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人類自由的工具,最近這幾年大家都在抱怨“為啥搞錢這麼難”,作為一個普通人,生活中基本上都在考慮4個問題:從哪搞錢、要買啥、錢存在哪、投資什麼好。
經濟發展快的時候,各個行業欣欣向榮,老百姓普遍對投資饒有興趣,買股票買基金投資房產等等,一旦經濟出現下行,老百姓就會不由自主的節約開支,同時想盡辦法擴大收入來源,那麼我國老百姓的現狀是什麼呢?
最近我國央行的調查統計司就對民間發出了問卷調查,這份結果顯示今年二季度,居民對就業和收入的預期轉弱,對投資的意願也下降了,但是對儲蓄的預期卻上升了。
數據顯示,有23.8%的居民傾向於更多消費,傾向於更多儲蓄的為58.3%,傾向於更多投資的為17.9%。如果追溯到2017年初,當時超過30%的人傾向於更多投資,更多儲蓄的這不到40%,還有30%的人傾向於更多消費,可以説現在民眾相比5年前,在投資和消費方面愈加謹慎,更多地轉向了儲蓄。
數據也顯示,光是今年一季度,全國就一共增加了6.47萬億元的居民存款,比上一年多增加了4000億元,1~5月份居民存款累計增加了7.86億元,同比增加了50.6%。
為什麼老百姓對儲蓄如此重視了呢?
本質上就是人們的內心對於未來預期的收入、就業的前景保持懷疑態度,尤其是最近半年來,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以及全球通脹的波及,我國的經濟增長和消費都出現了異動,尤其是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大量的債務違約、停工爛尾的狀況,房價也隨之不斷下調,因為我國民眾持有的房產價值佔家庭資產的70%以上,可以説房價的下調對於民眾對於家庭資產估算,也持有了悲觀的態度。
研究發現,老百姓之所以要存錢,一方面是因為目前教育開支較大,另一方面是在醫療和保險方面,每個月也有相當大的支出,此外在一些大額的商品如汽車、裝修等方面也需要資金儲備。
儲蓄可以讓消費者心理有底,但是一旦儲蓄的趨勢不斷加強,對於國內消費市場是不利的,一旦消費市市場大幅下滑,反過來又會削弱社會投資意願,就無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可以説二者相輔相成的,並不是高儲蓄對於社會就是一件好事兒。
當然另一方面也不能做事民眾的家庭槓桿率攀升,從目前來看我國居民的槓桿率為62%左右,在全球處於中等水平,不及美國的80%以及一些發達國家的100%,但是中國居民槓桿率這個數字可能跟實際情況還有些出入,畢竟有大量的網絡貸款公司尚未納入到統計當中,因此從全球來看我國居民債務水平依然明顯偏高。
鼓勵民眾繼續增加槓桿率,從目前來看已經不太可取,鼓勵民眾更高的儲蓄,也不符合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中國西北金融研究中心王霞教授就在論文中指出4點方向。
第一,提高居民就業率,降低居民家庭所承擔的税負,增加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在收入增量上做文章,進而去提高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只有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才能進一步降低老百姓的槓桿,從而消除民眾用高儲蓄來防衞風險的趨勢。
第二,要加快完善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的住房保障體系,以此讓低收入人羣敢於消費,並且有儲蓄能力。
第三,要控制居民的貸款發放,加強對居民債務收入比率的監管,要引導民眾用租房替代超過承受能力的購房需求,且不可為了刺激民眾以投資名義瘋狂購房,如此以來可以刺激民眾進行短期消費,也防止金融風險的產生。
第四,應該倡導民眾以自身的收入狀況財富水平以及還債能力理性消費和合理借貸,國家一定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對民眾貸款用途和去向的監管,進而提高居民債務風險意識。
這4個觀點本質上都是站在居民的角度來説,對於當下降低居民槓桿,鼓勵民眾消費具有重大的意義。從目前網上的反饋而言,也對這4個方面比較贊同,畢竟收入增量也就會決定消費,也會讓儲蓄回落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如何看待居民儲蓄傾向創下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