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萬億大市場迎來最好時代!煤老闆都來砸錢,泡沫也不小
第一,中國有非常大的市場。第二,市場有很多很多的錢。第三,中國醫藥市場政策很有利。第四,這個市場有足夠的人才。第五,技術應有盡有。綜合這些因素,中國未來10年、20年將會成為創新藥的黃金10年、20年。(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汪來)
“藥王”恆瑞醫藥穩坐中國醫藥“一哥”寶座,總市值突破4000億元穩居榜首,大約相當於4個復星醫藥、10個白雲山。
10月23日-24日,第五屆成都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舉行,本次大會由成都市博覽局、成都高新區政府指導,由成都先導藥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醫藥健康產業生態圈聯盟、同寫意新藥英才俱樂部共同主辦。國內外重大創新藥的頂尖專家、企業家、投資人齊聚成都,共同探討生物醫藥科學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動態。
成都作為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一極,戰略地位不斷凸顯。成都是國家級生物醫藥研發創新產業基地,國家首批藥品出口基地,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及醫療器械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孵化基地。2019年成都規上生物醫藥企業營業收入685.5億元,同比增長12.7%。
在本次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上,成都先導(688222.SH)、華西海圻、華西臨牀研究中心、海楓生物、藥康生物、康城生物、博騰股份(300363.SZ)等成渝兩地7家企業現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生物醫藥創新研發領域開展合作。
國家藥物篩選中心主任杜冠華:
視美國FDA為風向標要謹慎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院副院長、國家藥物篩選中心主任杜冠華教授在報告中指出,大家現在一談到生物技術藥物,感覺到這是非常高大上的藥物,它包含了很多先進的技術。但天然產物藥物也是新藥研發的一個重要來源,能給我們帶來很好的資源和思路。
杜冠華説,行業內經常有人説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了一個新藥,我們趕緊跟進。我可以這樣告訴大家,當它批准的時候你跟進已經晚了10年,因為它在10年之前就做了。如果你發展再用10年,等你這個藥出來的時候已經又晚了10年。
像阿司匹林這樣的百年老藥,從18世紀就發現了它的用途,一直到1898年上市,到現在用了100多年了,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藥物。到了現在它依然沒老,還在臨牀上發揮着重要作用,而且又被發現新的功能,包括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等。
還有糖尿病“神藥”二甲雙胍,雖然它命運多舛,但生命力頑強,很多領域都可以用。這個藥物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第一,它在糖尿病上的治療,改變了我們的思路;第二,在現代研究當中,又開闢了一個抗衰老的新領域。
國家藥物篩選中心主任杜冠華
杜冠華説,類似的藥物還有青蒿素,中國人獲諾貝爾獎我們都很高興。但是我想至少還有兩個領域還沒有突破:第一,青蒿素抗瘧它的機制是什麼?如果搞清楚了抗瘧我們就不再困難了;第二,青蒿素髮現了很多其他用途,其他用途的機制又是什麼?如果我們能夠把它做出來,這也會是一種巨大的突破。
所以,天然藥物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治療疾病的一種藥物,更重要的是開闢了新的治療方向,開闢了一個藥物研發的新領域,這個貢獻是不可估量的。
美國工程院院士孫勇奎:
很多藥物永遠不會上市
美國工程院院士、原力生命科學董事長孫勇奎表示,因為科學家的發明、創造,艾滋病的死亡率從峯值到現在已經降了85%。創新藥對患者帶來的巨大治療價值,也使製藥業蓬勃發展。
孫勇奎説,雖然某些藥物分子是從自然界“發現”的,但大多數藥物分子都是“發明”的。發明高價值的藥物非常困難,估計需要15年的時間和數十億美金。
