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 監管部門如發現逃廢債等行為將嚴打

由 慕容亦凝 發佈於 財經

  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近期一隻10億元人民幣短期債券意外違約,引得市場議論紛紛,更有觀點質疑此舉有逃廢債之嫌。接近監管部門人士11月13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監管部門對債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一直保持“零容忍”態度,如發現逃廢債這類行為,將進行嚴厲打擊,維護市場良好秩序。

  已啓動自律調查

  11月10日,永煤控股發佈公告稱,因流動資金緊張,截至10日,公司未能按期籌措足額兑付資金,“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涉及本息金額共10.32億元。永煤控股稱,公司將通過多渠道積極籌措兑付資金,爭取儘快向投資人支付債券本息。

  交易商協會此前已對永煤控股等相關機構啓動自律調查。交易商協會稱,關注到永煤控股繼2020年10月20日發行“20永煤MTN006”後迅速發生實質性違約。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協會將對發行人及相關中介機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是否有效揭示風險並充分披露、是否嚴格履行相關職責啓動自律調查。

  交易商協會強調,在調查過程中,如發現相關機構違反自律規則的,將予以嚴格自律處分。如相關機構存在涉嫌欺詐發行、虛假信息披露等違法行為的,將移交相關部門進一步處理。

  強化市場紀律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最近一段時間,個別高評級發債主體信用事件影響了此前的違約有序性,結果是造成一些發行主體債券被拋售,提高債券市場整體的融資成本和難度,降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質效。

  “信用環境惡化,最終會傷害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好壞決定信用環境好壞,信用環境變化又反過來影響實體經濟。”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認為,最近一些企業發生債務違約,既是客觀困難使然,也有企業不重視信用環境的因素。如果企業主觀上不重視信用,企業違約行為又會加劇信用環境惡化,最終將傷害到實體經濟。

  張旭強調,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部分企業債務違約風險會加大。對此,應一分為二地看待。一方面,有序違約有助於市場成長以及信用定價合理化。在監管機構努力下,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正在不斷完善,市場可更好地消化有序債券違約所帶來的影響。但另一方面,無序違約則有可能影響市場信心,提高債券市場整體融資成本和難度,可能讓其他發行主體受到牽連。

  “只有違約的有序性得到維護,才有利於強化市場紀律,讓我國債券市場更為健康地發展。”張旭稱。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