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頭牛的自白引發的思考

“我是一頭牛。説出來你可能不信,我的工作和休息時間非常規律,所以這也讓我有一個健美的身材,如果你見過我你也會這麼認為的。 每天早上6點,是我和小夥伴們的上班時間,我們排着隊,步行幾百米,從牛舍來到工作間,然後再列隊依次走上工作台,新的一天就此開始了。”

安靜上機,自動擠奶

這是來自蒙牛旗下富源國際和林牧場的一頭牛的自白。

透過落地玻璃窗,可以清晰看到,能夠同時容納百頭奶牛的擠奶大廳裏,奶牛們從待擠區依次排序上機,安靜地站在擠奶轉盤上享受擠奶時光。現場配有專業工作人員進行消毒、驗奶、上杯、巡杯、封閉消毒等一系列標準化擠奶操作。擠奶結束後奶牛們自覺回到飼養圈裏自由採食和休息。

“72位的轉盤式擠奶機,9分鐘轉一圈,奶牛每天固定時間上機擠奶,已經非常習慣這樣的流程和工作定式了。”工作人員介紹,牧場現有奶牛5000餘頭,其中泌乳牛佔一半,奶牛平均每8個小時擠奶一次,一天擠奶三次,平均日單產達39公斤/天。

事實上,在蒙牛,像富源牧場這樣的奶源基地有30座,已全部實現機械化擠奶,以高效方式完成牛奶生產的第一步安全保障。

這讓人不禁思考,從牧場到餐桌,每滴牛奶背後經歷了多少考驗才來到我們面前?當“每天一杯奶”已成為國人日常生活的標配,牛奶品質和安全問題又該如何保障?就在剛剛過去的一週,我們來到了國內首家實現全產業鏈的富源國際和林格爾牧場,在實地走訪中探尋奶源背後的真相……

一頭牛的高規格禮遇

蹄浴、修蹄保健、噴淋、風扇降温等,是蒙牛旗下富源國際牧場裏奶牛們定期必備的“消遣”。

率先在西方發達國家流行的“動物福利”理念認為,“只有在良好福利環境下生產的牛奶才是最優質的。”因此,為奶牛提供良好福利環境正成為國內外奶牛牧場養殖的共識。

富源國際和林格爾牧場作為積極推行“動物福利”理念的典型代表之一,擁有天然的生存環境福利。這裏位於北緯40度範圍內的“黃金奶源帶”,四季温度、濕度、土壤、水源及降雨等條件都非常適合牧草生長和奶牛生存。

奶牛的成長曆程與人類基本相同,牧場還會根據不同成長期的奶牛進行分羣飼養,實行精確營養配比,確保每個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及身體需求,將“動物福利”貫穿到奶牛的整個生命期。

一頭牛的自白引發的思考

尤其在餵養上,這裏的牛吃的飼草料,是由牧場營養師專門配備的,涵蓋苜蓿、燕麥、青貯、全棉籽以及壓片玉米、小麥秸稈等多種配方飼料。就連喝的水都採用恆温系統,常年保持在10-15度之間。

一頭牛的生活待遇為何如此高?高質量餵養帶來的結果,是高質量產奶。該體系的實施為牧場帶來產量10-20%的增加,延長奶牛1-1.5倍胎次和壽命,有效提高奶牛健康水平。

同時,牛奶營養及健康指標也得以提高,蒙牛的生乳年平均蛋白質含量達3.3g/100g,遠高於國家標準的2.8g/100g。其他如脂肪含量3.8g/100g、平均菌落總數3萬cfu/ml以內、體細胞控制在18萬個/ml以內等,整體各項指標均遠遠超過國家標準,達到歐美髮達國家水平。

一頭牛的自白引發的思考

蒙牛集團奶源質量技術管理總經理賀永強介紹,今年7月,結合國內外先進技術,蒙牛基於60多個示範牧場多年實踐經驗,並徵集高校、協會、專家意見,首次推出《牧場奶牛福利實施體系》,涵蓋生理福利、環境福利、衞生福利、行為福利和心理福利5大維度88個子項目評價指標,並安排各地運營小組,走到牧場手把手提供指導和服務,努力將“健康牛產優質奶”的理念推行到所有牧場。

除此之外,早在2012年牧場還引入了Arla Garden丹麥阿拉花園式先進牧場管理體系,對標國際、國內畜牧養殖相關52部法律法規和標準,結合質量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構建了一套專業化的牧場質量安全管理體系、SOP和牧場食品安全評審標準牧場。

多舉措保障上游奶源環境,為乳業品質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斷攀升的規模化生產水平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100頭以上規模化養殖比例達到64%,相比十年前增長了三倍。規模化生產已成為當前我國商品生鮮乳生產的主體,也勢必帶來奶源品質的提升。

“蒙牛旗下100%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牧場近1000座,分佈於全國20多個省份,年產能突破1000萬噸。”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全球奶牛養殖TOP10榜單報告,以奶牛養殖集團年產奶量計算,蒙牛近年來戰略投資的現代牧業和聖牧高科分別以128萬噸、66萬噸位列全球第二、第九,兩家合計年產奶量達到了全球TOP10牧場總產量的22%。目前品牌形成了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多品類的產品矩陣,涉及特侖蘇、純甄、冠益乳、真果粒、每日鮮語等6大系列400多個品相。

而其產品質量安全也經受住了檢驗。據蒙牛官方數據,2017年至2020上半年度,國家各級政府監管部門公佈抽檢蒙牛生乳抽檢累計10216批次,抽檢蒙牛乳製品累計8633批次,各項指標合格率均達100%。

另一方面,規模化生產帶來產能的不斷擴大,在大體量產能條件下,如何保證一盒牛奶從牧場到消費者手中過程中各環節的質量安全?

