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信託資金更應服務工商企業

由 閻桂榮 發佈於 財經

  近日,用益信託公佈的一組數據引人注目。3月份,信託業投向房地產的信託資金規模465億元,同比下降超20%。與房地產信託規模縮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3月金融類信託募集資金達709億元,同比增長11%。

  信託資金從房地產領域“搬家”,轉投金融領域,對於改善國內融資結構有着積極意義。當前,我國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信貸資產在金融總資產中的比重超過70%。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有助於健全金融市場功能、豐富金融服務和產品供給,提高金融體系適配性;有助於穩定宏觀槓桿率,更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信託資金從房地產領域“搬家”到金融領域,這一“減”一“增”也凸顯出信託業加快轉型的步伐。根據監管機構的調研報告,在資管新規出台之前,不少金融機構利用信託公司開展的“通道業務”,將大量信貸資金用於對市政平台和房地產企業發放貸款。這一方面對房價高企推波助瀾,另一方面,大量銀行資金從表內轉到表外,脱離了監管,成為系統性風險隱患。

  資管新規出台之後,在金融系統防範和化解風險的大背景下,“去通道”也成為監管的重要工作抓手,信託資產規模大幅壓降,意味着信託行業進入新一輪轉型發展的階段。

  信託業此次轉型的方向之一是降低“非標”產品比重,提高“標準化”產品比重。信託牌照與其他金融機構牌照不同,信託是一個兼具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功能的金融機構。為房地產公司發放貸款的業務屬於非標準化產品,屬於間接融資範疇。而金融類信託中的標準化產品則屬於直接融資的範疇。目前,信託資金從“非標”資產陸續轉移至“標準化”資產,將為市場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

  同時也要認識到,信託公司轉型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轉型目前還面臨不少難點,難點之一就在於,此前不少信託公司的利潤主要依賴於給房地產公司放貸,轉型業務在短期內難以形成新的利潤點。進入4月份,信託業上市公司陸續發佈2020年年報,年報業績也顯示,有部分信託公司轉型步履艱難。

  年報同時也顯示,多數信託公司並沒有停止轉型的步伐。更有信託公司負責人表示,隨着信託業在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直接融資中的努力,假以時日,新的業務領域必然會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當人們再提到信託公司時,想到的不再是“通道”、不再是“房地產”,而是變為“服務工商企業”“助力直接融資”。新的一年,信託業在轉型道路上一定要目標堅定,久久為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