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去年又虧超15億!市值更是蒸發千億!平安健康轉型陣痛不斷

由 太史憶秋 發佈於 財經

過去一年中,互聯網醫療醫療的路並不好走。平安健康作為互聯網醫療的其中一家,本來寄希望於轉型升級後未來可期,但根據其最新的2021年年度財報數據,結果似乎並不理想。

3月15日,平安健康發佈公司2021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總收入73.34億元,毛利率為23.3%。其中,醫療服務貢獻收入達22.88億元,佔總收入31.2%,而由於持續進行戰略升級,在渠道、服務和能力方面加大費用投入,公司淨虧損為15.39億元。

(圖源:2021年財報)

截至3月17日收盤,平安健康港股報收19.7港元/股,漲幅為12.31%。

轉型陣痛不斷

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平安健康”),作為平安系旗下的醫療公司,是一家主要提供醫療健康服務及產品的公司。該公司主要在中國國內市場開展業務,主要提供醫療及健康服務,如家庭醫生服務、消費型醫療服務、健康商城服務和健康管理與互動服務等。

如今,互聯網醫療C端流量紅利結束,原有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不斷尋找新的路徑。平安健康的選擇是,聚焦B端用户。

但是成立近7年,平安健康還在“轉型”,雖然遇到了發展瓶頸,但C端依舊作為目前平安健康主要的盈利來源。

2020年,平安健康確定了產品、渠道、能力升級的戰略2.0,開始向企業B端客户開拓。而平安健康作為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的一員,天然擁有集團2.2億的保險+綜合金融高質量用户,同時也提高了平安健康的客户黏性。數據顯示,2021年,平安健康全年累計付費用户數超過3800萬,人均消費行為1.48次,付費用户轉化率為24.8%。

這是其他平台在B端渠道拓展中難以企及的優勢。但2021年作為其戰略轉型落地的第一年,就其整體來看,效果還不明顯。

雖然有自家平台的支持,但這也這使平安健康過度依賴於“平安系”。2021年來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佔據平安健康營收的逾三成。這五大客户羣體中,有三大客户來自平安系,分別為平安壽險、平安銀行、平安產險。

而就目前平安健康的業績來看,2021年虧損額由2020年的9.48億元增至2021年的15.39億元,同比增長62.3%,而其銷售及營銷費用較2020年增加10.7%,達到17.5億元,管理費用由於人力費用增加而較2020年增加81.5%,達到18.46億元。

何時才能盈利?據悉,從2010年前後“互聯網醫療”誕生開始,幾乎沒有企業可以宣稱在這個萬眾矚目的賽道上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財報顯示,除了阿里健康在2020年首次扭虧,實現3.49億盈利外,微醫、京東健康、平安健康仍然陷在連續虧損的泥沼裏。

即便如此,依然還是有不少企業湧入。據國家衞健委統計,2021年上半年,全國互聯網醫院數量累計突破1600家。

二級市場承壓

除了業績接連虧損,平安健康的二級市場也並不好過。受到中概股的影響,互聯網醫療板塊難逃厄運,京東健康股價大幅下挫近70%,阿里健康股價也暴跌超60%。

2021年2月16日,平安健康的股價一度衝高至148.5港元/股的歷史高位,但此後一路下跌,截至2022年3月17日收盤時僅為19.7港元/股,跌幅高達87%,市值蒸發超1450億港元。

對此,平安健康於2021年12月宣佈了股票回購計劃,根據股東大會及董事會授權,最多回購5600萬股,使用資金最高總額為13.8億元,回購時間為公告日起至下屆股東大會。截至目前公司已經回購約1796萬股,耗資超過5億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不止平安健康股價走跌,平安集團科技板塊四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此外,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上市之路也並不順暢,微醫、思派健康、鎂信健康等都已啓動赴港上市,但鮮有進展。據悉,微醫在2021年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思派健康今年2月再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目前,這兩家互聯網醫療公司IPO尚未有新的進展。

賽道競爭激烈

互聯網醫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互聯網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全鏈條、多主體應用,狹義僅指互聯網在線醫療服務。

根據諮詢公司沙利文(Frost&Sullivan)統計,2020年我國狹義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為330億元,預計2026年將達到2000億元。而在疫情暴發之後,互聯網醫療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23年前後達到千億左右。

如此巨大的市場,誰都不甘落後。除了平安健康,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和微醫紛紛開啓角逐。

2021年8月,阿里健康統籌了“醫鹿APP+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在線平台,包括疫苗、體檢、核酸檢測、口腔、心理護理等醫療服務;京東健康則開始與多家藥企合作首發新特藥,同時實行下沉市場策略,提前在農村佈局京東大健康等;微醫也緊隨其後,早在2018年,微醫首個HMO基地就落户成都,開始涉足社區醫療護理業務,來到2021-2022年,微醫對這一塊業務的投入力度明顯加大。

2021年10月,國家衞健委發佈《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內容涵蓋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業務監管、質量安全監管、監管責任等多個方面,提出醫療機構應當有專門部門管理互聯網診療的醫療質量、醫療安全、藥學服務、信息技術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對於相關政策的出台,平安健康在年報也提到,政策法規的陸續出台也有利於整個行業在不斷規範的背景下健康快速發展。但醫療供需資源不平衡、高質醫療存缺口、資源利用效率低、供需信息不對稱等是市場現階段的核心痛點。

記者:胡鑫宇

編輯:王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