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成本激增!美債收益率正在輸出一場全球性“財政恐慌”?
財聯社訊,多年來,全球各地的那些高負債國家,持續享受着低利率帶來的紅利。不過眼下,一場“美國製造”的債市風暴卻可能改變這一切。
據彭博巴克萊(Bloomberg Barclays)編制的指數顯示,七國集團(G7)國債收益率自年初以來已經翻番,累計上漲27個基點至0.48%。其中,美債的拋售最受矚目,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3月底曾創下14個月高點1.778%。
伴隨着美國經濟不斷復甦,美債收益率今年以來節節攀升,這也帶動了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國債收益率水漲船高。然而,隨之而來的債務成本激增,卻可能令那些經濟復甦本就搖搖欲墜的經濟體陷入困境。
不少業內人士已開始憂心,在新冠疫情失控並導致防疫封鎖延長的情況下,更高的利率成本可能會破壞歐洲舉步維艱的經濟復甦,而那些嚴重依賴美元融資的新興市場,無疑更會首當其衝。
歐元區和新興市場恐飽受美債風暴之害
儘管很難具體量化全球債券收益率的上漲,究竟多大程度是因為美債市場的風暴,但荷蘭國際集團(ING)分析師堅持認為,美國市場就是推動力。該機構甚至斷言,如果歐美市場隔絕,歐洲眼下根本不會發生再通脹交易。
債券收益率上升對歐洲經濟的影響有多大?以下一組數據或許可以直觀地反映出這一點:歐洲的債務結構每變化10個基點,便會產生約110億歐元(摺合129億美元)的年利息變化。根據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的數據,這是基於歐元區11萬億歐元的債務規模、平均1.6%的利率水平、四個季度1814.2億歐元的總利息進行的粗略計算。
事實上,相比於美聯儲官員放任美債收益率上行的態度,歐洲央行官員對此明顯要更為如履薄冰。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上週接受外媒採訪時就曾表示,歐洲央行決策者將堅決動用所有工具,來阻止債券收益率升高。歐洲央行已加快債券購買(釋放流動性)步伐,以遏制不斷上升的借貸成本。
當然,放眼全球最先感受到債務成本激增壓力的,顯然仍將是那些“煤礦中的金絲雀”——新興市場。根據國際清算銀行估計,新興市場國家的美元債規模超過了4萬億美元。
Jupiter Investment Management的基金經理Mark Nash表示,不少發展中國家已經感受到了美元借貸成本上升的影響。一個新興市場基準股指今年的漲幅已經縮減至僅3.4%,原因是人們擔心較貧窮國家在疫苗接種和刺激經濟方面落後。隨着美債收益率上升,新興市場的債務負擔將越來越多,債務問題甚至有可能蔓延到市場的其他領域。
昔日“縮減恐慌”的另類版本:“財政恐慌”?
眼下美債收益率的持續攀升,很容易令人聯想到2013年時那場對市場造成嚴重破壞的“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當時暗示,購債計劃將在未來某個時候縮減,美債隨即遭遇大舉拋售。
儘管成因並不相同,但眼下對市場造成的混亂,卻似乎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對此,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固定收益研究主管Steve Major表示,這一次債券市場之所以變得難以控制,原因是美國出台了數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
“儘管人們在談論又一輪‘縮減恐慌’,但與2013年時不同的是,這一次是政府激進的財政寬鬆導致的。我們或許可以稱之為‘財政恐慌’?“Major表示,“無論是什麼原因,高收益率都不會對經濟有所幫助。”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信貸主管Thomas Wacker指出,任何利率成本的增加都會降低各國的財政空間,佔用本可用於投資和改革的資金,並導致未來赤字大幅增加。債務可持續性已成為一個愈發令人憂心的問題。
而最終,這一切可能倒逼央行不得不進一步加碼刺激。
Nash表示,“一段時間的勒緊褲腰帶可能會損害經濟復甦,最終需要各國央行出台更多刺激措施。市場未來將不得不尋求撙節措施。債務太多了。到目前為止,經濟復甦掩蓋了這一點,但市場的脆弱性正在加劇。”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