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重新發現石油——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

我們需要重新發現石油——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

重新發現石油,不是通常意義上發現新的石油資源,而是重新發現石油出現的新變化、新趨勢、新認識,開闢石油可持續發展的新天地。

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以科學家的嚴謹和精確,回應了人們對石油耗竭的憂慮;又以哲學家的警覺和模糊,回應了人們對石油資源取之不盡的遐想。儘管石油將緩慢地失去青睞度,但不意味着終結。用殼牌首席執行官範伯爾登的話來佐證,“就石油和天然氣而言,你必須牢記,如果在頂峯之後出現衰退,那麼它並不意味着遊戲立即結束”。

本期訪談欄目,我們將對話國內石油界頂尖專家、中國石油企業協會原會長鬍文瑞院士,和讀者共同感受新能源衝擊下傳統石油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我們需要重新發現石油——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

記者:

您在2018年出版過一本專著《重新發現石油—石油將緩慢的失去青睞》,感覺這個書名有點不太看好石油未來的意思,您當時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書?

胡文瑞院士:

2016年,許慶瑞院士邀請我在浙江大學做了一場有關能源的報告,題目是“重新認識石油”,副標題是“石油將緩慢的失去青睞度”,結果反響熱烈。上海交通大學饒芳權院士於是建議可否以此報告為基礎出版一本書,但我當時覺得可能沒有精力完成。這些年來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大踏步發展,作為搞了一輩子能源的老石油人,我非常高興能擁有在石油行業工作的經歷,這是人生難得的、不可抹去的、令人難忘的記憶,但是面對能源變革,我的心情也十分複雜。在新能源、新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石油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化石能源的未來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對象,其大致走向也是人們熱議的話題。為此,我決定出版一本有關化石能源走向的書,就是你説的這本書。未來能源是要低碳化、無碳化的,作為中碳能源的石油也要逐漸被替代,但不像有些激進人士所説的石油很快就要被完全替代,請注意“緩慢”兩個字。

記者:

去年底,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清晰描繪了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路線圖。在近期中央經濟會議上,“2030年碳達峯”和“2060年碳中和”被列為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之一。您認為以上目標的提出,對石油行業而言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胡文瑞院士:

碳中和目標是中國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而付出的行動,彰顯了大國的責任和擔當,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近些年,全球非化石能源異軍突起,快速發展,尤其是最近10年非化石能源的增速明顯超過化石能源的增速(天然氣除外),這將大大壓縮化石能源的使用空間,加快化石能源利用高峯期的到來,縮短化石能源利用的歷史進程。中國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費的減少,對國家和社會都是好事,但是對化石能源行業來講,面臨的挑戰就會越來越大,勢必影響化石能源的增長,對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企業來説,也必須調整結構和轉換動力,變被動為主動。

目前,石油作為燃料的老大地位已經開始動搖,動搖石油作為燃料地位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保護的壓力。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已經成為剛性約束,特別是“2030年碳達峯”和“2060年碳中和”路線圖的提出,石油的燃料地位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石油作為化工產品的原材料,其地位在中國則大幅上升,尤其是在乙烯、PX、烯烴等石油化工材料領域,進口依存度高,需求非常旺盛。預計今後一段時間內,石油作為化工材料,尤其是高端化工材料,發展動力依然強勁。

記者:

您認為未來的油價走勢是怎樣的?有可能重上100美元/桶嗎?

胡文瑞院士:

從石油工業發展的歷史、石油交易歷史和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不難看出,原油長期價格主要由供需關係決定。從供給端看,原油供給長期受儲量約束,中期由產能和產量決定,短期被庫存和地緣衝突左右;從需求端看,原油需求長期受到替代能源衝擊,中期由儲備需求和消費需求驅動。綜合分析認為,長期來看,50美元/桶基本是油價上限,可能會短期衝高,但難以長期超過50美元/桶,油價長期走弱的可能性很高,可以説,高油價基本上是永遠走下了神壇,每桶100美元以上的價格基本是“一去不復返”了。

記者:

有一種觀點認為,石油行業已成為夕陽行業,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胡文瑞院士:

