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觀點:
1、隨着金融業發展,“算法交易”站上金融科技的舞台中央只是時間問題。
2、量化交易能幫投資者克服主觀交易中最大的問題——心態。這是人性最為要命的部分。
3、貪婪與恐懼是影響金融交易中非常重要的兩點。人經常會在該進場的時候躊躇不前,在該離場的時候堵上了全部身家,而機器不會。
4、整個投資領域,逐漸呈現出“新四化”的趨勢——散户機構化、機構投資指數化/量化、投資交易智能化、資產配置國際化。
5、未來,靠信息不對稱的“容易錢”不好賺了,資管企業對效率和成本開始敏感,交易算法逐漸成為剛需。
據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與諮詢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算法交易市場收入約為110億美元,預計未來五年複合年增長率為11.1%,5年後全球算法交易市場將達到188億美元。
算法交易作為近年來逐漸成熟的一項金融科技技術,隨着金融交易的日漸頻繁逐漸被人們所瞭解。
相比智能營銷、智能風控、智能反欺詐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市場對算法交易的認知依然很片面。
算法交易雖並不“出名”,但因算法交易缺失所引起的“動靜”卻傳播甚廣。
昂貴的“烏龍指”堪比“黑天鵝”商場如戰場,而金融交易市場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置身瞬息萬變的電子金融交易市場,高頻、高壓、高強度之下,交易員操作的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在中外歷史上,不乏“著名”的“烏龍指”事件。
在美國,2010年5月6日下午2時47分左右,一名交易員在賣出股票時操作失誤,將百萬(Million)敲成十億(Billion),導致道瓊斯指數從10458點瞬間跌至9869.62點,與前一交易日收盤相比暴跌998.5點,這是當時歷史上道瓊斯指數第二大單日波幅,也使美股市場一度蒸發市值約1萬億美元。
在國內,最典型的莫過2013年發生的“8.16光大證券烏龍指事件”。2013年8月16日上午11時05分-07分,天量資金瞬間殺入,滬指直線飆升100點,多達59只權重股瞬間封漲停,驚現史上絕無僅有的“秒殺”行情。由光大證券“導演”的這出“烏龍指”事件,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超80億元,堪稱A股最貴“烏龍指”。
除了上述“烏龍指”事件外,台灣富邦證券事件、納斯達克報價系統出錯事件、日本瑞穗操盤手敲亂日本股市事件等都暴露出一個問題——由於程序化交易日趨火爆,偶發“烏龍指”事件造成的金融市場大動盪,其威力有時不亞於金融市場上的“黑天鵝”——每一個細微的閃失都有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面對數量龐大的交易訂單,再好的交易員都可能出錯。”金納科技董事長夏陽在接受億歐採訪時表示,“要想規避或徹底解決金融交易史上偶發的烏龍指事件,我相信一定是通過技術的手段來解決。”
“除了‘烏龍指’外,每當市場上有巨量資金出入時,都將直接影響盤口走勢。如何減少巨量資金進出對於市場的影響並把衝擊成本降到最低,這是對整個金融交易市場的新命題。算法交易的出現,便是將大單拆分成大量小單來交易以減少對市場的衝擊、降低機會成本和風險。”夏陽直言,“以上兩大問題的出現,直接催生了算法交易市場的快速成熟。”
總結來看,全球算法交易市場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對“快速、可靠和有效的訂單執行”的需求。此外,還包括降低交易成本、減少操作風險、完善市場監督、輔助政府監管等需求的不斷增加。
算法交易:從“刀耕火種”到人工智能“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歐洲、東京、香港、悉尼、韓國、台灣和新加坡交易所,至少有80%的交易量由機器創造的。而人更多的是監控機器是否按照規則在執行,以及處理異常情況。從紐交所交易模式30年演進過程我們也能看到,交易自動化是必然趨勢。反觀國內,當前很多交易依然處於‘刀耕火種’的人工下單階段。但隨着近兩年監管的鬆綁、外資參與者的不斷進入,國內的交易機構也面臨全面提升投資交易能力的壓力,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認為以人為主體的主觀交易方法將很快被邊緣化。”
金納科技負責客户諮詢服務的合夥人曹濱鵬強調,“算法交易的核心價值就在於能減少人工失誤、提高交易效率。與歐美市場相比,亞洲市場的股票價差更大,流動性更差,隱性交易成本大。因此,算法交易的價值也更為突出。”
簡單來看,算法交易是指根據指定交易量的買入或賣出指令,利用設計好的計算機程序來拆分訂單,以實現最優的執行價格並最小化對市場的衝擊。它是一種藉助計算機的高速運算速度,利用特定數學模型,並依據設定好的目標和約束條件,根據實時市場行情,自動進行訂單的提交和撤銷,以便完成預訂數量的證券交易的金融科技。
本質上看,算法交易是一種服務於交易活動的金融科技產品,利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來服務金融活動的工具。其目標用户主要是機構投資者。算法交易的合理運用,能夠使機構投資者在不擾動市場的前提下買進或賣出大額證券並承擔較低的交易成本。
“事實上,量化交易能幫投資者克服主觀交易中最大的問題——心態。這是人性最為要命的部分。換言之,貪婪與恐懼是影響金融交易中非常重要的兩點。人經常會在該進場的時候躊躇不前,在該離場的時候堵上了全部身家,而機器不會。”
採訪中,曹濱鵬向億歐透露,“技術導向和快節奏是算法交易的特點,算法交易能夠立即並且準確地執行交易命令。算法交易做交易決策時候,最大的風險是時間風險,或者説機會成本。即交易不立即執行,可能帶來的價格風險。因此,好的算法在交易中會進行智能化的預測和判斷,綜合評估最佳的執行時機,在機會成本和衝擊成本之間取得最好的平衡。”
