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光伏板塊火熱,企業趕潮“異質結”有何玄機?

由 喜東付 發佈於 財經

十一長假後,A股市場內,幾乎所有的光伏概念股都大漲。市場觀點普遍認為,行情驅動的邏輯既有光伏玻璃價格走高、旺季到來等短期刺激因素,也與政策持續強調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等長期背景有關。然而,回顧光伏板塊年內的數次行情,也有不少機構人士指出,技術更新迭代的驅動邏輯更加明確;光伏板塊細分賽道更加多元、清晰,未來內部分化可能也會更加明顯。

資本撬動、設備國產化提速、目標市場不斷明確,大大加速了光伏行業裏“技術變產能”的進程。這在異質結(HIT)技術上體現得更加明顯。

從去年起,尤其今年下半年以來,產業資本加碼異質結電池技術,地方政府也加入這一陣營。目前,國內已有近十家企業擁有異質結產能,單個項目產能目前最高已突破10GW(吉瓦)。這也被業內視為異質結技術走向量產階段的標誌。但與此同時,圍繞如何降低成本、能否有效支撐業務發展和業績表現,市場爭議也日趨激烈。

“從目前異質結技術落地情況來看,產線成本已經在快速下降。相比‘降本’和提高轉換率,目前爭奪高端市場份額的緊迫性更高。異質結電池的使用週期更長,且終端客户的測試環節專業度高、週期長、流程繁瑣,市場份額一旦確立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光伏行業一位技術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去搶市場還是降產線成本,發展路線將成為決定未來異質結電池廠商發展的重要因素。

產業化窗口期

市場對於異質結技術的優勢逐漸形成共識,今年以來“異質結陣營”不斷擴大。

產業資本的佈局,顯然在提速。記者整理公開信息顯示,就在近期,廈門神科太陽能在衢饒示範區投資18億元建設年產2GW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生產線項目。稍早之前,安徽宣城今年8月對500MW高效硅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產線項目,進行了設備採購招標。

上市公司的佈局亦有加快之勢。同月,山煤國際(600546.SH)公佈了與珺華思越、寧波齊賢組建合資公司,進行10GW高效異質結太陽能產業化一期3GW項目。愛康科技(002610.SZ)子公司愛康光電一期項目(2GW高效異質結電池及組件)已經投入5.7億元,其中900MW組件項目已經投產。公司規劃的異質結電池一期220MW預計也將在2020年10月底投產,預計2022年1月完成全部建設。

9月30日,捷佳偉創(300724.SZ)拋出一份25億定增預案,募資投向異質結和半導體設備。公司稱,異質結是下一代電池片技術的趨勢,預計今年有望3GW至5GW項目落地。此外,通威股份(600438.SH)、東方日升(300118.SZ)等公司在異質結電池的佈局均在大力推進中。

對於資本而言,明確且巨大的目標市場更具吸引力。異質結因此成為了眼下最受關注的光伏產業化技術。Wind資訊數據顯示,愛康科技、通威股份、山煤國際、東方日升股價一年內的漲跌幅分別為63.35%、125.94%、57.03%、36.28%。

異質結電池,其全稱為本徵薄膜異質結電池,受益於電池材料和結構,具有突出的物理特性和優勢。根據公開資料,異質結技術的理論效率可高達27%以上,遠超過目前光伏市場主流產品PERC的23%的轉換率上限。目前,HIT電池的實驗室效率在26%以上,現有設施的平均量產效率約23.5%-24%,業內普遍看好異質結未來兩年量產產品的效率可以達到25%左右。

不僅如此,PERC電池經過多年發展,成本壓縮空間越來越小,轉換效率日趨接近理論“天花板”。新技術轉型成為業內企業當務之急。在眾多電池技術中,理論上異質結擁有更高的轉換效率,工藝流程短、提效潛力高、降本空間大。

“異質結技術並非今天才有,日本、歐美等,多年前就開始生產並推廣。異質結電池目前已經是日本市場利潤最高的光伏電池產品。”上述技術專家介紹稱,異質結電池在海外具有較為穩定的市場需求。這主要是因為海外光伏電站的系統成本高,會偏好發電量更高、效率更高的產品。未來,海外高端市場依然會是國內異質結廠商的主要銷售目標地。”

“異質結的高潛力和高性能,決定了其未來在光伏領域的技術地位;各環節成本降低,將推動異質結電池技術更快量產落地。從2019年開始,各企業對於異質結電池的研發及投資明顯加速。”開源證券行業研究員劉強在研報中稱。

東北證券研報也指出,與常規光伏電池產品的提效和技改升級不同,異質結對於整個產業鏈的影響是全方位的,電池層面更接近半導體工藝,需要電池企業更強的研發和量產能力,在組件端,異質結與組件的結合更為緊密,銀漿消耗量降低、硅片薄片化都需要組件端配合進行,對於硅料企業的品質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異質結帶來的行業變革是全方位的。

發展路徑之爭

技術優勢與市場空間對傳統能源提出挑戰,一直是光伏行業的主要發展邏輯。但如何平衡高昂的投入成本、產能與投資回報,是老生常談的估值難題。“降本”,同樣也是橫亙在異質結電池面前的難點。

“異質結電池技術降本路線清晰。設備國產化後,異質結單位(GW)設備投資成本有望從10億元下降到6億元甚至更低。同時,輔材銀漿、靶材等也有較大降本空間。”劉強分析稱。

業內還有研究報告指出,異質結電池目前採用進口設備的整線投資成本約為8億元/GW;在設備全部國產化後,初步預期成本可在5億元/GW以下;而當整線成本降低至5億元/GW,則可以大幅縮短投資回報的週期。

“中國在追趕異質結技術、材料和設備國產化方面,效果非常明顯。目前有些新建的整線,已經可以做到5億元/GW以下了,設備國產化的進程讓降本的速度很快。”上述專家向記者透露。

該專家也表示,異質結電池還處於產業化的初期,新產品具備較高的產品溢價;另一方面,光伏電站在更換異質結電池時,需要經歷繁瑣的產品測試流程。終端客户的產品使用週期通常在10年以上,傳統PERC光伏電池又存在較明顯的產能過剩。儘快搶佔市場,可以較快拉平異質結產線投入的相對較高的成本,並有望在兩三年內最終追平PERC電池。

但該專家也同時強調,異質結電池目前已具備量產的條件,但這需要企業在產能、價格、性能之間做出抉擇。“是先去搶市場,還是努力降成本、提高轉換率,這是不同的發展路徑,也是跟蹤行業發展的關鍵邏輯。”

“2020年是國內異質結電池產業化的元年,技術加速落地的預期是推動光伏板塊頻頻走高的主要因素。我們看到不少機構在今年二季度搶籌光伏板塊龍頭股。彼時,板塊估值相對較低,龍頭企業的長期持續盈利能力獲得一致認可。但在異質結技術全面鋪開落地前,已經收穫巨大漲幅的個股,其產能、技術階段、市場份額佔比會是下階段企業佈局的主要考量因素。”一位上海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