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近日,戴姆勒集團計劃參投中國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孚能科技的IPO項目,以確保穩定的電池供應。不過,該計劃目前尚未敲定,可能還會發生變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針對此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戴姆勒方面求證時,並未得到明確回覆,孚能科技則回應稱沒有收到相關消息。
眼下,在汽車行業電動化浪潮之下,車企“綁定”電池企業似乎正成為常規操作。動力電池企業身價“水漲船高”,已成為車企搶奪的“香餑餑”。據瞭解,本次與戴姆勒傳出“緋聞”的孚能科技是第一家申報科創板的動力電池企業。在此之前,寧德時代(300750,SZ)、國軒高科(002074,SZ)等動力電池企業均已上市。
戴姆勒對電池有強需要
儘管戴姆勒與孚能科技能否最終“牽手”尚無定論,但傳聞背後卻耐人尋味。
有分析認為,戴姆勒之所以要“綁定”一家動力電池企業,與其“碳中和”計劃緊密相關。
早在2019年,戴姆勒曾提出“2039願景”,即到2039年,奔馳將停止銷售傳統內燃機乘用車,到2030年時,新能源車型在乘用車銷量中佔比達50%。
今年5月25日,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梅賽德斯-奔馳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再次重申了這一願景。“如前所述,我們必須站在整個產業鏈上全盤思考,涵蓋供應鏈、生產和運營,以及產品等各個維度。”康林松表示,戴姆勒計劃到2022年在歐洲實現乘用車生產的碳中和,要在企業生產和運營的各個環節付諸努力。
圖片來源:直播截圖
為實現電動化攻勢,戴姆勒已在陸續推出新能源產品,同時也在建設動力電池工廠。據瞭解,戴姆勒位於北京的奔馳電池工廠已正式投產,美國和歐洲的多個動力電池工廠還在建設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去年,戴姆勒和孚能科技已經達成了一項採購協議。為此,孚能科技正在德國東部建造一家工廠,該工廠將向戴姆勒的卡門茨動力電池工廠供應鋰離子電池。按照戴姆勒的“碳中和”計劃,2030年新能源車型在其乘用車銷量中佔比達50%,這一目標意味着戴姆勒對動力電池有一定的規模需求。
“以前行業中出現過動力電池企業產能受限,不能及時供貨,從而導致整車企業生產受影響的情況。”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戴姆勒實現電動化佈局過程需要穩定的電池供應,這或許是戴姆勒想要參股孚能科技IPO項目的原因。
在現實生產中,動力電池供給缺口事件並非沒有發生過。如,今年2月,奧迪比利時布魯塞爾工廠的純電動SUV車型e-tron暫時停產。奧迪官方新聞發言人公開承認,e-tron的暫時停產正是由於動力電池短缺。
為了保證穩定的電池供應,傳統車企牽手動力電池企業已經不是新鮮事。前有寶馬與寧德時代多年“相互扶持”,最近也有大眾汽車擬入股國軒高科成為最大股東的傳聞。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有觀點認為,上述三家德系車企主動積極“牽手”動力電池企業,或與歐洲汽車市場愈演愈烈的電動化趨勢有關。
近日,歐盟委員會的文件草案顯示,歐盟正考慮通過多種形式大力推廣電動汽車,比如,對零排放車豁免增值税等,以此作為其“綠色復甦計劃”的重要部分。
國信證券分析認為,自2018年以來,中美歐三地在政策端持續刺激新能源車行業,供給端車企加速佈局進程。對於戴姆勒而言,加速電動化轉型已經迫在眉睫,“物色”穩定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並不難理解。
為何是孚能科技?
動力電池企業並不在少數,為何戴姆勒選擇孚能科技?
眼下,孚能科技即將在看重科技實力的科創板上市。據悉,其計劃通過首次公開募股籌資約34.4億元人民幣,主要用於年產8GWh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孚能鎮江三期工程)和補充運營資金項目。此次IPO預計將於本季度進行,可能使該公司估值達到300億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供貨能力來看,孚能科技的出貨量並不少。孚能科技招股書顯示,在中國市場上,其2017年~2018年的出貨量和裝機量由第六和第七均升至第五。由於孚能科技採取軟包技術進行差異化競爭,在軟包動力電池領域,其公司產品的出貨量和裝機量在2017年和2018年均位於全國第一。
值得關注的是,孚能科技和戴姆勒此前就淵源頗深。啓信寶顯示,孚能科技的大客户分別為德國戴姆勒奔馳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汽集團等。
圖片來源:啓信寶
2019年1~9月,戴姆勒已經成為孚能科技的第三大客户,而戴姆勒在華合資企業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北汽集團則是孚能科技的大客户。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北汽集團佔公司銷售比重分別為65.63%、87.57%、83.58%及53.68%。作為孚能科技的第一大客户,北汽集團曾給予孚能科技資金支持。啓信寶顯示,在孚能科技D輪融資中還曾出現過北汽集團的身影。
圖片來源:啓信寶
如今,憑藉此前的關係,孚能科技或將進一步深入戴姆勒的生產鏈之中。事實上,孚能科技之外,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企業都在切入國外車企供應鏈。如,寧德時代對主流歐洲車企都有一定合作、國軒高科或將“牽手”大眾、億緯進入現代起亞供應鏈等。
有觀點認為,在歐洲“綠色復甦計劃”和新一輪動力電池產能新基建中,中國鋰電產業鏈正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一大批中國企業將獲得海外擴張的機會。
“隨着Know how(核心資源板塊)與材料體系經驗的不斷積累,疊加中國企業在製造與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預計國內中游競爭力將進一步加強,相關電池與材料公司有望更加深入地參與歐洲電動化進程。”招商證券分析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