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4家車企Q2財報:淨利最高和最低差了90億元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財經

9月前,國內上市車企完成了2022年中期業績發佈任務。

蓋世汽車整理了14家整車企業(偏重乘用車業務企業)中期業績報告,發現相較往年整車企業盈利情況變得“暗淡”,汽車板塊盈利前三名由汽車零部件企業所奪(天齊鋰業淨利103.28億元、寧德時代淨利81.68億元、贛鋒鋰業淨利72.54億元)。似是印證了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的觀點“車企淪為打工人”。

當然,“打工人”實力也有優劣之分,同樣是受疫情、原材料上漲和芯片短缺等因素影響,上汽集團、長安汽車等五家車企上半年淨利仍能保持在50億元以上,而北汽藍谷、賽力斯兩家車企報告期內淨虧損均超10億元,暫未能擺脱生存危機。

下半年,隨着外部因素影響減弱,疊加乘用車購置税減半等政策助力,部分車企盈利情況或“雄起”,有望與汽車零部件企業重新爭奪汽車板塊淨利頭名。

疫情拖累二季度業績

對比一季度,二季度受疫情、原材料漲價、供應緊張、地緣衝突等因素的影響有所加深,大部分車企的財報越發不理想。14家車企中,近半車企二季度淨利環比下降。

上汽集團上半年淨利(69.1億元)有近八成來自一季度(55.16億元)。這是因為疫情對其二季度生產衝擊更大,旗下各大品牌從3月下旬遭遇減產或是停工停產後,整個集團直到6月才完全復工復產。整個二季度,上汽集團合計銷量101.37萬輛,同比下滑12.22%。

銷量下滑疊加投資收益較低(公允價值變動收益-3.8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1億元),導致上汽集團上半年淨利較去年同期驟減約64億元。

長安汽車近八成淨利(58.58億元)也由一季度(45.36億元)貢獻。廣汽集團、力帆科技等部分車企也是如此。

不過長城的話,僅看淨利,上半年55.92億元中近七成(39.67億元)由二季度貢獻。但如果刨除掉扣非經常性損益,長城二季度扣非淨利僅為7.56億元,遠低於一季度(扣非淨利13.03億元)。

在一眾頭部車企中,吉利、東風集團股份淨利暴跌引人關注。吉利上半年淨利跌至15.52億元,同比減少34.81%。對此,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FO戴慶表示有兩個方面:一是極氪現正處於快速擴張期,整體投入有所增加;二是今年進一步加大了對科技人才的引進,由此帶來了較高的股份支付費用。

東風集團股份淨利同期降幅高達35.8%,應主要是商用車業務下滑所致。東風集團股份商用車業務上半年收入208.08億元,同比下降61.83%。東風集團股份解釋道,商用車市場受物流行業運力過剩、油價上漲等主要因素影響,需求持續低迷。

不僅是東風集團股份,江淮、江鈴也受到商用車整體市場持續低迷的衝擊。如江淮上半年累計銷量23.52萬輛,同比下滑17.47%。江淮因銷量下滑,疊加受到芯片短缺、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影響,淨利由正轉負,上半年淨虧損7.12億元,同比降幅2.5倍。

至於賽力斯、北汽藍谷兩者上半年合計淨虧損達40億元。雙方虧損擴大的共同點是:智能汽車投入持續加大,產銷規模卻暫未達預期。如北汽藍谷上半年銷量實現了1.4倍的同比增長,但1.7萬輛實銷數據無法實現收支平衡。賽力斯集團情況類似,問界系列產銷仍在爬坡中。

從14家車汽車上半年財報可見,頭部和非頭部的盈利差距正在逐步拉大,最高和最低的淨利差距超90億元,馬太效應越發顯著。

保持盈利手段各有奇招

車企虧損的原因不徑相同,最終多指向銷量低迷或下滑,或是轉型投入產出比失衡。而能保持盈利甚至是增長的車企,在市場表現較為穩定的前提下,展示出了不同的“賺錢”手段。

比亞迪是靠產品“硬實力”賺錢的代表。比亞迪今年上半年淨利達到35.95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2倍,扣非淨利潤增幅更是高達7倍。比亞迪表示,上半年收入增長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快速發展影響。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了銷量達到64.64萬輛,同比增長1.6倍。

