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基金竇玉明:“沉澱型”研究平台與頂尖基金經理雙劍合璧

居安思危,是古人流傳至今的金玉良言——但千百年來,知易者眾多,行難者寥寥。

中歐基金或許就是一個執着的“行難者”。這倒不是刻意為之,而是基於公司多年來的實踐與思考。2014年,中歐基金的管理團隊推動了公募基金行業裏的一次大變革,讓業內外都瞪大眼睛看到了此後六年的“脱胎換骨”。如今,中歐基金已躋身基金業的第一梯隊,“多策略精品店”的品牌深入人心,但董事長竇玉明卻心如明鏡一般:居安的資本仍遠在天邊,但思危的壓力無時不在。

所以,中歐基金仍在不斷求變,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進化”中明悟更強的生存之道。改制六年來,中歐的合夥人們一起遍訪海內外的行業精英,汲取眾多“百年老店”的精華。今年,中歐基金投資研究組織架構做了一次很大的變化,希望以時間為火,以理念為錘,逐漸打造出“新投研”之劍,要以此開拓新的錦繡山河。

“這次變革有兩層含義。第一,‘使命未變,願景不改’,中歐基金希望成為世界一流的‘多策略精品店’、給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務、提供長期的卓越業績,這個戰略從未改變。第二,則是公司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對組織結構、流程、考核激勵不斷調整,更好地組織內外資源,達到追求頂尖投資業績的目標。”竇玉明説:這好比一個人,價值觀不變,但方法、能力需要不斷進化,達到一個目標,需要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縱”與“橫”的捭闔

“新投研”體系的構建,並非中歐基金的一時之想。

2013年架構重組以來,過去六年的時間,竇玉明一直在觀察,中歐基金推行事業部制的優劣勢;他也一直在思考,在市場環境變化下,中歐基金需要怎樣的進化,才能在日趨複雜、日漸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於不敗。而作為“多策略精品店”戰略的核心,投資與研究體系如何進化,是他思考的重中之重。

竇玉明表示,好的投資研究體系,需要建設好4P 1C(人、理念、流程、平台和文化的英文首字母)。不斷提升4P 1C的目標,需要通過不斷提升整個公司對“信息獲取”和“信息處理”的能力,從而提升投資業績。投資研究團隊信息處理能力是投資業績最主要的決定因素,信息處理能力又包含兩方面,一是投研團隊每個成員的信息處理能力,二是投研團隊每個人想法交互的效率,即是如何將個體的點狀洞見凝聚成團隊網狀的智慧,成為投資研究團隊區別於市場其他投資者的獨特決策。其中,投研交互效率是產生基金公司業績差異的決定性因素。中歐基金六年前施行事業部改造,如今推進“沉澱型”研究中台,都是着眼於提高投資研究的合作效率,從而提升投資業績。

在2014年公司治理結構改革時,中歐為什麼推行事業部制(策略組)?竇玉明表示,全球投資研究的組織架構主要分兩類,團隊制和中央研究平台。“團隊制”體現為投研一體,建立多個投資研究小組,在組織結構上成為“縱隊”結構,核心投資經理帶着人數較少的研究員,各投研小組之間溝通較少,小組內部密切溝通協作。“中央研究平台”指的是研究人員集中在一起,形成中央研究部,不同的基金經理公平地共享研究成果。2014年,國內大部分公司採取的是中心化大研究中台、即“橫隊”體系,而中歐基金率先推行投研一體的多團隊組織結構。憑藉多年來在投資研究管理工作中的觀察,竇玉明發現,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投資研究的脱節,研究員很難理解基金經理的需求,無法跟上快速變化的市場,經常把研究做成“學術化研究”,而不是“實戰型研究”。基金經理們常常感覺在孤軍奮戰,而研究員們也有困惑,面臨那麼多基金經理完全不同的需求,疲於奔命,無法潛心深入研究,報告成果也常常是應付式的表面文章。一旦出現問題,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之間就會相互抱怨。

如何破題?中歐基金當時選擇採取核心基金經理主導的小型“團隊制”。小投資研究團隊的模式,可以解決投資研究的溝通問題。在小的投資研究團隊(策略組)中,研究員的招聘、考核、激勵,核心投資經理有很大的決策權,研究員支持更少的基金經理工作,兩者的利益更好地綁定在其所管理的基金業績上,能夠高效地解決投資研究配合效率的問題,大大提升協同效率。通過這樣的組織架構改革,中歐投資研究團隊迸發出巨大的動力,投資研究合作的效率問題迎刃而解,投資業績持續優秀。

但自2014年以來,外部環境在不斷演變,包括證券市場、基金投資者、基金同行都發生很多變化,中歐基金內部也在不斷變化。面對這些變化,中歐基金在2020年做了新一輪的組織結構調整,把“小團隊制”改成“中央研究平台”的結構,與傳統投資研究組織結構似曾相識,為什麼會做這樣的調整?中歐基金的新組織結構和行業比較通用的結構又有什麼區別?

