系。保險公司近年來不斷加大投入,以各種形式參與康養產業,加大健康產業的資產配置,特別是以養老社區建設推進康養供給側改革,已經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未來,保險業應當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壯大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做出更大的貢獻,在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快速上升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在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和提升健康服務供給中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圈、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