“從組織保障方面講,我們建立了集團-事業部-工廠三級質量安全管理架構,突出業務單位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與屬地責任,明晰集團質量安全管理‘策劃、監督、支持’的職責定位。”蒙牛集團安全質量管理部體系管理部總監胡偉解釋,即集團提出各過程要素管理原則與綱領性要求,事業部承接、建立和完善相關標準和流程,工廠則細化和執行相關要求。

以蒙牛全球最大、智能化最高的和林六期工廠為例,工廠設立質量准入審評機制,首先只有符合條件的供應商才能進入合作名單。其次,當供應生乳進入生產工廠時,需要經過69項生乳檢測指標檢測,指標全部合格才可以通過地下輸奶管道進入奶倉暫時儲存。而且為最大程度保證生乳的品質和新鮮,奶倉温度常年維持在1-7攝氏度。此後便可進入生產車間開始智能化生產階段。

和林六期工廠

上市前自檢則是產品送達消費者手中之前的最後一關。據蒙牛集團安全質量管理部檢驗管理部高級總監宋曉東介紹,公司購置了世界領先的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等高端檢驗設備,在遍佈全國的34個實驗室中對每一款產品上市前做最後把關。宋曉東表示,蒙牛實驗室開展的500餘項檢驗項目,有100多項參加了國內外權威檢測機構組織的能力驗證,檢驗結果準確性、滿意率達100%。

與此同時,在質量審計方面,為進一步確保產品品質,蒙牛除每年接受外部第三方的管理體系認證與檢查外,還設立了獨立的質量評審團隊,對內部質量管理各環節開展質量管理有效性評審,做好最後一公里的質量安全保障。

智慧升級推動中國乳業走得更遠

乳品質量是保證乳業發展的生命線。尤其是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都在發生着深刻變化,奶業產業鏈也在藉助科技力量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

去年6月,蒙牛提出奶業振興“136”工程,即通過“一大戰略佈局、三大創新平台、六項利益聯結”舉措,助力中國奶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其中,“數字奶源智慧牧場”平台、奶牛研究院、“愛養牛”集採平台三大創新平台的建立,是為整條產業鏈上的所有合作伙伴提供提質、降本、增效的思路與支撐。

如今一年多過去,尤其是經歷疫情檢驗,三大服務平台的作用正在凸顯。

作為乳品產業鏈全球首家B2B交易平台,“愛養牛”集採平台整合全球優勢資源,精選優質飼料供應商,共同打造奶牛飼料優質供應鏈。受疫情影響,所有交易轉為線上,滿足了生產廠家與牧場主間垂直交易需求,蒙牛還協同該平台供應商合作伙伴實現30多萬噸物資保障、3000餘萬元免費物資發放,協同政府、奶業協會及物流合作伙伴解決萬噸運力和通行受阻問題,3-5月共發放30億元短期免息資金等舉措,維護了廣大奶農的利益不受損失。

目前該平台已擁有註冊供應商1600餘家、註冊牧場1.4萬餘個,平台交易額近33億元,環比增長100%。

奶牛研究院則着重研究奶牛及牛奶品質的提升,並通過搭建牧場信息化平台,實現牧場可視化全鏈條管理。該院院長葛旭升介紹,目前奶牛研究院擁有奶牛4000餘頭,通過信息化系統管理,可實現對奶牛的精細化管理,如一鍵調取奶牛的耳環、腳環數據,就可以快速瞭解奶牛身體狀況,從而及時應對。

一頭牛的自白引發的思考

而“數字奶源智慧牧場”管理平台,則是與阿里雲計算合作,建立了一套智能、智慧的信息化管理系統,以一部手機、一套軟件的“傻瓜式”應用,讓牧場管理變得可見、可控、可預測,更即時、便捷,有效提高牧場質量管理水平,降低牧場運營成本,控制管理風險。

胡偉表示,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打通了牧場管理、智慧生產、智慧物流等奶業的全產業鏈,每天從擠奶到檢驗檢測有40多萬條數據被採集、記錄。目前,蒙牛將數字化作為驅動力,打造了以質量、成本、效率為核心的數字化智能工廠,依託SAP系統和LIMS系統,實現業務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讓供應商評審、供應商進入、物料檢測、物料決策、物料轉序、過程記錄、報表生成等實現智能化和可視化管理,從而不斷提升原奶檢測標準,讓每一滴牛奶更加優質。

通過這樣智能化、數字化的生產方式,蒙牛的一杯牛奶中,理論上集合了170兆數據。持續進行全產業鏈數據升級,從牧場數據、生產數據到物流數據等用創新方式集成分析,蒙牛試圖以智慧化的變革舉措,通過“種養結合”全產業鏈模式保證各環節全程可控,在保證乳品質量安全的同時,也可以為整個行業發展和推動中國乳業走得更遠帶來示範效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52 字。

轉載請註明: 一頭牛的自白引發的思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