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鴨脖兩大巨頭周黑鴨和絕味食品紛紛發佈了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情況全都不容樂觀。
周黑鴨公告指出,公司上半年的淨利潤預計為1000-2000萬元,而去年同期的淨利潤是2.30億元,同比下降超過90%。營收也比去年同期的14.53億元下降20%左右。
絕味食品公告指出,公司上半年的淨利潤預計為0.9億元-1.1億元,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8%-82%。
為什麼兩大鴨脖品牌均出現了淨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呢?
這兩家公司給出了相同的答案:第一、受疫情影響,部分工廠和門店關閉,影響公司的營收情況;第二、原材料成本上升,導致利潤減少。
公司給出的答案並不是全部答案,因為肯定還有公司沒有説出來的原因,比如説:競爭對手的增多,店鋪的倒閉等。
對於這種現象,用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問法就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喜歡吃鴨脖了嗎”?
這種問法很能吸引來流量,但是不能説明問題的真相。因為年輕人喜不喜歡吃鴨脖,並不能只看這兩個品牌的銷量和淨利潤表現上來看,如果全行業的營收出現下滑,那才能説明現在的年輕人對鴨脖的熱情在退卻。
如果僅從兩個品牌來看,只能説這兩個品牌在經營思路上出現了較大的問題,到底是哪些問題呢?
我們很難真正全部找出來,但是我們可以在評論區找到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太貴了。
有網友表示,自己感覺只買了一點,就100多塊錢。
還有網友表示,我很好奇,為什麼鴨子沒有漲價,鴨脖卻在不停漲價?
鴨脖給人的感覺不就是休閒食品嗎?能貴到哪裏去呢?
實際上,很多品牌的鴨脖店鋪的銷售方式就是按照重量來售賣,為了給消費者一種很便宜的感覺,鴨脖店並不會寫一斤多少錢,而是9.9元/100g這種計價方式。如果是第一次去買的消費者因為不清楚價格,很容易誤認為是9.9元/斤。
可是當你去結算價格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買的不是鴨脖,而是“刺客”。前段時間,大家討論過雪糕刺客、糖果刺客、水果刺客,卻好像忘了鴨脖刺客。
如果你喜歡吃鴨脖,你就會發現很多鴨脖店裏的價格都是“刺客價格”,因為這些店鋪為了給大家營造出來便宜的感覺,他們會以100g、250g為計價單位。如果我們想要知道1斤多少錢,消費者就要將這些價格乘以2或者乘以5。
消費者買得多了之後也知道了鴨脖店的這些套路,這個時候鴨脖店的套路升級了,直接拿出了9.9元/125g的價格標籤,請問誰能在3秒之後計算出鴨脖1斤的價格是多少呢?
這就是商家的升級套路,故意讓消費者糊里糊塗地買鴨脖。如果只看到這裏,你會不會感覺鴨脖店老闆真的是太聰明瞭?我相信鴨脖店老闆也在感嘆自己實在是太機智了。
可問題是,消費者在結賬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買的鴨脖貴還是不貴。舉個例子,消費者平時買到1斤的鴨脖,價格是15元左右,現在要花20元。這麼明顯的差距,你感覺消費者感知不到嗎?
我個人認為這種標價方法就是一種宰客行為,這種店鋪更適合開在景區裏邊,因為不指望有回頭客產生購買。
可是假設我們開在商場或者是小區旁邊,這種標價方法實際上是“自殺”,因為消費者有自己的感知系統來判斷你家的產品是不是貴了。
畢竟賣鴨脖的店鋪有很多,消費者完全可以多次在不同的店鋪購買差不多分量的鴨脖,這樣就能知道哪家貴,哪家便宜?
可能有人會問,有沒有可能賣得比較貴的店鋪是因為做的產品比較好吃呢?
有這個情況的存在,但是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做鴨脖不是做芯片,很多經驗豐富的師傅只需要品嚐之後,就能做出色澤和口味差不多的鴨脖,消費者很難完全區分出來的。
由於鴨脖店的競爭門檻比較低,學習兩天技術,買上兩口專門用於滷製的大鍋就可以開店了,因此,鴨脖店的競爭非常激烈。
很多新興品牌為了挑戰周黑鴨、絕味鴨脖等大品牌,在銷售方式上也進行了改革,直接放棄了用重量售賣的方式,而是用數量來銷售。舉個例子:10元3根鴨脖,12元4個鴨架。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消費者可以根據預算來選購不同數量的產品,不存在任何“坑”。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周黑鴨、絕味食品的淨利潤下滑並不是年輕人不喜歡吃鴨脖的判斷因素,很有可能是因為競爭對手太多,而且採用了消費者更願意接受的方式,最終在新模式的衝擊之下,老品牌也要放下架子,適應市場的需求。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資本思維與創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裏,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淘汰的產品和過時的商業模式,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創新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