對於這個提法,我是有同感的。我一生都從事石油事業,對石油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石油作為傳統能源,遲早是會被替代的,這是規律使然,誰也無法阻擋。殼牌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範伯爾登先生説的好:“就石油和天然氣而言,你必須牢記,如果在頂峯之後出現衰退,那麼它並不意味着遊戲立即結束”。2014年以來的油價大幅下跌,讓石油行業猝不及防、苦不堪言,給石油行業造成巨大沖擊,加之替代能源,尤其是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讓業內外人士開始重新審視石油,認為石油行業必將衰落,甚至“衰敗超預期”。目前石油行業確實遇到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但因此認定石油行業將快速衰落並不妥當。老子説: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低油價是一把雙刃劍,既給石油行業帶來強烈衝擊,如利潤下滑、甚至虧損,企業關停並轉、公司降薪裁員等,但同時低油價又刺激了石油消費增長,逼迫石油行業技術創新、降低成本、優化調整產業結構,也可能會逼出石油產業相對於替代能源的競爭中絕對的、無可替代的比較優勢。雖然石油終將變為夕陽產業,但這也會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記者:

有新能源汽車企業預測電動汽車將在十年內結束燃油汽車的霸主地位,您贊同這個觀點嗎?

胡文瑞院士:

儘管當前電動汽車的保有量還很小,但年增速卻超過了50%,如果儲能技術、無線充電,氫能汽車等有了重大突破,燃油汽車行業將會快速萎縮。的確,如果一輛充電汽車能夠續航1000千米以上,誰還會開燃油汽車呢?但大家也不要對燃油汽車前景過於悲觀。電動汽車已經出現了近200年,困擾電動汽車發展的瓶頸問題(續航和充電),經過100多年的技術攻關,到目前雖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仍未獲得根本性突破。電動汽車之所以近年快速復甦,不是因為電動汽車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而是因為燃油汽車引起的環境污染受到了政策限制。隨着發動機技術的進步和成品油標準的提高,燃油汽車的污染也越來越小,因此燃油汽車和電動汽車之間的博弈仍將繼續。

記者:

面對當下傳統化石能源行業發展遇到的挑戰,石油企業該如何應對?

胡文瑞院士:

俗話説“窮則變,變則通”。面對新能源的迅猛發展,傳統化石能源江河日下,石油企業在盈利大幅下滑甚至虧損的形勢下,首先必須確保生存,然後改變油氣思維定勢,迎接新變化,參與新變化,充分利用已有雄厚的技術、人才、資金、組織優勢,謹慎決策,走出路徑依賴的慣性,快速進入同為能源的風能、太陽能、地熱和核能、氫能等新能源領域,拓展石油企業的生存空間,以便在一個更多依賴可再生能源、更少依賴傳統化石能源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

記者:

您剛才提到了“路徑依賴”,對此該如何理解?石油等傳統能源企業該如何破解?

胡文瑞院士:

“路徑依賴”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提出的,其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都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我認為傳統能源企業破解“路徑依賴”,首先要設計新的發展戰略。在國家大力主張企業結構調整和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今天,傳統能源企業一是要認識到所有礦產資源都是有限的,石油更不例外,二是要認識到採掘業衰敗定律的必然性,以及資源型城市的“魔咒”,總結汲取煤炭、有色金屬為主的城市轉型的艱難歷程,以及部分老油田錯失轉型機會的教訓。傳統能源企業的戰略選擇,必須立足於傳統能源基礎,面對能源需求新的變化,涉足電力和可再生能源,並擴大石油化工業務,向可再生能源方向發展,其比較優勢是沒有脱離能源範疇,可以迅速進入、快速做大、逐步做強,不失為一條操作性強的戰略路徑選擇。

其次要安排新的制度框架。所謂新的制度框架,不外乎是兩種基本力量推動,一種是“報酬遞增”,使企業和員工都有所獲利,以此調動企業和員工積極性,投身於新的能源領域;二是利用新能源交易市場和交易費用的不確定性和市場不完全性,安排和設計新的制度框架。需要説明的是,這兩種力量才是制度的基礎,體現市場的契約精神,可以使制度持久堅持下去,而不是人為干預和其他力量的隨意干預和破壞。這兩個框架要完全不同於傳統能源產業制度,“報酬遞增”可以解決動力問題。