每一個新藥開發過程當中總會有一個危機,這個危機如果解決不了,就會把前面多年的研究浪費掉,而這種藥物是永遠不會上市的。做新藥研發的人,像這類失敗的例子看到的太多了。
儘管這些年創新藥的投資一直在往上漲,但整個工業界真正的產出卻一直往下掉。很多項目到了二期臨牀的時候,才發現一點用都沒有,這時候的損失就非常大。所以在這個領域,立項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孫勇奎説,立項前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再漂亮的結果,也必須在實驗室裏面反覆驗證了以後,才能夠進入立項。
“很多製藥行業,因為前期盲目地選擇立項,結果大量新項目到後來變成無用項目。”孫勇奎説,一些前期非常漂亮的數據,到了臨牀要看驗證時,卻在患者身上一點用都沒有。這種情況太多了,不管是輝瑞、默克,都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進入研發階段後,還會碰到各種樣的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不了,要麼項目死掉,要麼研發出來的新藥沒有競爭價值。很多藥物的關鍵數據出來後,都會直接死掉。
只有極少數項目還能“死去活來”。孫勇奎舉例他參與過的一個項目,每到關鍵數據出來,這個項目就會死掉一次。死掉以後又重新啓動,前後死掉了三次,每次都會碰到巨大的問題,如果解決不了就徹底死掉了。最後這個項目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才總算成功了。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汪來:
生物製藥黃金十年,煤老闆都來砸錢
百濟神州(06160.HK)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究和亞太臨牀開發負責人汪來博士在演講中稱,未來十年將是中國生物製藥的黃金十年。
汪來説,目前中國整個醫藥市場差不多2470億美元,是非常大的盤子。但是真正的創新藥只佔到小小的7%,而絕大部分是由仿製藥,包括專利過期的原研新藥以及中藥等。
2015年以後,由於中國藥政改革,大大加速了新藥研發的進程。從新藥申請時間看,這幾年明顯加快了很多,獲批新藥數量也大幅度提升。
進入國家醫保談判的新藥數量大幅增加,可以看到藥價快速下降,特別是這一輪談價當中降幅更厲害。但新藥研發成本卻越來越高,以前一個新藥平均研發成本10億美元,現在是14億美元。大家看到百濟特別燒錢(紅星新聞注:百濟神州去年研發投入9.27億美元),那是因為我們做了很多全球的三期臨牀試驗,一個試驗動輒要花掉十幾億人民幣,所以研發投資非常巨大的。
10年後中國的醫藥市場,保守來看增加兩倍很正常,預計能達到5070億美元。這當中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預計創新藥佔的比例可能達到69%。所以這個市場非常巨大,未來可期。
汪來説,2014年以前中國很少有對創新藥的投資,百濟神州第一次融資也在2014年,這之後整個新藥投資大幅增加,到2018年出現了小高峯,2019年市場變得冷靜下來,本來以為2020年要持續下降,但是一場新冠疫情,把大家的觀念都改變了。更多的錢紛紛投入到醫藥市場來,包括房地產、IT、汽車行業、煤老闆等等,大家現在都想來投資醫藥行業。
“很多熱錢砸在裏面,我個人認為,這些錢也創造了一定的泡沫,如果疫情結束,會是什麼樣的情況?不妨思考一下。”汪來説,其實美國也跟中國趨勢差不多,今年因為疫情美國也在瘋狂投資,納斯達克IPO數量大幅增加,醫藥股在今年特別受追捧,漲幅也特別大。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汪來博士
汪來認為,目前中國的創新藥市場非常好。第一,中國有非常大的市場。第二,市場有很多很多的錢,雖然這些錢也創造了一定泡沫。第三,從2015年開始,整個中國醫藥市場政策很有利。
關於人才,雖然目前還是很缺,但預計5年或者10年後,這個市場會有足夠的人才。關於技術,生命科技在中國跟芯片不一樣,芯片被人家卡了脖子,可能還需要時間才能攻克;但是生命科技咱們現在應有盡有。所以綜合這些因素,中國後面的10年、20年將會成為創新藥的黃金10年、20年。
汪來透露,其實2010年百濟剛創業的時候,也有很多想法。我們想做第一,當時做了幾個,後來都被我們幹掉了,要麼做不出來,要麼覺得不靠譜。我們還買過兩個藥,但過了兩年全部退回去了,因為覺得這些藥還是不夠好。
經過前期的一些折騰,到2013年百濟就沒錢了。汪來笑稱,“最慘的時候,我們連房租都交不上了,滿世界到處去找錢。”他説,別看百濟神州現在市值超2000億人民幣,但2013年別人給我們的估值才4000萬美金,也就是3億元人民幣還不到。
