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芯片股價不降反升 去庫存易覓增長難

由 舒培榮 發佈於 財經

A股市場上,芯片企業的業績似乎與股價背道而馳。一方面是部分企業預告業績下滑伴隨計提減值,另一方面股價卻形勢大好,相信“利空出盡是利好”的投資者紛紛準備抄底,不過專家認為,儘管隨着需求端修復,上游芯片企業有望收益,但復甦之路上仍有風險和變數。

上漲的邏輯

截至1月18日收盤,韋爾股份股價攀升勢頭不減,自12日不足84元/股的位置連連攀升,如今已達93.18元/股,然而就在幾天前,該公司剛剛發佈了業績下滑預告,稱2022年度,公司淨利潤為8億元至1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3.19%-82.13%。扣非後淨利潤為9000萬元至1.35億元,同比下降96.63%-97.75%。

無獨有偶,同樣業績預降的芯朋微也強勢上漲,芯朋微預告稱,預計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為7億元到7.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減少317.1萬元到5317.1萬元,同比下降0.42%-7.06%,然而從其股價來看,自13日約72.5元/股,上漲至18日收盤85.68元/股。

以上兩家企業只是芯片板塊的縮影,芯片ETF 17日收漲2.35%,18日收盤基本橫盤持平,在此背景下,次新股也不甘示弱,17日-18日,佰維存儲已實現兩連板,兩天累計漲幅高達44%,本週以來其漲幅高達43.59%。

綜合多家券商研報來看,此次芯片板塊異動背後,依舊是“利空出盡是利好”的邏輯,2022年,消費電子市場疲弱,各芯片大廠紛紛砍單,引發芯片價格雪崩,美股總市值排前十的半導體巨頭中,有6家縮水幅度都超過40%,英偉達、英特爾的市值跌幅均已超過50%。

A股市場也不樂觀,2022年4月以來,半導體板塊各指數估值在歷史底部震盪,各指數市盈率均約在40倍左右,在近三年來股價波動中屬於低位。

分析師認為2023年或是芯片產業修復期,半導體板塊基本面最差的階段已經過去,半導體行業需求與供給都有望迴歸正常,拋售出逃的恐慌基本平復,行業內生邏輯將重新成為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

拐點到了嗎?

儘管今年恢復程度尚未可知,芯片企業已經紛紛開始去庫存,力求擺脱往年的“包袱”,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就是大額計提減值。

以韋爾股份為例,該公司預計,2022年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將達到13.4億元至14.9億元,環比三季度加大了計提力度,截至去年三季度,韋爾股份存貨累計高達141.14億元,針對部分產品以及部分庫齡較長的產品,韋爾股份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近5億元,創下A股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同期最大計提規模。

對於大額計提減值現象,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臨近年報發佈,企業“業績洗澡”時有發生,需要分情況來看,對於部分虛構業績的企業而言,這的確是粉飾報表的手段,對於主營業務牢靠的龍頭企業而言,這也是因產品、業務調整不得已而為之。

不過甩掉包袱是否就意味着輕裝上陣,還要看需求不振的根本問題是否得到解決。洪仕斌認為,隨着防疫形勢轉變,消費電子端有望迎來複蘇,但這將是一個緩慢爬坡的過程,以手機產品為例,如今許多產品還積壓在渠道當中,對於經銷商而言,去庫存仍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據中信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末,國內手機市場渠道庫存約6476萬部,較安全備貨水平高出約3976萬部。

洪仕斌指出,即便需求端能在今年二季度有所反彈,想要影響到上游芯片企業也需要時間,對於大資金來説,如今確實是抄底的好時機,不過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芯片復甦之路上大概率會起起伏伏,不能過於樂觀。

專家強調,芯片產業每一次週期波動,也是一次行業內洗牌的過程,以往的龍頭有可能黯然失色,佈局藍海的新晉玩家或許後來居上,例如涉及智能穿戴的企業,未來穿戴產品或成為數據處理和雲端交互的節點,以及多媒體的接入端口,此外,橫跨消費電子類、電腦類、存儲類、工業類、汽車電子類的芯片企業能夠更好地平衡風險,也可作為關注重點之一。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王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