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市券商2020年度業績捷報頻傳的同時,卻有10餘家上市券商發佈年度計提減值準備公告,其中不乏頭部券商。隨着計提減值準備公告的發佈,關於券商業績“洗澡”的聲音逐漸出現。上市券商“抱團”計提減值準備真相幾何?
不乏頭部券商
上市券商“抱團”計提減值準備的消息引發市場關注。截至2月9日記者發稿時,已有17家上市券商發佈了2020年度計提減值準備公告,合計計提減值準備137.27億元。僅在1月29日,便有7家上市券商發佈相關公告。
在業績大年,上市券商卻不約而同的發佈計提減值準備公告。這是要給業績“洗澡”嗎?不少投資者產生了疑惑。
在上述披露2020年度計提減值準備的上市券商中,東方證券僅2020下半年的計提減值準備金額便達25.92億元。東方證券業績快報顯示,東方證券2020年實現營收231.31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23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1.41%和11.82%。而在2020年前三季度,東方證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幅達75.20%。
多家頭部券商也披露了計提減值準備情況。例如,國泰君安2020年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合計13.12億元,減少當期利潤13.12億元,減少當期淨利潤10.12億元。中信建投2020年計提信用資產減值準備13.19億元,減少當期利潤13.19億元,減少當期淨利潤9.90億元。中信證券雖然還未披露全年的計提減值情況,但2020年三季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計提各項信用減值規模為50.27億元。
股票質押業務或是主因
券商“抱團”計提減值準備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分析稱,券商在運營中確實存在可能的損失,故而允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然而,不排除部分券商借用這一會計科目,進行財務“洗澡”,或者隱匿利潤,實現盈餘管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券商在當下時點進行壞賬清洗,有利於後續輕裝上陣,未來業績表現值得期待。“2020年券商業績表現靚麗,但是債券和兩融風險一直在累積,所以選擇在這樣一個收益較好的年份做計提減值準備,消化之前踩中的雷,也在情理之中。”上述分析師説。
在粵開證券研究院高級策略分析師陳夢潔看來,券商扎堆發佈計提減值準備公告,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隨着註冊制推行和退市新規逐漸顯效,部分個股面臨退市風險,股價出現一定幅度下跌,一些券商選擇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減值,進而出現計提信用減值的情況。二是2018年以來部分股票質押式回購出現違約等風險,部分券商選擇通過清收、訴訟等方式彌補損失,但仍存在訴訟未果的情況,這是導致券商計提減值的主要原因。
應多舉措防範風險
央行發佈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顯示,截至2019年末,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規模為5790億股,較上年下降8.76%,十年來首次出現下降。與此同時,上市券商進一步加強風控,從嚴計提。這也意味着,券商股票質押業務風險出現緩和。為何2020年上市券商還在扎堆為該項業務做計提減值準備?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當前市場風格的極致演繹。”陳夢潔分析稱,“市場更偏好優質股、抱團股,個股表現分化嚴重,這導致部分優質股票估值持續提升,而部分績差股面臨着退市風險,這也是部分券商計提減值準備的主要原因。整體來看,如果質押的股票大部分集中在績差股上,那麼後續計提減值準備這種情況就難以避免,並可能將常態化存在。隨着註冊制的全面推行和退市新規的發佈,績差股面臨的退市風險將長期存在,券商在開展業務的時候應綜合考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