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兩融餘額逼近2萬億 投資者還需客觀對待

皮海洲:兩融餘額逼近2萬億 投資者還需客觀對待

皮海洲 | 立方大家談專欄作者

隨着近期股市成交量的持續高位運行,滬深兩市的融資融券(以下簡稱“兩融”)餘額也在步步走高,截止週末(9月10日),“兩融”餘額已達到19154億元,逼近2萬億元大關。

而隨着“兩融”餘額逼近2萬億,投資者的警惕性也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擔心“兩融”資金帶來的投資風險。畢竟“兩融”資金屬於槓桿資金,市場動用的槓桿資金越大,帶給市場的潛在風險也就越大。

投資者有這種擔心實屬正常。畢竟目前市場上的投資者大都是經歷過2015年“瘋牛”行情的。而當時的“瘋牛”也就是槓桿牛市。比如,2015年6月,“兩融”餘額都在2萬億以上,其中,2015年6月18日,更是創下了“兩融”餘額的峯值22730億元,僅融資餘額就達到了22666億元。

然而,正是伴隨着“兩融”餘額在當時一再創出天量,當時的股市行情也隨之發生了轉折,由上漲轉為下跌,並最終演變成暴跌行情,“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的奇觀也因此在當時的暴跌行情中接連上演。可以説,當時的暴跌行情留給投資者的教訓是深刻的。也正因如此,對於目前市場的“兩融”餘額再度逼近2萬億元大關,市場保持着高度的敏感。部分投資者甚至有談虎色變的感覺。

在經過了2015年的“瘋牛”行情之後,投資者對“兩融”餘額逼近2萬億保持一定的警惕性,甚至增加自己的風險意識,這顯然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情,也是投資者吃一塹長一智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種表現。畢竟對於股票投資來説,風險意識總是必不可少的,更何況“兩融”餘額逼近了2萬億,投資者的風險意識確實有必要隨着“兩融”餘額的增加而增加。

不過,對於目前市場“兩融”餘額逼近2萬億這件事情,投資者也需要客觀對待,大可不必為之談虎色變,彷彿“兩融”餘額達到2萬億元,股市就要重複2015年股市大跌的歷史似的,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兩融”餘額2萬億並不是導致2015年行情由牛轉熊的原因。2015年的牛市被稱為“瘋牛”、“槓桿牛”,這其中,槓桿資金確實起到了助漲助跌的作用,這當然也包括了2萬億的“兩融”資金。但當時的股市由牛轉熊,顯然不是由於2萬億元的“兩融”資金造成的,而主要是由場外配資造成的。由於當時股市行情瘋漲,場外配資蜂擁而至,而場外配資又都是高槓杆,少則3倍、5倍,多則10倍以上。正是這些高槓杆的場外配資,極大地放大了當時股市的投資風險。

所以,隨着當時“去槓桿”監管措施的落實,行情因此發生逆轉。因此,導致2015年行情由牛轉熊的原因,並不是2萬億元的“兩融”資金,而是高槓杆的場外配資。可以説,高槓杆的場外配資才是2015年“瘋牛”行情的最大罪魁禍首。2萬億的“兩融”資金不過是因此而受到了連累。

而從目前的行情來看,雖然“兩融”資金逼近了2萬億元。但市場上的場外配資卻大大少於2015年市場瘋牛之時。畢竟從2015年之後,管理層一直都在密切關注場外配資的動靜,並將對場外配資的監管作為一項日常監管事項來抓。因此,雖然目前的市場不能完全排除有場外配資的參與,但場外配資顯然很難在市場上興風作浪了。所以,就資金層面的風險,目前“兩融”資金逼近2萬億所面臨的市場風險大大低於2015年“兩融”資金2萬億時的市場風險。

其次,目前的A股市場已不是2015年的A股市場,2萬億“兩融”餘額不會是“兩融”的天花板,從發展的角度來看,2萬億的“兩融”餘額或許會成為一種常態。比如,2015年6月,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2700家,而目前已達到4500家,是2015年6月末的1.67倍。而截止9月10日,A股的總市值達到91萬億,遠遠超過2015年行情峯值時的76.62萬億。與此相對應的是,“兩融”標的的增加,投資者力量的增加。因此,2萬億的“兩融”餘額在2015年或許會被視為是一個“天量”,但顯然不是目前A股市場的“天量”。放眼A股的未來,2萬億的“兩融”餘額或許只是一種常態。

所以,對於目前市場“兩融”餘額逼近2萬億這件事情,投資者大可不必談虎色變。投資者可以加強風險管理,可以控制好自己的股票倉位,但還需客觀、理性地看待“兩融”餘額逼近2萬億。畢竟市場在發展,投資者對市場的認識也要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而不是墨守成規或刻舟求劍。

責編:陶紀燕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1 字。

轉載請註明: 皮海洲:兩融餘額逼近2萬億 投資者還需客觀對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