總的來看,算法交易在中國市場雖然起步很晚,但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拐點已至,All In其中得益於互聯網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新興技術的快速迭代和應用成本逐步降低、數據分析處理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許多傳統產業可以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工具對產業鏈各個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最終實現對產業鏈的整合和升級。
金納科技負責戰略的合夥人楊進認為,“金納科技All In在這一賽道,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智能投資的拐點已現。”
1、全球科技發展趨勢一定是向更高的水平看齊,歐美等成熟市場先進交易技術已經全面普及,未來一定會在國內市場大規模應用。
2、整個投資領域,隨着技術工具和新興模式的成熟,逐漸呈現出“新四化”的趨勢——散户機構化、機構投資指數化/量化、投資交易智能化、資產配置國際化。
3、市場理性化——靠信息不對稱的“容易錢”不好賺了,資管企業對效率和成本開始敏感,交易算法逐漸成為剛需。
4、從監管角度看,這兩年持續放鬆對各種對沖工具的限制,不斷增加新的交易品種,其活躍市場、擺脱牛市依賴的目標十分明確。同時逐步放寬對外資金融機構的准入限制,可以類比當年中國“入世“,雖然短期可能有陣痛,但長遠來看市場一定會迎來巨大的發展。
5、金融一定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在穩健、安全的前提下,要想杜絕資金空轉,嚴防金融脱實向虛,就一定要進一步提升技術的投入來替代人工,來完成科學的監督和決策。
6、資管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投資分析、投資決策、交易實施。其中交易是最終的環節,是投資行為付諸實施的環節,也是制約資管企業管理規模的關鍵環節。提供這個環節的剛需智能化工具有利於形成極強的用户粘性,近似於提供水電煤這樣的生活必需品。
7、5-10後中國有望接近國際發達國家的水平,也就是説二級市場的交易幾乎完全由智能算法完成。
從以上7點來看,算法交易的拐點已經出現,國內算法交易行業發展的加速度還在進一步加快。
目前,算法交易主要應用場景有大額交易、籃子交易、回購交易等。其主要客户類型有兩大類,傳統的大中型金融機構類客户和中小型機構及專業個人投資者客户。
夏陽表示,算法交易的傳統機構類客户主要有:公募基金、保險資管、銀行理財子公司、券商自營和資管、大型私募基金等。這些客户的主要特徵是交易量大、對市場的影響較大,對交易成本比較敏感,交易合規要求嚴。
中小型機構及專業個人投資者客户主要包括私募基金、企業法人、家族辦公室、高淨值個人投資者等,這類客户的主要特徵是交易換手率高,投資標的類型豐富,交易策略多種多樣,對交易成本非常敏感。金納喜歡將其稱之為“小B大C”客户羣體。
“對於金納來講,我們目前重點服務的客户有公募基金、保險資管以及大中型券商。作為券商的智能交易服務商,我們用技術賦能,幫助券商更好的完成其核心業務之一 :Best Execution(最佳執行),簡單理解,我們就是‘券商背後的券商’。”
金納科技負責全國市場營銷的合夥人白峯透露,“通過前幾年的積累,金納在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等大型金融機構市場取得了領先的地位,長遠來看,我們還要服務廣大的小B大C用户羣體。
“我們認為智能交易其實是所有市場參與者的共同訴求,跟資金規模、投資策略、投資者身份並沒有直接關係,只要是涉及到交易的環節,通過合適的產品和服務形態匹配相應的場景,都可以為投資者創造價值。
因此,金納的算法並沒有侷限於服務大客户,我們有豐富的算法庫,無論大資金、小資金,價值投資還是被動投資,都可以找到合適的算法來更好的完成交易、降低成本。”
白峯舉了個例子:“就像當年交流電剛發明的時候,只有少數人敢嘗試,後來就變成了全社會的基本必需品。金納就是要通過普惠化的方式,提供金融市場的水和電。
“金納要立足中國大陸,面向全球市場。目前,我們已經實現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等市場的覆蓋。我們主要為華人世界投資者的全球交易提供服務,同時也服務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形成境外、境內的交易有效流動。”
曹濱鵬表示,金納算法的底層框架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在國內市場可以支持二級市場上的所有交易品種,包括股票、期貨、期權等;對於其他市場,比如香港、台灣等,無需修改底層代碼,只要匹配交易規則和行情數據,一個月就可以快速上線。
2019年,金納算法在香港本地券商上線,支持北上A股和港股市場交易;2020年3月,隨着台灣交易所正式啓用逐筆撮合機制,金納算法在台灣大型券商上線。下一步,蓬勃發展的東南亞股票市場已經進入金納的推廣計劃。
採訪尾聲,夏陽認為,“全球經濟一盤棋,全球金融一體化是不可逆的趨勢。這也是今天央行大力倡導金融對外開放的底層邏輯。儘管疫情的爆發使得某些國家興起了‘反全球化’的聲浪,但越是如此,越是讓我們堅定的認為,不斷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敢於面對全球性的挑戰,才可能在未來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得到生存和發展。
“金納的全球化佈局和服務能力正在逐漸成形,我們相信乘着中國金融的開放的時機,一定有機會在智能化資產管理領域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