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收購SOHO交易終止,潘石屹作何感想?
在被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立案審查一個多月後,9月10日,SOHO中國宣佈,公司和黑石集團之間的那筆高達236億港元的交易終止了。SOHO中國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和要約收購方黑石集團在6月16日簽署的收購協議截至目前沒有任何的先決條件達成。鑑於目前滿足先決條件的進展不足,要約方、承諾方、承諾股東與公司共同評估了滿足先決條件所需的正在進行中的評估程序,以及在要約時間表內完成該程序的可能性,各方一致認為無法在最終截止日當天或之前滿足先決條件,各方也一致同意不會推遲最終截止日。
值得注意的是,消息發佈後,市場反應似乎與收購產生了相反的效果。截至10日收盤,SOHO中國報3.5港元/股,漲幅9.38%。要知道,一般情況下,收購不能完成,市場反應應當是負面的,股價應當出現下跌。但是,卻不降反升,漲幅達到9.38%。這是否也從一個側面説明,市場對黑石收購SOHO中國的交易也是不看好,是持否定態度的。
事實也是,自從潘石屹提出出售SOHO中國以來,輿論和公眾的反應就一直十分強烈,反對聲也是比較大的。多數人認為,潘石屹這是想變現“跑路”,將資產轉移到國外,甚至有網友喊出了“別讓潘石屹跑了”的話。
雖然説企業出售資產、轉讓股權是自主行為,市場主體完全有這樣的權利。但是,按照目前國際通行的做法,如果企業轉讓資產的行為,存在壟斷現象。那麼,就必須接受反壟斷機構的調查。如果與壟斷密切關聯,反壟斷機構就會做出否決收購案的決定。反之,則可以實施收購。
很顯然,潘石屹對SOHO中國股權的出讓,由於收購方黑石集團是一家國際金融投資企業,已經在全球,也包括中國收購了大量資產,並通過收購,賺取了大量利益。而收購SOHO中國,很有可能與壟斷有一定關係,必須接受壟斷調查。自然,在調查過程中,反壟斷機構會提出各種應當滿足的條件,尤其是先決條件。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收購方黑石集團是無法達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提出來的先決條件的,只能放棄收購。反過來,也從一個側面説明,黑石的此次收購行為,確實存在着壟斷現象,不然,為什麼滿足不了反壟斷機構提出的先決條件呢?
這也進一步告訴我們,如果不對此次收購案進行反壟斷審查,此次收購就很有可能糊糊塗塗地完成,從而讓黑石集團鑽了空子。同時,也讓潘石屹能夠輕輕鬆鬆地把資產變現,並通過各種手段將在中國創造的財富轉移到國外。
殊不知,自2014年以來,SOHO中國就一直在出售中國境內的資產,也未在中國境內購入過新資產。到目前為止,SOHO中國累計出售資產套現超過了350億元。這就是最為真實的潘石屹,一邊唱高調,一邊賣資產,並將資產變現獲得的收入轉移到國外。因此,輿論和公眾也早已把潘石屹的真面目看得一清二楚。所以,當他決定把SOHO中國的最後一點家底全部出售後,輿論和公眾無法容忍了,也開始沸騰了。
很顯然,此次黑石收購SOHO中國不成,對潘石屹來説,是一次不小的打擊,也會讓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資產不是那麼好出讓的,必須滿足反壟斷法的相關要求。否則,不允許轉讓。而這,也決不是中國的首創,而是西方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方式。因此,潘石屹再不服氣,也只能接受。
可以預料,潘石屹決不會死心,而是會繼續尋找新的接盤方,且會在收購價格方面做出一定讓步。只是,不管找哪家作為收購方,接受反壟斷機構的審查是避免不了的,而不會任憑潘石屹賣掉資產套現,這個關必須把好。在中國賺的財富,應當主要在中國投資。否則,就空手去國外。
這也進一步提醒管理層。像類似潘石屹這樣的轉移資產行為,是否應當出台相關的政策,把好資產轉移關,避免中國人民創造的財富被無良企業轉移到國外,使中國人民的勞動成果變成其他國家的財富。顯然,這是所有中國人都不會答應的,會堅決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