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三季度基金盤點 這類新發基金最受歡迎?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財經

  國慶長假來臨,又到了總結公募基金業績的時刻。三季度承接了2021年的整體畫風,資本熱點切換迅速,行業之間輪動頻繁。跌宕起伏中,每一位投資者都值得上一台“呼吸機”。而公募基金在經過今年春節前後的乍暖驟寒後,經過數月的“降温降燥”,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前三季度業績與上證指數相當

  春節或許是2021年A股市場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條分界線。1月股市蒸蒸日上,滬指甚至一度越過3700點大關,然而牛年新春假期已過,市場便猝不及防地來了一波大幅震盪。其中,節前不少公募基金青睞的核心資產節節下跌,經歷了一次快速調整。進入二季度,市場與氣温一起逐步回暖,週期股、資源股等表現較好。6月後,新能源和芯片股同樣漲勢喜人,上證指數震盪上揚。

  及至7月,市場再經震盪,醫藥、大消費等板塊領跌,7月末上證指數落至年內最低點。8月以來市場分化明顯,上證指數先後收復3400點、3500點大關,深證成指收陰,創業板指有所回調,但仍是今年表現較好的指數之一。

  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主流指數走勢不一。上證指數、中證500、創業板指數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漲幅分別達到2.74%、11.57%和9.39%;深證指數和滬深300則分別下跌1.12%和6.62%。

  相較於大盤指數,權益類基金的整體表現較為平穩。截至9月30日,年內69.22%的基金獲得正收益,其中表現最好的產品單位淨值增長率超過83%,收益超過50%的基金也多達60只。其中,股票型基金在2021年前三季度平均淨值增長達到3.10%,混合型基金平均淨值增長為3.22%,債券型基金平均淨值增長為2.06%。

  不過,單從第三季度的表現來看,基金市場整體表現受到創業板指和滬深300震盪影響,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數型基金QDII單季度單位淨值均出現下跌,只有債券型基金受益於債市的回暖,在三季度抗住了資本市場的波動。

  基金髮行回暖

  不同於二季度基金髮行市場的先冷後熱,三季度基金髮行數量普遍較高,發行份額則逐月下降。截至2021年9月30日,當季新成立579只基金,合計募集資金7341.77億元,在新發基金數量上高於二季度的427只基金,總募集規模也高於二季度的5500.47億元。

  基於基金市場在經歷年初的“抱團股”集體跳水後逐漸降温,爆款基金的數量鋭減,三季度單隻基金平均募集規模為13.40億元,與二季度平均募集規模13.38億元相當,但明顯低於一季度的25.74億元,與去年同期公募基金行情最火熱時的28.73億元相比下降了53.36%。

  從基金類型來看,當季新成立股票型基金157只,發行份額713.92億元,在總募集規模中的佔比達9.72%。混合型基金仍然是三季度新發基金市場的主力軍,當季新成立混合型基金216只,發行份額3468.70億元,在總募集規模中的佔比達47.25%。在股市震盪、債市回暖的背景下,三季度新成立債券型基金的數量達到111只,合計募集資金1631.64億元,佔比22.22%。值得一提的是,新成立封閉式基金數量上漲不少,達到84只,合計募集資金1451.54億元。此外,二季度還有11只QDII基金成立。

  指數基金業績分化大

  上半年充滿波動的市場,行業也分化嚴重,這也帶動了相關指數基金業績差異。按照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分類,2021年前三季度,28個行業中最好的是採掘行業,今年以來漲幅達到60.24%。緊隨其後是鋼鐵和電氣設備,今年以來漲幅達到47.99%、40.11%,此外有色金屬、化工、公用事業的漲幅也超過30%。

  相應地,部分行業的表現也並不盡如人意。上半年表現最差的是家用電器、非銀金融和傳媒行業,跌幅已經達到24.15%、19.67%和17.48%。

  反映到指數基金來看,有8只指數基金年初以來淨值增長率超過了50%,集中在煤炭、能源和鋼鐵行業。而也有一批基金年初以來淨值虧損幅度超10%,集中在傳媒、保險、家用電器等行業,虧損最多的一隻傳媒類ETF年初以來淨值跌超20.49%。

  中信證券認為,公募指數增強策略在基金配置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從業績角度,頂級的公募指數增強策略針對300和500指數分別能獲得接近20%和40%的超額收益,超額水平並不輸於頭部量化私募。從平均超額水平上看,公募指增比私募指增有一定差距,但公募零門檻、低成本參與的優勢不容忽視。展望未來,公募指增策略在目前基數較低,發展潛力巨大。特別是在量化私募規模逐步擴大,頻率不斷降低後,公募基本面研究特長可能會發揮更突出的優勢。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