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想汽車的第三季度財報看,營收在增長,但淨利潤虧損卻不斷擴大。
財報顯示,理想汽車第三季度實現營收93.42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汽車業務營收為90.5億元,同比增長25%,環比增長6.6%。交付方面,理想第三季度累計交付26524輛新車,同比增長5.6%,環比減少8%。
對比而言,雖然交付量環比下滑,但汽車營收環比微增。按照官方解釋的原因,交付下滑主要是理想ONE在8月大規模減產所致,而營收增長,則是因為新產品理想L9更高的平均售價所致。
理想汽車各季度營收
更重要的淨虧損方面,第三季度,理想汽車的淨虧損16.46億元,環比增長156.7%,創下單季虧損新高。同時,車輛毛利率也跌至12%,同比和環比分別下降9.1和9.2個百分點,創下理想美股上市以來的最低點。這對於理想來説,幾乎是“至暗”的一個Q3。
新舊產品交替的“代價”
第三季度虧損擴大以及車輛毛利率下跌的原因並不複雜,包括銷量下滑、新產品的上市交付以及理想ONE存貨撥備和購買承諾損失導致的銷售成本上升、加大研發投入等因素。
今年第三季度,理想L9的上市和L8的提前上市都加速了理想ONE的退出,而理想汽車此前並未料及這一情況,沒有精準預測原材料的需求。在財報電話會上,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直言,理想ONE存貨撥備和購買承諾損失超過8億元,主要是原材料供應端的損失。
第三季度理想銷售成本達到81.6億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增加36.8%和19.1%。同樣因為新產品的加入,理想第三季度的銷售成本出現了大幅增長,導致平均銷售成本上升。
研發上還是保持了高投入。理想在三季度共支出研發費用18億元,同比增長103%,環比上增加17.8%。
理想汽車各季度研發費用
好在現金流仍然充裕。截至到今年第三季度末,理想汽車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558.3億元,較上個季度末增加21.8億元。
不過,從第四季度的交付趨勢來看,理想的交付總體還是平穩的完成了新舊產品的切換。10月,理想的交付量達10052輛,同比增長31.4% ;11月,理想以15034輛的交付量打破月度交付記錄。
所以對於第四季度,理想汽車保持了高預期。其預計第四季度的交付量為4.5萬輛至4.8萬輛,同比增長27.8%至36.3%。10月和11月,理想汽車已經共計交付25086輛新車,以此推算,理想汽車預計12月交付量將超過2萬輛。甚至在李想看來,單月銷量超過2萬輛還將成為理想汽車之後的“常態”。
除此之外,對營收的預期翻番,理想預計第四季度營收為165.1億元至176.1億元,同比增長55.4%至65.8%。
理想成長“陣痛”中的變革
當然,相比財報,更加受外界關注的是新一輪理想汽車高層人事的變動。在公佈第三季度財報同時,理想汽車發佈全新人事任命以及啓動矩陣型組織模式調整。
李想認為,到2023年,理想汽車就會邁入年收入千億級別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理想已經走過從0-1的階段,進入到從1-10的階段。同時,任何糟糕的重大決策和低質量交付的產品,都會對公司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矩陣型組織全流程質量管理的特點,可以讓理想避開成長過程中的坑。
具體來看,在接下來的三年中,理想將在原有的戰略部和產品部兩個橫向實體部門的基礎上,新增商業部、供應部、流程部、組織部、財經部等五個實體部門。由這七個橫向實體部門組成理想的組織矩陣,並在管理流程上向集成化轉變。
與此同時,理想對管理層進行了很大調整。其中,理想聯合創始人兼現任總裁沈亞楠,將退出董事會,並從明年1月1日起卸任總裁職位。後續將加入理想汽車流程變革委員會,在協助完成組織變革後,沈亞楠將徹底離開理想。
而接替沈亞楠出任總裁的,將是理想總工程師馬東輝,其此前擁有整車工程的工作背景,上任之後將整體負責研發和供應鏈團隊;執掌研發工作的CTO職位,則由高級副總裁謝炎出任,其此前具備底層軟件架構開發經驗,之後將主要負責系統與計算羣組。
除此之外,商業團隊(含銷售、服務、充電網絡)將交給CEO李想直接管理;而此前李想負責管理的人力資源、企業系統團隊將交由CFO李鐵管理。
從對高層管理者的調動看,理想開始趨向了技術派掌舵,管理模式也由垂直職能組織向矩陣型組織升級。這對於理想而言,也是之前未有過的一場改革。
在此之前,類似的內部組織改革已經發生在小鵬汽車身上。小鵬成立了五大虛擬委員會組織,建立三個虛擬產品矩陣組織,想要提升協作效率,更專注於客户和產品本身。蔚來沒有改革,但也經歷着產品更新換代的陣痛期,在各個方面加大投入。
總體上,從“蔚小理”年前的大動作佈局,可以看出造車新勢力對於明年車市的危機感。一方面,蔚小理正進入新產品和“老產品”銜接的調整階段,需要保住體量不受影響,甚至需要上量;另一方面,外部環境對供應鏈的影響仍然存在,同時,來自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攻勢越來越強烈,特斯拉降價等市場競爭也帶來一定的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