不同於比亞迪的“一鳴驚人”,廣汽集團營收業績近兩年處於穩健增長狀態。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營收增幅超過40%,達到486.9億元;淨利潤同比上漲32.61%,為57.71億元。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兩大日系合資品牌依然是絕對主力,上半年合計銷量佔集團總比超七成,合計營收約1390億元,遠超廣汽乘用車和廣汽傳祺等自主板塊的貢獻值。

圖片來源:廣汽集團

長安是靠非經常性損益項目扭轉乾坤的代表。雖然長安將淨利增長歸因於公司品牌向上,產品結構優化,自主品牌盈利能力提升,但更大的功勞是非經常性損益項目。至2020年起,長安通過投資寧德時代、為長安新能源引入戰略投資、處置非流動資產以及政府補助,共獲利超60億元。今年上半年,長安又通過阿維塔科技增資獲利21.28億元。

今年上半年,長城也加入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獲利大軍,有35億元的淨利來源於此。不同的是,其中26.7億元是由其他符合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的損益項目貢獻。長城汽車表示,報告期內,非經營性損益增加的主要原因系匯率收益增加。

另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接盤的力帆汽車在破產重組後,實現了業績增長,扣非淨利潤轉正。力帆科技(原力帆汽車)當前是吉利佈局換電業務的先行軍,今年早些時候已發佈換電品牌睿藍汽車。今年上半年,力帆科技累計銷量1.73萬輛,幫助其收入增加至31.34億元,實現了1.6倍的高增長。

從業績增長的穩定性而言,比亞迪、廣汽集團等銷量增長帶動業績向上更為牢固。而從非經常性損益獲利,很可能是“曇花一現”。

下半年誰向好誰承壓?

當前,時間早已進入下半年,從整個車市的走勢,以及市場表現來看,各車企2022年下半年盈利情況逐漸顯出跡象,一部分向好,一部分將繼續承壓。

以乘用車業務(包含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為主的車企,下半年將持續享受到乘購税減半等政策的利好。中汽協預計,今年國內乘用車全年銷量有望達到2300萬輛,同比增幅7%左右,乘用車企業將受惠。

上汽集團有望扭轉上半年淨利下滑的頹勢。隨着疫情影響消退,上汽集團6月恢復雙班生產,當月銷量就已實現47.15%的高增速。在政策助推下,上汽集團下半年銷量營收有望實現增長,並助力全年業績再進一步,穩住營收淨利第一名的地位。

比亞迪仍將保持上半年的昂揚勢頭,在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看來,“現在是供不應求,產能跟不上訂單量”。截至8月,比亞迪累計銷量已達到98萬輛,保持1.6倍的增速。新款車型海豚、驅逐艦05表現亮眼,尤其是海豚當月銷量已躍升至2.3萬輛。或許,可以期待下比亞迪今年營收破3000億元?

處於虧損行列的賽力斯集團,營收有望進一步提升,淨利可能收窄。賽力斯品牌問界系列銷量持續攀升,半年月銷就實現破萬(8月破萬輛),在“華為粉”的助攻下,後續月銷量或許可持續提升。

廣汽集團在兩大日系品牌以及廣汽埃安的助力下,將加入業績向好“大軍”。

長安下半年銷量業績則因自然災害而增加了不確定性。長安日前表示,8月受到高温影響,在重慶基地實施了限電停產。受此影響,8月產銷目標預計減量約10萬輛,對當月產銷產生較大影響。為追回8月減產的損失,長安優化9月排產方案,盡最大努力降低相關影響。長安認為,此次限電停產對全年目標影響有限。

而對商用車依賴較大的車企,或將繼續受到市場低迷的影響。由於2021年因環保政策拉動、國五國六排放標準切換等利好因素影響,商用車市場需求提前透支,如今換購需求動力不足。中汽協預計,2022年國內商用車銷量約400萬輛,同期降幅在16%左右。這或將對江淮、江鈴等商用車業務強勁的車企打擊較大。

顯然,2022年上半年車市的動盪,使得頭部和非頭部車企之間的盈利差距拉大。下半年,頭部已在奮力追回上半年因疫情等造成的損失,甚至有可能實現全年盈利進一步增長,而非頭部的生存困境似乎加劇了。

本文源自蓋世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