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其中提到,“到2025年,基本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不斷完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等清晰明確,服務供給、服務保障、服務監管等機制不斷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覆蓋全體老年人。”
從資本市場來看,已有近百家A股上市公司錨定“銀髮經濟”,看好養老產業潛力,積極開拓養老領域業務。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22日,養老概念板塊共有98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21個申萬一級行業,主要集中在醫藥生物、房地產、計算機等行業,分別為29家、16家、16家。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信貸等多種融資方式都能助力養老服務產業的發展。不過,養老服務產業的投資週期長,回報率相對較低,建議想佈局養老服務產業的企業、資本,做好長期投資的準備,切勿急功近利。
護理型、醫養結合型
養老機構發展空間大
近年來,養老機構的不斷髮展已經為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據民政部數據,全國有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38.1萬個,其中養老機構4萬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34.1萬個,牀位822.3萬張。不過,基本養老服務依然是新時代養老服務工作的短板弱項,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的養老體系,是以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其中,政府主要參與兜底性養老、普惠型養老,其公益屬性強,財政資金是主要資金來源。此外,養老服務體系分為高中低檔,在價格、服務質量上參差不齊,無法與大眾養老需求相適配,在此背景下,需要更多市場化力量尤其是企業養老服務機構參與進來,共同建立與形成養老服務的長效機制。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表示,目前中國養老機構的佈局與發展情況良莠不齊。未來養老機構要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發揮各自專長,提供優質服務。同時也要加強行業整合和合作,促進養老產業規範化、專業化、高質量發展,打造全方位、多層次、差異化的養老服務,更好地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需求。
“在政策助力下,從基本養老服務建設方面看,服務高齡剛需老年羣體護理型機構養老和服務更廣大老年羣體的居家養老,市場空間廣大。”和君諮詢高級諮詢師、和君康養事業部養老金融研究員秦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護理型養老機構的目標客羣,對服務的支付能力和支付意願更強,在此基礎上,護理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會迎來新的市場機遇。此外,居家養老能輻射更多的老年人,更符合國人的養老習慣,因此提供專業居家上門護理的機構也會迎來市場機遇。”秦婧進一步解釋。
用好資本市場平台
支持養老服務產業發展
從上市公司佈局養老產業的情況來看,房地產公司、保險公司、醫療機構、互聯網企業等在列,覆蓋多個領域。一方面,上市公司看好養老產業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探索養老產業與原有集團主業的協同關係。
談及已佈局養老產業的上市公司特點,秦婧表示,已涉足養老產業的上市公司以百億元市值以下的公司為主,同時,佈局養老服務及養老機構運營、智慧養老的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多,涉足養老地產、養老用品的上市公司數量在縮小。
對於上市公司在佈局養老產業時需要關注的核心要點,秦婧建議,要關注養老產業與原先主營業務的結合點,養老產業前期投入大,盈利週期長,前期靠主業哺育,形成商業模式後才能實現規模優勢。並且,在發展前期,要關注與主業的協同,要選對切入細分領域。上市公司對業務盈利要求較高,對於已有成熟商業模式的領域可放心切入,如護理院、護理站、養老院、智慧養老等。
此外,要善用資本市場平台和金融工具。“養老產業屬於長期微利產業,以規模優勢為主,完全靠自建自營難以快速獲得競爭力,可依靠上市公司,通過併購整合細分領域龍頭,實現產業快速佈局。”秦婧表示。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謝後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產業,同時規範社會機構提供優惠扶持政策。
從投融資角度來看,董登新提醒,養老產業屬於長期投資,不能急功近利。對於投資養老服務產業的資本來説,短期內養老服務產業的回報率相對較低,要獲得投資回報,需要紮根在產業中精耕細作,將其作為一項長遠事業來發展。
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