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公募行業馬太效應凸顯:爆款不斷、“迷你基”黯然離場

由 嶽洪秀 發佈於 財經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基金業分化現象愈發明顯。自2021年開年以來,新發基金勢不可當,百億級爆款基金頻現。1月7日,再有2只於近日發行的新基金髮布提前結募公告,同日,也有多隻產品發佈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提示性公告。與此同時,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在1月4日至1月7日,已有9只基金宣佈因規模過小或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條件。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是基金產品不斷擴容的結果,有實力有規模的基金佔據上風,而名氣不大、業績表現不佳的基金則處於弱者恆弱狀態。

2021年開年以來,公募市場再迎“發行熱”,爆款基金不斷湧現。一月以來僅4個工作日,就有多隻“日光基”現身。繼此前多隻百億級新發基金一日售罄後,1月7日,也有於近日發行募集的2只產品發佈提前結募公告。

公開資料顯示,鵬華匯智優選混合於1月4日開始募集,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期混合則於1月6日開始募集,而上述2只基金均於1月6日提前結募。根據份額髮售公告顯示,鵬華匯智優選混合、前海開源優質企業6個月持有期混合的募集上限分別為120億元、100億元。換句話説,年內爆款基金行列又有2只百億級產品加入。

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表示,爆款基金不斷湧現的主要原因是公募偏股型基金業績普遍表現較好,疊加分紅效應,所以投資者踴躍認購。另一方面,在結構性行情下,“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念深入人心,因此不少投資者也選擇借基“入市”。

在新基金髮行火爆的當下,卻也有不少存量基金將“離場”。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1月7日同時,也有工銀國債純債債券A、德邦量化新鋭股票(LOF)、中海瑞利六個月定開債券、長盛价值發現股票4只基金髮布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提示性公告。包括上述基金在內,在1月4日至1月7日期間,已有9只基金先後發佈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的提示性公告。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梳理公告發現,上述產品均因基金資產規模已連續多個工作日低於5000萬元的清盤“底線”,即將達到基金合同約定的清盤條件,也將因此觸發基金合同終止。如中海瑞利六個月定開債券等多數產品在基金合同中約定,若連續60個工作日出現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出現,該基金應進行清算並直接終止基金合同,無需另外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還注意到,截至1月7日,1月以來已有2只基金產品發佈清算報告。其中,銀華上證50等權重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經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表決通過進行清算。而中信建投穩瑞定期開放債券則因基金資產淨值加上當日申購的基金份額對應的資產淨值並減去當日贖回的基金份額對應的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觸發基金合同約定的終止條款。

申萬宏源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分析,上述現象反映了基金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優勝劣汰。部分基金由於規模過小缺乏競爭力,同時也沒有新的增量資金進入,所以導致被迫清盤。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也認為,上述現象是基金產品不斷擴容的結果。有實力有規模的基金佔據上風,而名氣不大、業績表現不佳的基金則處於弱者恆弱狀態。“同質化競爭的背後,還是要比拼基金管理能力、資產配置水平以及人才資源整合等因素,未來基金行業會處於強者恆強的狀態。”

桂浩明也提到,部分表現不佳的基金清盤,從長遠來看是好事,這會推動基金業更加平穩健康的發展。因此,對於基金清盤的現象要辯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