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市場震盪的時候,投資者們備受煎熬,難免會有恐慌情緒,究竟是選擇繼續持有還是賣出贖回?很多人會擔心,“萬一繼續跌下去,我的基金還要虧多少啊?”
小編覺得,大家在做決定之前,不妨先理性思考三個問題——
1、你的贖回,是出於自身倉位調整的需要,還是對大跌的擔憂?
如果你的贖回是對自身倉位調整的需要,那不妨考慮。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持有的基金倉位偏高,偏離了自己的資產配置計劃,突破了自己的投資偏好。比如説,經過一波上漲之後,所持有的某一類基金倉位已經很高,那麼進行調整是比較值得考慮的。
二是當前收益率已經達到預期,並且對後市的態度比較不確定。可以考慮及時止盈,按照自己的投資計劃進行倉位調整。
畢竟,沒有人能夠準確預判市場,而保持健康的、適合自身情況的資產配置,才是投資最重要的事情。“全球資產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説過:“從長遠看,大約90%的投資收益都是來自於成功的資產配置,而擇機等其他因素加在一起只佔不足9%。”請記住:適合自己的才是真的好。
如果你的贖回是對大跌的擔憂,那麼請再謹慎一些、三思而後行。市場預測本身就具有較大難度,但我們可以綜合衡量自己的投資計劃,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市場的變動,冷靜分析,做個有耐心的人。
2、贖回的資金準備做什麼?是否有更好的投資選擇?
如果贖回的這筆資金是另有急用(比如買固定資產),或是打算做更好的投資(比如報名學習知識充實自己),那麼可以做出計劃,審慎考慮贖回。
如果暫時沒有為贖回的資金找好“下家”,不妨考慮一下現在各個市場的現狀:股票市場,波動相對更大;投資房產,未來趨勢更加不明朗。這種過山車的震盪市場形勢,切忌盲目贖回。短期頻繁的買賣不僅會增加交易成本,更加可能錯失市場行情。
3、你的風險偏好是什麼類型呢?
每個人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樣的,由此做出的投資選擇也大不相同。如果持倉基金的虧損幅度已經大大超過了自己的承受範圍,可以考慮逐步減倉,或者進行分散持倉,也可同步做好資產配置,規避單一資產投資帶來的大幅下跌風險,如可以配置一些收益相對穩健的債券、貨幣基金、黃金ETF等。如果目前依然在自己的風險承受範圍內,不妨考慮靜待未來回本的機會,市場往往在大跌回調後也會出現上漲機會。
而從過往經驗來看,基金業績要立足長期,才顯得更為亮眼。海通證券統計數據顯示,在考察期內任意月底持有滿5年基金的累計收益中位數全部超過17%,且大部分累計收益都超過50%,而累計收益前1/4的基金更是超過一半的概率累計收益超100%。持有滿5年,收益前1/4分位點的高倉位基金戰勝滬深300、上證綜指的勝率是100%。(數據來源:截至2019年12月31日,海通證券《海通基金研究:公募權益類基金中長期業績點評報告》)
問完自己這三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對於繼續持有還是賣出贖回,大致有了自己的判斷。
或許此時還會有人疑惑:“但我為什麼不先出來,等跌得差不多了再進去呢?”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時候才叫“跌得差不多了呢”?很多人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同一個錯誤,就是跟着感覺走,來進行買賣決策——市場漲了,我覺得它會繼續漲,所以我要申購;市場跌了,我覺得它還會跌,所以我要贖回。
然而,市場並不會按照我們預期的方式去走,當你為了逃避市場波動而選擇離開時,未來也會為了下一次何時進場而猶豫不決。於是當你再次進入市場時,大概率已經錯過了最佳的入場時機,成為了“羊羣效應”中的那隻羊。這就是大多數人買基金不賺錢的原因,因為總是追漲殺跌,錯失了機會。
市場總是風雲變幻的,但凡投資都存在一定的風險。面對突如其來的下跌,如果沒有短期用錢的壓力、不知道如何操作,不妨做一個有耐心的人,不囿於短期市場波動,不困於一時一地的得失,而是用全局、長遠的眼光來冷靜客觀地判斷,運用逆向思維去思考,做好自己的資產配置,更好地佈局下一步,等到後市機會來臨,或許還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靜待花開,豈不更美?
(文章來源:工銀瑞信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