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張勇點名不能接班的人,當上了海底撈CEO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李馨婷 塗夢瑩
“所有人都有機會參與領導者接班計劃,只有3個人不可以——施永宏、苟軼羣、楊利娟。”2020年4月7日,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宣佈10-15年內退休,並將3位高管篩出接班人名單,理由是“他們太貴了”。
僅過去2年,張勇便提前打卡退休計劃,接班人正是曾點名不能接班的楊利娟。
3月1日,海底撈發佈管理層人事任命公告。張勇卸任首席執行官,繼續擔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楊利娟接任首席執行官。
一紙公告落地,楊利娟完成從“最牛打工妹”到千億上市企業CEO的逆襲。
1995年,楊利娟加入海底撈當服務員,月薪為160元。2021年,楊利娟以身家125億元身家登上《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第7位,以財富16億美元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進退之間,海底撈商業帝國權杖順利交接。多年以來,張勇坐穩國王寶座,治理風格極具個人特色。
據悉,海底撈長期不設專業的人力資源部,理由之一,是張勇認為“人力資源部門對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很不利”。
現代化治理體系裏,海底撈的人性化管理是異類,也一度成為效仿對象。華為、小米等曾喊話要學習“海底撈式”服務,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多次公開點贊其管理模式,西貝更是直接派人到門店卧底取經。
張勇退居二線,海底撈逐漸祛魅。花旗研報指出,海底撈在業績公佈前夕進行人事調整,未來數月或將伴隨中層管理人員人事變動。多名投資者關心,這艘鉅艦在遠離主心骨後,能否重拾榮光?
“最牛打工妹”上位
“楊利娟上任CEO,一點也不意外,她在海底撈內部一直很出名。”3月2日,張浩(化名)對時代週報記者説道。
張浩曾在廣東某三線城市核心商圈的海底撈門店工作2年。他透露,每次新人入職培訓,都會將楊利娟作為榜樣介紹。“説她工作勤懇、認真負責,一路跟着海底撈從服務員做到了高管。”
楊利娟今年43歲,已在海底撈任職超27年,是海底撈走出四川、開拓全國市場的關鍵人物。
早年,為幫家裏還債,楊利娟輟學到四川簡陽縣城當服務員。因為機智利索,被上門吃飯的張勇一眼看中,開出160元工資挖她,這比她當時120元的工資高出不少。1995年,17歲的楊利娟加入海底撈。當時,海底撈剛成立一年。
在海底撈發展的過程中,楊利娟貢獻良多。
19歲時,楊利娟成為海底撈簡陽第一家店的店經理。21歲時,楊利娟被張勇派去西安,獨立運營海底撈跨區域經營的第一家店。
“短短兩個月內,西安海底撈店居然奇蹟般地扭虧為盈。”對於楊利娟當時的成果,張勇曾表示驚訝。
2003年,受“非典”影響,海底撈營業額直線下降,楊利娟提出海底撈火鍋外賣的想法,緩解了公司當時的經營危機。這一經營動作,還曾被《焦點訪談》作為餐飲業非典時期重大創新,進行專題報道。
(楊利娟,企業供圖)
2012年起,楊利娟全面掌管海底撈所有門店運營。2014年,處於快速發展拐點的海底撈對管理制度進行革新,在實操層面開始落實師徒制和計件工資,楊利娟則是新制度的負責人。
2021年11月5日,海底撈發佈公告,將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並推出持續關注經營業績不佳門店的“啄木鳥計劃”,該計劃也由楊利娟全權負責。
27年間,楊麗娟已成為海底撈的“二號人物”。手握重權之外,楊利娟還是海底撈除四大創始人之外少數持股的高管之一。
海底撈公告顯示,截至3月1日,楊利娟持有股份約1.79億股。
門徒接班,海底撈“去張勇化”
張勇卸任海底撈CEO,楊利娟接任,是海底撈首度實現董事會與CEO的職權分離。伴隨着張勇放權,海底撈的管理團隊走向年輕化。
3月1日的人事任命公告,還公佈了兩位高管的履職信息。
36歲的李瑜將出任海底撈中國大陸地區首席運營官,而38歲的王金平則將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區首席運營官。李瑜與王金平分別在2007年與2008年加入海底撈,都曾為海底撈門店經理。
“李瑜與王金平是新一代力量的代表,將協助首席執行官提升集團不同地區的運營效率,加強對公司管理及執行的監督和實施。”3月1日晚,海底撈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早在2021年8月24日,海底撈便已發佈公告,宣佈集團新增楊利娟、李朋、楊華、劉林毅、李瑜、宋青、楊立七位執行董事,新增馬蔚華、吳宵光兩位獨立非執行董事,上述新增執行董事成員平均年齡38.9歲。
同日,舒萍辭任非執行董事及審計委員會成員,施永宏辭任執行董事。舒萍是張勇的妻子,張勇、舒萍、施永宏與李海燕四人為海底撈創始人,均出生於1970年初。
第一代管理層步入知天命之年,淡出海底撈日常管理,將為新力量騰挪更大空間。
早在2020年,海底撈便已啓動接班人計劃,將管理人員的選拔機制面向所有員工開放,執行週期為10至15年。
海底撈困局
“去張勇化”、高層年輕化後的海底撈,面臨發展瓶頸。
近年,海底撈擴張迅猛。2019年到2021年上半年,即便受到疫情影響,海底撈依舊激進開店,累計新增門店超1000家。僅2021年上半年,便有近300家新增門店,平均每天開店1.64家。
“逆勢”開店,反噬利潤。2月21日,海底撈發佈盈利預告,因2021年底關停300餘家餐廳及餐廳經營業績下滑等因素,2021年預計淨虧損約38億~45億元。
“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張勇在內部業績討論會上曾坦言,海底撈作出擴店的計劃,確實是盲目自信。
“海底撈定價有一定門檻,這幾年過快的擴張給業績帶來了挑戰。”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表示,一方面,餐飲業受疫情影響顯著,海底撈的擴店計劃加大了經營壓力。另一方面,海底撈作為高端火鍋品牌,消費者需要一定消費實力,消費頻次會被影響。
內憂待解的海底撈,在競爭激烈的火鍋市場中,還面臨着競爭者的分食與衝擊。
2021年,巴奴毛肚火鍋火速完成兩筆融資,最新一筆高達5億元。重慶火鍋品牌珮姐老火鍋、周師兄、朝天門碼頭等新興火鍋品牌同樣也獲得融資。與此同時,粵式火鍋撈王、海鮮火鍋七欣天則相繼衝刺IPO,試圖與海底撈、呷哺呷哺爭奪資本市場。
“餐飲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更多火鍋高端餐飲品牌進入市場,會造成消費分流。”在賴陽看來,過去,餐飲業服務是短板,現在成為必然趨勢,這導致海底撈的優勢被弱化。
賴陽認為,下一步,海底撈應該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多品牌運營,包括推出系列針對不同層級消費人羣的品牌,佔據不同的細分市場,在保持增長的情況下分散風險。除此之外,建議海底撈注重門店優化,不再進行大規模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