再次是制定新的發展計劃。在這方面,國家能源集團已經做了表率,該企業不僅在煤炭領域是中國老大,還在發電、電力輸送、煤炭運輸、風能、太陽能和核能領域都已捷足先登。他們在煤炭價格低廉的市場,仍能獲得非常好的利潤,成為傳統能源企業轉型的排頭兵和開路先鋒。他們靠能源多元化發展,擺脱“路徑依賴”的習慣勢力和技術演進中的軌跡依賴,沒有死死抱住煤炭一條路走到黑,結果走出了一條傳統能源企業新的發展道路,我們石油企業應該向他們學習。

最後,還需要建立新的發展規則。有了戰略設計、新的制度安排和新的發展計劃還不夠,必須建立新的發展規則。這種規則是通過人為干預而產生的新的規則、新的組織行為與組織締約。傳統能源企業走出“路徑依賴”進入新的能源領域,一定需要一系列新的規則和制度做保障。

記者:

您剛才站在頂層設計高度,為傳統能源企業的轉型發展搭建了框架。在這些年發展中,石油石化企業是否也有成功的實踐值得總結推廣?

胡文瑞院士:

有的。中國石化在地熱領域的探索,為傳統化石能源企業進入新能源領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更為石油企業進入新能源領域起到了探路者作用,他們的做法主要有五點值得借鑑:

一是高層決策超前。業內在十年前沒有人能預計,中國石化進入地熱領域。也沒有人預測,河北雄縣搞瞭如此大規模的地熱開發利用,而且在全國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力,成為雄安新區的香餑餑。其關鍵在於高層有超前意識,超前決策能力。

二是迅速與國家有關部門商定在中國石化成立了“國家地熱工程研究中心”,並迅速掛牌活動開展工作,從技術上有力地支撐了企業地熱工作,並在全國地熱領域贏得了話語權。

三是迅速成立了中國石化地熱開發公司,有了目標,有了組織,就得有公司具體實施先把地熱幹起來,現場集中了中國石化一批能幹工作、會幹工作的骨幹力量,使雄縣地熱一年一個台階,且年年有新的發展。

四是在雄縣多次召開現場會、研討會,僅兩院院士分別就去了60多人次,我也去過兩次,每次去都印象深刻。其中,曹耀峯院士牽頭召開了多次全國性、國際性的地熱論壇會議,這些會議也成為了中國地熱發展的晴雨表。

五是中國石化有一套完整的地熱發展規劃,這一規劃最大的成功之處是為公司找到了一條新的產業發展路子,不失為一條求生存的發展大戰略,同時中國石化也贏得了國家地熱發展規劃、標準制定、技術研發的地位,召集人和組織者的角色。

當然,傳統能源企業進入新能源領域還有其他路徑可走,中國新能源領域規模已十分巨大,除了部分大公司外,還有許多中小公司技術薄弱,資金投入不足,管理問題多,價值成本居高不下,經營困難,這時傳統能源企業可以雄厚的技術,資金,人才組織優勢,以合作共贏為大原則,採取入股、控股,或兼併、併購、購買的方式進入,組織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或子公司、孫公司,既符合國家政策,又不吃獨食,而且能迅速做起來,也不失為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

嘉賓介紹

胡文瑞,1950年生,東北石油大學畢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長慶石油勘探局局長,長慶油田公司總經理,中國石油勘探生產公司總經理、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副總裁;北京能源協會會長,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企業技術進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石油企業協會會長。長期從事非常規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和工程管理工作,主持建成了我國首個大型特低滲透的安塞油田,主持發現了中國唯一超萬億立方米的蘇里格氣田;創立了非常規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的技術體系和工程建設模式、管理理論、工作程序與方法;提出並組織了中國石油十項重大開發技術試驗和老油田“二次開發”工程,對長慶油田和中國石油儲量、產量快速增長起了關鍵作用,使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走在了世界前列。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國家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優秀設計金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4項,出版專著《宏觀引導法概論》、《全控網絡管理論》、《現代企業管理方法論》、《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低滲透油氣田概論》(上冊)、《老油田二次開發概論》等多部,發表論文近百篇。(唐大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049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們需要重新發現石油——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