竇玉明表示,此次調整與內外部的環境變化有關。從外部環境來看,有兩個主要變量,一個是證券市場上優質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這些優質公司正是基金長期基本面投資的理想標的;第二是行業資產管理的規模增長比較快,這兩大變化使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從傾向“短線交易”變得更趨“長線投資”,這在投資換手率下降、對上市公司研究更加深入上可見一斑。由於基金經理管理規模的增長,還要求支持投資的研究工作更具廣度,要找到數量更多的好公司,既要“廣”還要“深”,這是曾經的“小團隊制”無法承載的壓力。在公司內部,隨着各個投資策略團隊之間共事的時間變長,不同策略組的基金經理們發現,雖然每個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和風格差異都很大,但大家對基本面研究的理解是非常接近的,不同團隊的基金經理就開始考慮是否可以做研究的共享。“中歐三年前就開始做部分的共享平台,走到今年,大家終於達成共識,下定決心,要把縱向分散於各個策略組的研究力量凝聚起來,組建橫向的管理架構,獲得了一個在廣度、深度、精度上都更勝以往的‘沉澱出來’的研究團隊。”

為什麼是“沉澱出來”的研究團隊?在竇玉明看來,沉澱而來的研究平台,指的是研究人員最初的工作是和投資人員並肩作戰,屬於投研小團隊的一部分,就像中歐的策略組,研究人員和基金經理密切合作。隨着內外環境的變化,很多個不同的小團隊發現做了很多重複工作,決定把重複性高、比較相似的工作合併到一個研究平台上,研究成果大家共同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這樣,從小團隊中拆分、凝聚出來的研究平台,就是“沉澱出來”的研究平台。這些曾經的策略組研究員,對投資人員的需求特別瞭解,配合也更加密切,這樣沉澱而來的研究團隊會更具實戰性,這就是其與“自下而上長出來”的研究團隊的區別。對於中歐基金而言,“沉澱出來”的研究平台既能夠避免投資研究相脱節,又能夠解決內部重複性建設的問題,可以説是一舉兩得。

近年來,隨着公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大眾客户需要單隻基金的容量更大、長期業績更穩定的旗艦產品。竇玉明表示,“這給中歐基金這類追求精品店發展方向的公司以機會,我們希望做到,中歐出品的都是精品基金,可以放心選擇。”中歐不希望發太多數量的基金,這會讓大眾客户不知道各基金有什麼區別,不知道如何選擇,不得不按照短期業績來挑選基金;中歐希望提供數量比較少的、差異明顯的基金產品,每個產品長期業績做到卓越,單隻基金還能夠容納很大的資金量,這就解決了過去長期存在的“單隻基金規模一旦變大,業績就平庸”的問題。

隨着資金不斷向頭部公司、少數基金產品集中,很多基金經理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百億,全國有五十多位主動股票基金經理管理着超過百億規模的基金,其中中歐基金就佔到五位。未來,可能出現單一基金經理或者單一基金產品擁有過千億規模的情況,設想到時候要支持如此大規模資金的良性運作,最核心的要素莫過於足夠深度的研究。因此,研究團隊的強大與否,就成為致勝的關鍵。“沉澱出來”的研究平台能否承載這個歷史使命,值得期待。

“研究 投資雙劍合璧

質疑,常伴隨變革而生。

中歐基金以匯聚行業頂尖基金經理著稱,下一階段,要打造頂尖研究團隊,形成雙劍合璧的效果,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其他的配套模式。首先,是建立行業內最具吸引力的研究薪酬體系。竇玉明表示,中歐基金在“新投研”體系中明確,給予優秀研究員以行業內頂尖的薪酬,結合業績考核後,部分頂尖研究人才的收入會高於優秀的基金經理。很顯然,對研究員如此大手筆支出的魄力,並不是普通公司可以實現的,但竇玉明強調,中歐基金作為員工主導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歷史已經證明,它的承諾是可信的,這是中歐不斷吸引和保留優秀研究人才的底氣。

除了薪酬激勵以外,給予研究員更加平等的地位。在一般的認知中,研究員是基金經理的助手,而在中歐基金,研究員和基金經理是完全平等的關係,研究員可以是一個專業發展路徑。從職業規劃上而言,研究員可以一直從事研究工作,而無需轉崗基金經理,研究員能有獨立的晉升通道,頂尖研究員也有可能成為中歐基金的合夥人。

“未來,中歐‘沉澱出來’的研究平台,將會分工更細,研究更深,成為真正的行業專家,基金經理從專才工作中適當抽離,多做一點中觀和宏觀的研究判斷,成為‘通才’;投資和研究的關係,是‘通才’和‘專才’的絕妙配合,在共同的長期基本面價值投資理念之上,實現以專業化分工為基礎的團隊合作,生產出業績持續優秀的大規模旗艦基金”竇玉明説。

用“標準”説話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標準化改造”這個詞。

竇玉明表示,中歐基金“沉澱出來”的研究平台,下一步要做的是在結合本土經驗的基礎上,引入海外成熟的標準化流程進行升級改造。手工作坊式的投資管理方式面對大規模資產管理的需求,已經捉襟見肘,需要向全球規模更大的基金公司學習,更加強調投資研究的標準化、紀律性、團隊化,把4P 1C這些基礎工作做好,將標準化流程嵌入每位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的大腦之中,使之成為條件反射式的存在。在竇玉明看來,這種對人的“標準化”訓練非常困難,耗時很長,但一旦成為慣性,就會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投資業績的穩定性大大提高。去年,中歐基金加大了海外人才的引進力度,來推動這個標準化工作。

“標準化改造”的另一個目標,是提升公司的資金管理能力。在“新投研”體系的支持下,基金經理資金管理能力和邊界會大幅拓寬,原來管理100億元資金規模的基金經理,未來可能管理1000億甚至更多的規模,中歐投研體系的整體運作效率和投資勝率也有可能大幅提升。

改制六年來,中歐基金一如既往地走在打造“多策略精品店”的路上,以卓越業績和一流服務回饋客户。而回眸這六年,中歐又是在不斷優化、不斷迭代中,持續升級着“新投研”體系,以適應各種潛在的市場變化和投資者需求。抱誠守真,執“新投研”之劍鍛造基金精品,中歐基金開啓了精品店建設的新徵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8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歐基金竇玉明:“沉澱型”研究平台與頂尖基金經理雙劍合璧 - 楠木軒