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把握髮展主動權
把握環保領域的創新主動權,我們首先要開創環保高端裝備產業化、標準化的先河,只有通過掌握標準的話語權,才能拿下市場的主動權。
——朱旭峯 宜興市委常委、宜興環科園管委會主任
1月25日,科技日報記者從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以下簡稱宜興環科園)瞭解到,近年來,宜興環科園聚焦增強原創技術驅動的標準供給及標準對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引領,拓展創新發展空間,推動新技術與裝備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為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目前,我們正在推進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水環境技術與裝備)建設。這是我國環保領域首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宜興市委常委、宜興環科園管委會主任朱旭峯説,“未來我們將建成具有代表性的水環境產業標準化創新平台,成為我國水環境領域先進技術快速標準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核心示範區,通過標準話語權的掌握,提高我國水環境產業國際競爭力,推動環保產業搶佔創新制高點,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宜興經驗。”
新技術標準化體系亟待完善與發展
當前,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質量改善是生態文明建設中最突出、與羣眾生活聯繫最緊密、百姓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
“我國水處理產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在支撐環境治理、保障民眾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涉及水環境健康、水循環再生、智慧管控等領域的新技術標準化體系亟待完善與發展。”宜興環科園科技局局長秦紹清説,儘管國內已形成四級、六類水環境標準體系,但總體來看,技術、裝備、服務類標準缺失較嚴重,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水處理產業的創新轉型升級。
在宜興環科園管委會主要領導看來,我國水處理領域標準國際化已經起步,國際涉水的ISO機構有9個,我國有實際性參與的僅2個。如何貫徹執行好“水十條”、污染防治攻堅戰、長江大保護等重大戰略的新要求,做好水處理行業在面向未來綠色發展、水生態安全需求的技術標準化工作非常重要。
朱旭峯説:“把握環保領域的創新主動權,我們首先要開創環保高端裝備產業化、標準化的先河,只有通過掌握標準的話語權,才能拿下市場的主動權。因此,我們在水處理領域增加國際標準投入,提升產業鏈國際競爭力,適應信息全球化,搶抓機遇,迎接挑戰,開創標準化工作新局面。”
去年以來,宜興環科園面對環保產業大發展的良好機遇期和窗口期,肩負着推動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使命責任,加快構建環保產業智能製造、環保產業集羣標準化試點、面向2030—2040年的中國未來概念水廠、綠色金融支撐等一系列產業體系,重塑宜興環保產業生態,不斷提升產業創新引擎。而加快推進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就是該園確立的重點戰略之一。
集聚優質資源搭建高端創新平台
“着眼未來,在環境治理由成本、驗收導向轉變為效果、服務導向的新格局下,在數字化、信息化的大時代下,水環境標準需求也發生了轉型,亟須重構環保產業新生態,實現轉型。”宜興環科園相關負責人説。
園區將繼續支持有“黑科技”的企業打造引領性生態產品,再借力國資央企、各地政府的市場資源,通過“中宜環境醫院”分院平台,帶領企業融入和服務“長江大保護”“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戰略,特別是通過在全國推廣一批生態產品,為碳達峯、碳中和行動提供環境系統治理、碳排放減量、生態值增加的“宜興樣本”。
秦紹清説,ISO/TC282是首個由中國承擔秘書處的水環境相關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而宜興環科園的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是ISO/TC282/SC4(工業水回用)的主席單位和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已在工業水回用領域聯合水處理行業龍頭企業主導制定6項ISO標準(發佈4項),顯著提升了我國在工業水回用領域的核心競爭力。2020年8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同意由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作為承擔單位,籌建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水環境技術與裝備)。
目前,該創新基地通過組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水環境技術與裝備標準化產業聯盟,匯聚環科園以及國內水環境技術與裝備領域的人才、資金、科技創新和標準化服務資源。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院長任洪強介紹,首批產業聯盟中已有6家高校、7家科研院所、15個國家及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國際及國家級水環境標準化組織機構、6個國家及省部級試驗驗證中心和21家企業。
“今後,創新基地將面向標準化支撐和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國家戰略及水環境技術與裝備產業發展重大需求,以‘打造一個平台、創新三項機制、推動四鏈融合、實現兩個突破’為核心,破解基地運行良性化瓶頸。”任洪強説。
記者瞭解到,該創新基地設立專家委員會作為基地的技術諮詢與評估機構,設立1個綜合服務中心和6個職能部門,提供技術標準化、應用推廣、人才培養、國際交流與合作、科普教育與展示等高水平一站式標準創新服務。
高水平示範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實踐證明,只有通過更高水平、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環保標準化工程建設,才能打造聯通國際環保市場和國內環保市場的重要橋樑,讓宜興環保進一步鞏固行業龍頭地位。國家環保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也將更好發揮對全國環保產業標準化建設的示範作用。”宜興環科園相關負責人説。
秦紹清介紹,宜興環科園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選擇了亟須增加在水處理與回用、飲用水及廢污水和雨水系統的服務活動等領域國際標準為突破口,聚焦增強原創技術驅動的標準供給及標準對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引領、推動新技術與裝備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堅持“頂天”與“立地”、“創新鏈”與“產業鏈”、“本土資源”與“國際資源”、“標準創新”與“機制創新”相融合,探索形成基地支撐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的發展新路徑。
“頂天”與“立地”融合。宜興環科園圍繞水環境技術與裝備產業核心競爭力弱的短板問題,整合人才、技術資源與產業、資金資源進行前沿性、攻關性研究,釋放優勢創新資源、研發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特優精企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水環境技術與裝備產業鏈。
“本土資源”與“國際資源”融合。基地匯聚多方要素資源,並向區域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開放,深化“政產學研金”合作。同時,基地通過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等通道與知名環保研發機構、標準化機構合作,構建國際化協同創新網絡,為水環境技術與裝備產業核心競爭力提升提供重要支撐。
“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宜興環科園建立“政府搭台、基地唱戲、需求導向、人才特區、企業牽引”的創新模式,搭建標準創新公共服務平台,通過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及運行,完善“需求分析—人才匯聚—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資本支撐—企業孵化”的產業化鏈條。
“標準創新”與“機制創新”融合。基地在注重水環境技術與裝備科技創新、突破技術壁壘的同時,進一步突破機制瓶頸,通過產業技術創新、技術成果孵化落地、人員考核評聘、成果考核激勵、複合人才培養等機制創新,形成高水平一站式標準創新服務能力,促進基地資源高效融合及良性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