好在2013年百濟神州做了兩個產品,賣給德國默克,拿到一些錢熬過最艱難時期後,到2014年就做了第一輪融資,2016年就去了納斯達克上市。
短短7年時間,百濟神州從估值3億不到,變成了2000億市值的行業龍頭。作為快速崛起的中國創新藥巨頭,百濟神州今年7月獲得創紀錄的20.8億美元融資,也成為全球生物領域最大規模的一筆融資。目前百濟神州在美國納斯達克和港交所雙重上市,但汪來透露公司是否回A股並無時間表。
恆瑞醫藥副總經理陶維康:
100多家企業擠同一個賽道有盲目性
恆瑞醫藥(600276.SH)集團副總經理、研發中心CEO陶維康博士在演講中表示,這幾年國家的醫政改革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新藥研發、新藥評審包括向國際化邁進、接軌,包括資金、人才等等,這都是我們所具有的很好的機遇。實際上這些政策,總結起來就兩點:第一,規範仿製;第二,鼓勵創新。
由於制度的改革,國外新藥進入中國的速度大幅加快,這既可以惠及中國患者,也對國內的製藥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企業在這個條件下做創新藥,你的創新必須是從“中國新”走向“全球新”,立足中國市場也必須看到全球市場。
陶維康説,創新藥一定要有臨牀價值,我們的藥物要能真正給病人帶來好處,跟現在已有的藥物相比它有更好的療效。
這些年經過業界的努力,中國的製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也要看到面臨的競爭環境非常激烈,賽道非常擁擠。有些熱門靶點很多企業都在做,甚至100多家企業擠在一個賽道,也有相當的盲目性。
目前在國內的新藥研發中,同質化和盲目性還是非常明顯的一個現象。陶維康認為,要避免研發的同質化和盲目性,要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有選擇地做,不是盲目地做。如果你跟別人一樣,又比別人晚很多,沒有更多的臨牀價值,也就沒有市場價值。
同時,積極地擁抱新的科技、探索新的科技,特別是能應用在新藥研發上的科技,從慢慢的跟跑、並跑,到最終能夠在某些領域實現領跑,這應該是中國創新藥行業追求的一個目標。
陶維康還指出,創新度越高,危險性也越大。一些首創的新藥,在國內做還面臨相當大的困難,因為基礎不夠,還有很多的門檻。但是這個目標我們還是要堅定,還是要向這個方向去努力。
紅星新聞從A股醫藥板塊看,“藥王”恆瑞醫藥穩坐中國醫藥“一哥”寶座,總市值突破4000億元穩居榜首,大約相當於4個復星醫藥、10個白雲山。
陶維康表示,恆瑞醫藥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已經建立全球化研發的體系,整個研發人員超過3200多人,在中國國內包括在國外都有一些研發中心,有不同的功能。在成都,恆瑞已經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接下來正在計劃將成都的研發中心進一步加強。具體到每一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功能、優勢,形成一個組合的體系。
南京大學醫學院劉寶瑞教授:
創新藥研發跟不上病人需求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副院長、腫瘤中心主任劉寶瑞教授在大會上表示,作為來自臨牀一線的醫生,自己有深刻的感悟,病人的需求是持續存在的,並且不斷追求更高目標。但是醫療界的背後就是創新藥物的研發,能夠為病人提供更好的醫療手段,這個速度是否太慢了?
人們對疾病診療過程當中的一些要求也不一樣,有的病人説“只要有效,我可以……”每當聽到這樣的話,作為醫生就會擔憂,“只要有效”怎麼解釋?有這樣的藥嗎?哪怕醫生非常精準地選擇用藥,敢説肯定有效嗎?所以這裏就存在一個認知上和要求上的明顯差距。我們認為特別好的藥,能夠提高療效,也有更好的底氣。
第二種病人常見的表述,是“不能有明顯的副作用”。比如不願意做化療,是因為怕有副作用會雪上加霜,這是很正常的思維。這部分的病人往往並不要求用藥以後“必須有效”,因為他知道醫生做不到,但是你不能添亂,他到醫院看病反而加重,那不是他的願望。
還有一些病人希望“不要太貴了,知道這個藥好,但那麼貴受不了”。只有醫生、領先的製藥企業等不同參與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儘可能按照病人的需求和目標往前推動。
劉寶瑞説,我也經常給我們的團隊説,我們的“武器”還不夠,我們的治療手段、治療水平能讓病人達到90%、95%的滿意度嗎?做不到,就只有努力,醫生要努力,先進製藥企業也要努力。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編輯 白兆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